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
正月十五闹元宵,家家户户灯笼耀,祈愿人月两团圆,明天会更加美好。祝福每一位:不负春光,勇敢追梦,元宵过节快乐!
再一次回味一下我熟悉的“年”和“陈年旧事”的味道!
️
儿时的记忆 儿时的记忆 儿时的记忆①那些年我们一起玩过的游戏,记忆深刻的除了上面三张图里的滚铁环、跷跷板、翘腿顶牛,还有跳皮筋、跳方格、打沙包、踢毽子、打陀螺、捉迷藏、老鹰捉小鸡……
那时候,没有电脑和手机,更没有QQ和微信等交流平台,每年的寒暑假,小伙伴们会在大院里一伙一群的玩着自己喜欢的游戏,那热闹的场面在脑海里回放。每回放一次,心里都荡漾着愉快欢乐的涟漪,久久无法消退,我沉浸在那份回忆的欢乐里也很享受。
昨日已无法回去,现在,每逢佳节人们会不自觉地回忆过去,这一切是九零后,零零后们所无法理解的,这就是代沟,就是时代差!所以我们这代人不要总是给孩子讲过去的故事!呵呵。
回味 回味②今天是正月十五闹元宵的日子。
在我小时候,华灯初放,家家户户的孩子们,会提着家长们做的灯笼,在大院里打着自己的灯笼,大孩子们为首,其他孩子随后,拍成一条长龙,首位孩子领着他的长龙阵,转楼、转院子嬉笑玩耍,这条长龙是由高低胖瘦不一的年龄相仿的孩童们,手持各色灯笼组成,后来的小伙伴们尾随其后,阵容很有气势。欢乐弥漫夜空,嫦娥看了也会艳羡。
大人们,在院子中心燃起火堆,孩子们间歇着,让旁的小伙伴把你自己拿着灯笼,自己好得空去跨个火堆。
‘’与元宵节众多的活动相比,正月十五或十六跨火堆的习俗则独具特色。这种习俗,至今在一些地方还有保留。比如,甘肃多地十五有跨火堆习俗。夜幕降临,家家门前空旷出燃起火堆, 全家人按照辈分依次跨过火堆,寓意是驱走恶魔和病魔,去晦气,祈求吉祥如意。跨火堆也是窗花的内容。在甘肃一些农村,火堆燃烧结束,长辈用叉子挑起,扬到空中,查看满是火星的余烬像谷穗还是麦穗,依此预测哪类庄稼收成更好。跨火堆结束之后,天气渐暖,农民就要准备春耕了。‘’(此段查自网络)
一定是特别的缘分,让立春与除夕,雨水与元宵走到了一起。时光重叠处,愈能散发传统文化之美。让“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节气之美,为“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元宵佳节,增添“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诗情。一半绿意盎然,一半红红火火。不见处,万物生长,看见时,满心欢喜!
回味回味
③爱回味也是老了的显现吧。总是回忆小时候那年那月的那么一档子事,乐此不疲地沉浸其中,体味着那份久违的熟悉的欢乐气息,虽朴实无华确是弥久留香在记忆的深处无法忘怀。
前几日,同学们去看望了初一的班主任高老师。病房病榻上的高老师,气色红润神采奕奕,根本不像一位眩晕症患者,也不想一位快八十岁高龄的老者。
高老师在我的记忆里,个子不高,方方正正的黑框眼镜片后一双并不很大的眼睛放射着狡黠又睿智的光,那时,很佩服高老师的博学,他是我们的班主任,又教授我们数学,我很爱上数学课,数学也学得不错。
我们初一开得几门课,好似高老师都通晓,有一次,大家地理没有考好,他下了数学课,就开始在黑板上给大家讲地理课,中国版图画的有模有样,现在我一边敲击着文字,脑海里立马浮现出高老师那一刻年轻的模样,和手持粉笔滔滔不绝讲课的样子,很生动很迷人……今天,就在此刻我才明白后来数学弱了的很大因素是没有再遇到像高老师一样有魅力的老师了,哈哈。
高老师77岁高龄了,瘦弱了许多,镜片后的眼睛更小了一点,但依然狡黠和睿智,交谈中思威敏捷过人,他依然是那个博学有魅力的老师,好想再听高老师给我们讲一趟数学课,课后依然为我们辅导一下地理。
躺在病床上的高老师,一点也不苍老,走在大街上也不会像老人家,真好!他是我中学喜欢的老师之一,但他的博学是我就读的中学老师里的唯一。
有两件事最要感谢高老师:一是上学第一天,他领我去了图书馆,把我介绍给了图书馆苏老师,让我得益于在以后的每个假期都能背一书包的文学书籍回家去读;二是让我做了校广播站播音员,一干就是六年,很享受在校广播站的美好时光。
回味 回味 回味 回味 回味 回味 回味 回味 回味 回味 回味 回味 回味 回味 回味 回味 回味 回味 回味
时光荏苒,岁月催人老,岁月同时也在一路记录我们成长和欢乐的时光,猪年让我们学着去忘怀所有的不愉快,放下所有放不下的忧愁和烦恼,多记录、多回忆难以忘怀的快乐时光!
最后,让我来把真诚的米,磨成祝福的面,掺上甜蜜的糖,包上吉祥的仁,合成幸福的团,放进如意的汤,煮成美满的霄,送给开心的你。让甜蜜包围你,吉祥呵护你,美满温暖你,团圆拥抱你。
有时候,我们自己可以让时光慢行,让我们沉浸在《回味》的记忆里,徜徉在最美的回忆里快乐着陶醉着!无需匆匆太匆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