今天,是该我出手了,当然不是出手“揍人”,而是该采取行动来教育相关的学生。班长的寝室,这周以来,两次晚寝响铃熄灯后半小时后还在洗漱和吹头发,声音很响很吵,一次深夜聊天,两次次早上出寝垃圾未清理,这简直是一个糟糕透顶的表现,尤其在就寝纪律上,长而久之容易养成一个不合理的作息习惯,黑白颠倒,白天学习精神不足。
我的管理原则是:班级常规,无论是寝室,还是教室,无论是团队,还是个人,在某一个周期内(比如说一周)初次违纪或扣分,我基本是无视的,意图是给学生一个关注与自省的空间或机会。如果他们关注到了,并且产生了愧疚或自责,那么一定会有意识地去调整和改变。每一个人或团队,总会有失误或犯错的时候,给予一定的空间容错是非常必要的。
同样,第二次违规或违纪,我也是轻描淡写地,无意碰到或有意托人转告,提醒相关团队或个人汲取教训,不要再犯;但是当第三次再犯的时候,事不过三,这是我必须重视且严肃处理的事情了。因为,这已经与“容错”相距甚远了,这也不是“失误”的范畴了,而是意识与行为的缺失。
所以,下午最后一节恰好是自修课,我需要当面交流与处理。
二人寝室,其中寝室长还是班长。我依然秉持处理学生事情的程序:学生先表达(或者我客观陈述存在问题)--- 教师评论--学生解决问题思考--教师确认或建议--教师最终处理。
首先,我客观陈述寝室本周违规和扣分情况细节,并分析违规背后隐含的现象和后果。比如,现象:动作拖沓,或串寝,或寝室团队意识不强,或寝室规范章程没有落实;后果:晚睡影响休息,第二天早上课堂精神不佳;影响班级集体荣誉等,尤其是作为班长的角色。
其次,由两个学生逐一来表达,分析原因和畅谈问题解决方法;
最后,老师的决定,我是以选择题的形式给予(依然给予尊重与选择),基于这个寝室长期以来做得并不是很好的前提:A. 两个人通校,由家长每日来回接送或就近租房陪读;B. 扣分至某个层级,周末离校时留下来自修多少时间;C. 两人间寝室取消,两个人分别插入到班级其它3人间寝室(学校一般要求是寝室4人,因为两人身材相对高大,所以学校做了特殊处理),合理合规,这样变成正常的四人间寝室;D.寝室有重大改变,且以后能稳定保持好的状态,无论是卫生、纪律还是学习氛围,那么继续保持2人间寝室。
虽然是多项选择题,但是明显的,预设了一个趋势,大部分人都会选择D项。但班主任并没有自己武断且独断地作出处理意见,而是有尊重性选择性的给出可选择项,如此,学生的心理接受度更好一些,他们能确切地感受到,老师不是在发泄情绪或在乎扣分,而是真切地解决问题(这个在刚做班主任的最初几年,一般都是先自我主观评论与自我决定,特独断的方式,学生只是害怕于班主任的权威,但内心不一定接受评析与解决方式,如今也时而不时地看到年轻班主任通常也是这样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
毫无疑问,屡试不爽的解决程序,让学生基本上都在我的预设之中,非常坦诚地分析问题,表达歉意,梳理解决办法,设立寝室目标,以此来确保他们D项选择的可信度。
在过程中,两位同学还分别作了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省过程,也是一种非常好的人际相处过程,事情当面说,而不是背后去嚼舌根。班长在我的提醒与暗示下,也聪明地意识到自己的角色,不仅仅是寝室长,还是一班之长,不仅要做好自己寝室的各方面,更要日常关注班级的整体动态与状态(他有时候是心大也好,或是在这个方面缺乏责任心也好,是不太关注班级的常规,只是热衷于自己喜欢的活动方面)。好的班干部是需要培养出来的。而另一个同学生性懒惰,“躺平”思维凸显,也主动提出自己要做好自己的任务,不拖沓,不找借口。
其实,这样的问题处理,只是班主任日常生活的一个常态。但如果一扣分便暴风雨般地处理,那可能只解决表层,却没有直指症结。容错等待,平和而又坚定,尊重而严肃,在交流沟通中厘清思想和问题,解决问题与缺陷,可能不失为更好的教育方式,因为老师毕竟不是警察,重在育,重在理,重在引导。
虽不确定,他们是否能一直信守承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就寝习惯,但可确定的是,近期肯定会好一点点,也经历了一次自省与唤醒。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反复与重复的历程,是一个“慢”的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