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做环,苹果出表
看个时间,还挺好…
--特朗普.J.希林顿.奥斯特洛夫斯基
智能可穿戴,两年前火爆无比的概念,到了今年,终于也变得理智起来。理智带来了行业的压力,压力在部分公司身上转化成动力。在泡沫中产品落地凝结,将行业带入下一个阶段。
泡沫凝结,再次出击
有一次参加一个活动,百度糯米的老大的曾良前辈分享了自己当年在美国刚参加工作的大泡沫:手里的公司股票价格短短几个月内增长百倍到达几百美金,毛头小子瞬间成为大富翁,兴高采烈。然而数月后,股价又一落千丈跌到了几十美分,还没反应过来,就又变回穷人。经历了一次泡沫,又看到国内正在热潮的泡沫,他立刻回国投奔了泡沫……
然而后来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嚷嚷着泡沫破了行业完蛋了的那群人,几年后都无比羡慕地望着那批在泡沫中坚持下来的创业者。所以有一种生存逻辑是:对于有价值的领域,泡沫就是冲锋号,哪里有泡沫,哪里就有我。就好比想抄小道上山,只要找到『禁止入内』的牌子就可以了……
看看近期在更新迭代的可穿戴的手环,手表,功能无比地一致,恨不得都是一个方案商做出来的,大家只能在界面,交互,工业设计上猛下功夫。
最近几个哥们儿在的p2p公司买活动礼品,最后选择了市面上某著名的血压手环,我好奇地去问,『是因为这个功能够准够赞吗?』答曰:『外形好看』。
不可否认更漂亮的外形,OS,的确可以救眼前出货量/估值之急,然而让人眼前一亮的功能的匮乏,也难以支撑起行业健康且稳定的发展。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关于新型生物传感器如何能够帮助可穿戴的发展,知乎有一个相关问题,『如何看待利用大数据做疾病诊断这件事』,其中一个答案比较有意思,摘录如下:
专业内容预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诊断的基础是数据,获取数据依赖于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组装起来的设备。
...
在医院的『断点续传』的模式下,一个人只有来到医院才可以把自己这个数据源拿到数据采集设备面前,挤出一些数据的横断面。
基于这类数据采集方式的研究是现在的主流,可以支持『XX因素对XX疾病发病率的影响』类型的流行病学研究,从人群层面对健康的危险因素和不良结果之间做出一个预测。
这类的研究你肯定不陌生,例如『抽烟的人容易得心脏病』,其意思是,抽烟的人群比不抽烟的人群更显著地容易得心脏病,然而针对某个具体的烟民,去预测他有多大概率会得心脏病,这是基于人群的数据研究无法支撑的。
如果想针对一个具体的人做预测,大量持续采集个人数据就是必不可少的下一步了。
继续举例子:小明同学身高只有1米5,和1米7的同学比,从人群概率上小明的脑袋在门框上撞破的概率几乎为0,然而小明同学经常脑袋上有包,这是为什么?原来小明同学拥有极其发达的小腿和一颗不安分的心,走路总是蹦蹦跳跳,考虑到他屡屡撞头却仍然蹦跳的行为,再考虑到他最近正在急速增长的身高,我们可以预测他一个月后有80%的概率会碰得头破血流。
一个人从基因层面,从细胞层面,从系统层面会展示出很多非常个性化的信息,采集到的越多,对一个人的描绘也就越全面,结合技术手段预测和诊断疾病的可能性和成功率就越大。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采集各路生理数据的传感器/监测方法正在兴起,我们也可以从传感器技术的成熟情况反过来审视应该先去做哪些器官、疾病的数字化。
...
单独靠任何一类传感器都不能做到疾病预测,所以下面的故事应该是:
1. 有几家产品很好,推广不错,在细分领域凸现出来;
2. 潜力大的小公司融了好多钱,开始买买买,把能补全自己数据版图的公司买进来;
3. 好多生理信息拼在了一起,就像拼图已经找到了主框架,一个又一个的图案开始加速地显现出来,人体八大系统中对生活质量影响最大的疾病纷纷进入我们监控体系...
悦享趋势科技的BioRF™动脉雷达就是为了填补人体生理信号大版图而诞生的。对全身浅表动脉的脉搏波探测也不是说着玩的,我们真做到了。
针对全身十几处的浅表动脉,BioRF™可以捕捉到脉搏波通过各个位置的那个瞬间,从而绘制全身脉搏波波速地图。相比医院设备,大大降低了成本,缩小了体积。想象一下可以媲美大型医疗设备的可穿戴,是不是很激动呢?
(图为测量『肱动脉』脉搏波的情景,不是皮肤浅表的毛细血管哦)
看到上面的传感器是不是感到很惊讶,想一睹它的真容。我们在2017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 (CES 2017) Sands45740让大家进一步了解,欢迎来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