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高手,都善于琢磨。
他们在看到一个自己没接触过的东西,会想尽办法去弄明白,这个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自驱力。这种好奇心、想彻底弄明白的心理,就是他们前进的动力,更重要的是,这个是不需要额外的激励的,并且是持续的、源源不断的。他们也可以称为主动学习者。
与之对应的就是被动学习者,这类学习者又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他们的学习一般只会停留在模仿上,老师怎么教,他们还是按着老师的做,但只是限于表面而已,并不会去深入思考为什么会这么做,当然也不愿意尝试着去做些整理,去区分相类似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甚至有时候在还没有看完相关文字描述的情况下,干脆就以不懂为借口,放弃了继续探索。并且这种学生的比例应该是相当高的。第二类,这些学生在看到新名词、新概念之后,就直接拒绝接受,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去接受这个新的知识,这样子的结果可想而知。第三类,这些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为什么,更荒唐的是,他竟然找别人要为什么,自己想探寻学这个东西的意义,那也得自己从自身情况出发吧,自己的事情非得问别人要理由,哪还有比这个更荒唐的!其实,这个就是他们为自己的懒惰找的借口而已。
毫无疑问,主动学习者会越走越远,而被动学习者,在今后碰到各种问题时,会采取回避的态度,久而久之,在无形中,给自己套上了一个无形的枷锁,最终,就是以“我学不会,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料”来安慰自己,同时也切断了进一步学习的可能性。而主动学习者,在之前的折腾中,早已深黯学习的诀窍,无非就是多花时间、多琢磨、多整理,随着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就会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至少会在某一种程度上达到融会贯通,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那怎么去琢磨呢?
首先,是要保持开放心态。任何人面对新鲜事物,都可能会有所不适,因为真的没有事情是真的一上手就能做得很好的,刚开始肯定是笨拙,甚至是笨拙得可笑,须不知,这个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却总有些人,并且是大多数的,会有这种幻觉,他们认为自已应该一上手就能做得很好,要不然就怀疑自己。如果抱有这种想法,那么接下来大概率就是放弃了。
然而,事实上,我们看到的那些做起来娴熟的人,他们在你看不到的时候,已经付出了异于常人的努力了,他们之所以做得好,是因为他们准备得足够充分。所以接受自己刚开始的笨拙,才是正确的选择。
第二,保持足够的耐心,花上足够多的时间。我们应该都有过类似的经验,一个陌生的事物,在你再三接触之后,我们就会对它渐渐地熟悉,当然,也就能看到更多的相关信息,那这个事物在你面前肯定已然不陌生了。多接触,多反思,这些知识迟早就会被你吸收、应用。
第三,做相应的整理归类。不去把结构梳理出来,那就可能是只“云身在此山中”的状态了,只是在这个知识网络中的某个点上挣扎,甚至根本不知道这么多年,究竟学了些什么东西,他们自己回忆的时候也只是只言片语,没有结构、没有框架。但是,如果能花时间停下来,借用一些诸如大纲图、思维导图之类的工具,把整个结构尝试着去梳理一下,那么就能从全局上去把握,做到心中有数了。
第四,回顾一下之前学的一项新技能的过程,如果没有的话,去学一项新的技能,并做好记录,写下自己的感受。
当你由开始的笨拙,到熟练之后,再去回顾这个过程,你会发现,你想像中的那个天赋其实没那么重要,当你再想像一下之前你认为那些障碍,包括一些限制性信念,你应该会一笑而过。更为重要的是,当你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学其他技能,你的心态还会一样吗?那么限制性的信念,比如,“我没有天分,不是这块料”应该是不会再出现了,因为你知道,学习,本质上不过是花上足够的时间做正确的练习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