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三国演义的起点,是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
中国历史上,一个皇朝如果发生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也就意味着这个皇朝差不多完蛋了。
秦、汉、唐、明,这些盛极一时的政权,无一不败在造反的农民手里。
然而,中国的农民又是最老实的,如果不是走投无路,绝不可能揭竿而起,铤而走险。
把农民逼得走投无路的,正是皇朝的统治者——昏庸的皇帝、腐败的朝廷和贪得无厌的官吏。
这是一个死结:统治者催生了自己的掘墓人。
问题是,皇帝受命于天,怎么会蠢到自掘坟墓呢?
古人对此的解释是:气数。
每个朝代都有一定的气数。气数已尽的话,就算是神仙也挽救不了。
道有乾坤,气有阴阳,相生相克,化育世间万物。
阴阳不调,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以人体为例,阴虚则内热,阳虚则外寒。阴盛阳衰,是为感冒;阳盛阴衰,那就是上火了。
阴阳之间,此消彼长,此长彼消。消长到了一定的程度,却又相互滋养,即所谓的阴极阳生,阳极阴生。
因此,感冒了不用怕,适当用药,多喝开水,过不了几天,阴阳又会平衡,身体又会恢复正常。
怕就怕,阴阳之间的消长超过一定程度,阴不能生阳,阳不能生阴,最后导致阴阳两虚,无力回天。
东汉皇朝,长久以来,便遭遇了阴阳不调的问题。
确切地说,是持续的阴盛阳衰。
二
有皇帝就有皇后。
中国的传统政治,建立在一种亲情的基础上。“后”相对于“帝”,虽然处于从属的地位,却是皇宫这个阴阳池中的半边天,不可或缺。
尤其是当老皇帝去世,新皇帝即位,皇后变成皇太后,甚至太皇太后的时候,她的地位便发生改变,带有很强的主导性了。
她的娘家人,也就是所谓的外戚,也因此而获得了超然的政治地位,甚至于凌驾于皇族之上,成为朝廷的主宰——如果新皇帝年龄很小,凡事都要听母亲的话,这种情况几乎必然出现。
皇宫中的这种阴阳错位,是东汉皇朝的痼疾,也是国家动荡的根源。
刘秀建立东汉之初,对女主擅权、外戚干政进行了严格的防范,明令:凡后族、宫戚,“不得封侯与政”。
汉明帝、汉章帝两朝,尚能坚持这一政策。可是,等到10岁的汉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其兄窦宪被封为大将军,这一政策便被打破了。
窦氏专权的时间不长,前后不过四年,可以视为东汉皇朝打了个喷嚏。等到汉和帝去世,形势急转直下。
汉和帝27岁去世,留下两个儿子,长子刘胜,幼子刘隆。
国赖长君。按理说,刘胜应该继承皇位。可是汉和帝的遗孀邓太后,却以刘胜“有疾”为名,非要立刘隆为皇帝。
刘隆那时候有多大?
刚过100天。
傻瓜都知道邓太后打的什么主意。
邓太后的哥哥邓骘很快被封为车骑将军,其他兄弟或封虎贲中郎将,或为侍中。邓氏一门,掌握了朝廷的大权。
汉殇帝刘隆死后,邓太后又立13岁的皇族刘祜为帝,是为汉安帝。
不消说,汉安帝也是一个傀儡。
这个时候的东汉皇朝,虽然已经阴盛阳衰,大局却还算稳定。主要原因是邓太后这个人,颇有治国之才。国家在她的统治之下,“岁还丰穰”,矛盾并不突出。
邓太后死后,汉安帝亲政,他的老婆阎后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其兄弟阎显、阎景、阎耀、阎晏等“并为卿校,典禁兵”,权倾一时。
阎后无子,便唆使汉安帝废掉太子刘保。等到汉安帝去世,阎氏马上立皇族刘懿为帝。
汉少帝刘懿不但是个孩子,而且久病不起,上位才两百多天,便被下了病危通知书。
阎太后没有邓太后精明,她的兄弟们也不如窦氏兄弟能干上。等到刘懿一命呜呼,宦官孙程等人立刻发动政变,拥立刘保为君,也就是汉顺帝。
汉顺帝即位的时候,也才11岁。
13岁的时候,汉顺帝娶了大臣梁商的女儿梁妠,后来又封其为皇后。17年后,汉顺帝去世。梁皇后无子,立虞贵人所生的皇子刘炳为帝,即汉冲帝。
汉冲帝2岁即位,3岁去世。国家大权,自然落入梁皇后的哥哥、大将军梁冀手里。
东汉皇帝,从此进入梁氏专政的年代。
梁冀在中国历史上以跋扈而闻名。汉冲帝死后,他与梁太后又立8岁的刘缵为帝。汉质帝刘缵虽然年幼,但是“少而聪慧”,曾当着大臣的面说梁冀是“跋扈将军”。梁冀听到了,派人在汉质帝的食物中下毒,毒死了汉质帝,又立15岁的刘志为帝,也就是汉桓帝。
汉桓帝也娶了梁冀的妹妹,立为皇后。
梁氏一门两后,梁冀以大将军辅政,食邑三万户。连梁冀的老婆孙寿也封襄城君,享受长公主待遇。梁冀“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谒赞不名”,把握朝政长达二十余年。梁氏一门,先后七人封侯,二人为大将军,任省部级干部者多达五十七人,其权势之大,“威行内外,百僚侧目,莫敢违命”,连天子也只有“恭己而已,不得有所亲豫”。
其实,何止汉桓帝如此?自汉殇帝以来,几乎没有一个皇帝不是冲龄上位,没有一个皇帝不是太后和外戚的傀儡,天子何曾有过君临天下的威仪,只不过是苟活罢了。
这些可怜的皇帝,苟活也不容易,大多童年夭折。勉强活到三十来岁的,已经算是高寿。
皇室的基因,已经十分脆弱。
皇朝的气数,已经基本耗尽。
后来,刘备和诸葛亮促膝谈心,说到汉朝往事,“未尝不叹息于桓、灵也。”事实上,东汉皇朝的阴盛阳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到了汉桓帝时期,已经是积重难返,药石无医。刘备要叹息,至少应该从汉殇帝时候开始才对。
那可真是一声长叹——他们老刘家,这些年过得实在是太憋屈了!
三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东汉皇宫中的阴差阳错,往往又掺杂了男女之外的第三方势力——宦官。
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太监。
宦官是男人,然而被割去了阳物,所以变得阴阳怪气,不男不女。
他们是阴阳两界的异物,本来是不成气候的。
可是,当阴阳失调到了一定程度,他们也从边缘挤到中央,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汉和帝时期,外戚窦氏专权。皇帝依靠宦官郑众,先设计收捕窦宪党羽,然后削减窦宪的官爵,逼其自杀,兵不血刃地解决了窦氏的问题。在帝后的阴阳之争中,宦官的势力开始崭露头角。
汉少帝去世的时候,宦官孙程与废太子刘保的手下合谋发动政变,诛杀外戚阎氏一门,立刘保为帝。为了报答孙程,汉顺帝刘保不但封孙程为侯,而且拜为骑都尉,并许其养子世袭爵位,开“宦官养子悉听得为后、袭封爵”之先河。宦官的政治地位,空前提高。
汉冲帝、质帝、桓帝时期,外戚梁氏擅权,登峰造极。汉桓帝竟也有些作为,与单超、徐璜、唐衡等五名中常侍(皆为宦官)啮臂出血为盟,由宦官带领禁军千余人发动政变,包围梁冀府邸,一举剿灭梁氏。
单超等人因此而同日封侯,被世人称为“五侯”。
单超更被封为车骑将军,荣宠无比。
相比梁氏的骄奢淫逸,五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的兄弟姻戚,“皆宰州临郡,辜较百姓,与盗贼无异”。汉朝百姓,送走了狼,迎来了虎,苦不堪言。
汉桓帝死后无子,他的遗孀窦太后立12岁的刘宏为帝,是为汉灵帝,窦太后的父亲窦武任大将军。
窦武想铲除宦官势力,无奈窦太后不同意。宦官们得到风声,先下手为强,在其首领曹节的带领下,发动宫廷政变,诛杀窦武等人。
曹节得势之后,将汉灵帝玩弄于股掌之上,把持朝政,顺者昌逆者亡,连皇室亲王也难逃其魔掌。曹节身后,又有张让、赵忠等十二宦官封侯,权势熏天,扰乱朝纲,祸害黎民。
总之,东汉皇朝不是外戚擅权,便是宦官当政,皇帝只是傀儡。黄巾起义被镇压之后,汉灵帝皇后何氏的哥哥大将军何进逐渐掌权,并在汉灵帝去世之后,强势介入嗣君之争,立何皇后所生的太子刘辩为帝,也就是东汉史上的第二位汉少帝。
这位何大将军,是下定了决心要铲除宦官集团的。众所周知,他的智商不太够用,反而被宦官们抢得先机,害了性命,由此导致董卓带兵进京,独擅大权。董卓废汉少帝,改立汉少帝的弟弟刘协为君,是为汉献帝。天下诸侯,纷起逐鹿;三国鼎立,由此肇始。东汉皇朝的阴阳二气,在董卓焚烧洛阳的那把大火中,终于同归于尽,销于无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