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你应该怎么做”或者“我原本应该怎样做”这样的话,它们常常包含着要求、命令、建议、善意提醒或者自责懊悔的情绪等。
为什么大家总爱用“应该怎样”来要求、约束自己或别人呢?
《自尊》的作者在书中解释说,这种人生信条的形成其实来自于对于爱和认可的需求。
比如我们通常因为做了别人认为“你应该做的事”而受到奖赏,这种奖赏可能是语言的夸赞,也可能是经济的收入。
长此以往,我们就学会了用“我应该……”来约束自己,并期望获得来自别人的奖赏。
从另一面来说,我们也会不经意用“你应该……”来要求别人,当别人达成了我们的期待,我们就会奖赏来反馈。
“应该法则”会让我们对待同一件事形成许多不同的看法,也各自习惯用“范本”来要求自己或别人。但独一无二的人生没有那么多范本。
蔡康永曾经说:“相信了范本的存在,这就是失落的开始。
”当我们真正走出了“应该”的怪圈,打破对于范本的幻想,那么不论何时,都会给足自己安全感。
我们如何与“应该法则”斗争?
发现“应该”——反驳“应该”(但有些确实应该做的事,如果没有做到位,还是应该尽量弥补、改正,比如对家庭、工作尽责任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