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思想的飞越我们受过的那些教育中国传统文化
治学如修行, 去除我执、法执, 才能洒脱自在

治学如修行, 去除我执、法执, 才能洒脱自在

作者: 萃辰天心书院 | 来源:发表于2018-03-20 22:36 被阅读5次

    一个真正的文化人,就应该像南老这样,不仅不被外相束缚,也不被辞章训古所束缚;不仅去除我执,同样也没有法执。且听印竹、印安如是我说~

    如是我说2018.3.20

    印安说

    南怀瑾先生曾撰一联:“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此联乃南老的大彻大悟:勘破“功名利禄”和虚幻外相,引导我们明心见性,回归淡泊宁静的精神家园。

    印竹说

    记得南老还曾说过“不二门中有发僧,聪明绝顶是无能。此身不上如来座,收拾河山亦要人。”他虽九万里悟道,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收拾河山”,真乃大菩萨再来!

    在我学习国学的历程中,南老无疑是一位重要的导师。记得在我20岁左右的时候,同妈妈一起去她的同事家玩,看到她的书架上有一排厚厚的书,我便好奇地走了过去,于是就看到了《南怀瑾全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南怀瑾”这个名字。妈妈的同事见我有兴趣,便与我聊了一些她读南老的书之后的一些感受。虽然当时我是懵懂的,不是很明白她讲的是什么,但这无疑为我种下了种子。随后我也买了南老的书:《论语别裁》《老子他说》《金刚经说什么》,这一部一部的经典经南老讲出来,我很快就入门了,而且对于儒释道三家也一下子就通达了。

    南老特别强调经史合参,强调道不离器,他反对空讲道理,认为先贤的所有经典都是可以经世致用的。当然他的这一观点并不是他所发明,而是清代的章学诚先生,在章学诚先生的“六经皆史”这个观点的基础上引发的。章学诚先生说:先儒之所以认为孔子之功莫大于《春秋》,正是因为《春秋》切合了当时的时事。他认为后来的人言道理作著述,都是舍今而求古,舍人事而言性天,他说这让我们不知道他在讲的是什么。学者不知斯义,不足言经史之学也。

    章学诚先生在清代以“六经皆史”的观点来纠正当时重今轻史的弊端,反对舍今而求古,舍人事而言性天。他说:《周易》讲的是从伏羲到文王的历史,是“以天道切人事”,“吉凶与民同患,象天法地,其教盖出政教典章之先”;《春秋》讲的是东周到鲁哀公的历史,是“以人事挟天道”;《尚书》讲的是从尧舜到秦穆公的历史,概述了先王的刑政教令;《诗经》讲的是从商汤、武到陈灵这一段历史,是史官采于民间及士大夫,而成“风、雅、颂”;《礼》《乐》讲的是二帝三王的历史,是移风易俗的律令,所以他认为这六经皆是与史相关的。

    他反对盲目的崇拜经典著作,泥古昧今的治学态度。他是早于南老就提出要使“六经”恢复经世致用的实际而亲切的本来面目,并且也强调读“六经”一定要了解它是在当时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什么地方,面对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而讲出的经典智慧。章学诚先生“六经皆史”的思想,是让我们挣脱传统经学的束缚,无疑为后世思想解放开了先声。

    而继他之后,在这个方面对我们最有实际引导的便是南怀瑾先生了。虽然在学术界对他也是有争议的,但我认为他可称作真正的文化人。因为他可以从辞章训古中挣脱出来,所有的经典都已化作他生命中的能量,他从不被外相所束缚,他的治学是那么的洒脱自在。而更、更重要的是他的见地,他的见地为我们指引了一条正确而光明的修学之路。还有就是他的救世情怀,他虽然九万里悟道,但他既没有选择回归诗酒田园,也没有选择上如来宝座,而是选择了“收拾河山”,他为我们做出了道不离器的很好示范。真正的大彻大悟,是可以在世间忙得不亦乐乎,但心随时都可以回归到淡泊宁静的精神家园。

    我始终认为一个真正的文化人,就应该像南老这样,不仅不被外相束缚,也不被辞章训古所束缚;不仅去除我执,同样也没有法执。我们学习经典,重要的不是要弄明白圣人所说的某一个字到底应该是这个意思还是那个意思,而是从圣人的智慧中汲取能量,化为自己的正见。让自己拥有正见,无论对于认识世界,还是认识我们自己,都是最最重要的。南老就是身体力行地在引导着后辈学人如此这般走在修行的路上,学习国学走在修行的路上,不是为了让我们空涨些浮华,多一些谈资,不是让我们逃离这个世间,逃避社会责任,而是让我们能在与这个世界,与这个世界上的人,在相处的过程中,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举重若轻,游刃有余。而且我们的心可以随时随地的回归田园。

    萃辰天心书院,愿国学智慧走进千家万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治学如修行, 去除我执、法执, 才能洒脱自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zpi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