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海星趴在键盘上,打下三段省略号。我看它,它也看我,无所谓也不在意。也许它提醒,不能因推理想象,忘记了正遍知,堕落成外道。
和它一样,你我理解知识会加入自己想象,一切因为那些理解,自我有限的想象,失去了认知人本真,如同雾遮层林,明珠暗投,丧失个体对真实的理解。
不信,随意拿出一个词,分享自己的理解,或许你会发现绝望。
即便有了相同经历和趋同价值观,可是你还是有身边当下环境的影响,任何评判都会缺乏全面的信息。
如果人能够立刻解脱认知的限制,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也就彻底自由了,可是你不会希望自己如此,你还有自己的执著,还有种种未曾实现的欲求,所以这种空性,这种圆融通达,成为修行的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
但是,达不到就一定不需要去理解,是吗?不是,还是要知道,自性妄想生成境界,将你牢固的捆绑在自我时间空间,所谓的自然的法则,更可能是众生妄心的推理想象。所以,需要斩钉截铁,消除虚妄的限制。
虚妄的作用,是构建了这个错综复杂的自我世界,很多修行,是想要将人的虚妄欲求,通过彻底认清,内观自守,彻底断绝,但是如何断绝,按照什么样顺序,最后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往往说的不够清晰。甚至相互矛盾,因为表述思维的不够清晰。
《楞严经》做了很好阐述。佛陀解释中,给出了华巾六结比喻,对比思考这是合乎逻辑的,你可以理解做出自己的判断。进而体会那句经典:‘精真妙明,本觉圆净’,本来就不滞留于生死和尘垢之间。
《楞严经》第十卷——南师的阐述:
阿难问:“如果据佛所说的,五阴(色、受、想、行、识)的现象,只是五种虚妄的作用,都是自性妄想心所生的差别关系。我们平常未蒙佛的微细开示,现在请问:在修行进境中,这五阴是一齐消除的呢?还是要次第逐渐来灭尽呢?并且这五种阴境,以什么为界限呢?希望大发慈悲,再加详细的开示。”
佛说:“自性真心的‘精真妙明,本觉圆净’,本来就不滞留于生死和尘垢之间。你要知道,就是这个无尽的虚空,也都是自性妄想所生的境界。一切物理的器世间现象,元本都是自性本觉妙明精真中的妄动作用。
犹如前面所说的狂人演若达多,自己迷却本来原有的真头,妄自认影,发生妄想的本元,根本无所谓为什么原因而发生。只是在妄想当中,建立它的因缘性。迷于这个因缘性者,就称宇宙间的事物,是自然的法则。其实,那个无尽的虚空,尚且还是幻有所生的现象。何况寄存于虚空间的事物,说它是因缘的,或是自然的,更是众生妄心的推理想象而已。”
“人们可以知道自己妄想所起的法则,由此才说妄想是因缘所生的如果根本没有妄想,去说妄想和因缘,也根本元无所有。何况还不知最初的真谛究竟是个什么,便推测它说是自然的呢?所以我再为你发明五阴的本来原因,都同是妄想所生。”
“首先你要了解,你的身体原是因你的父母妄想所生。你的心,如果不是妄想,就不能够配合他们的妄想而有此身,用以传续生命。如我以前所说的,想到醋酸的味道,口里就会生涎。心想登高,足心就会酸起。可是眼前既没有悬崖,也没有酸醋,你的身体如果不同于虚妄的妄想一样,何以口里会因讲说酸性就流涎水呢?
所以你应当知道,你现在色身的存在,就名为第一重极坚固的大妄想。(色)”
就如上面所说的:心想登临很高的悬崖,就能够使你的身形真能感受到酸涩。因为有了感受,就能够使你的色身起变化的作用。那么你现在的顺益性的快感与违损性的痛苦,两种现象互相交换奔腾,就名为第二重虚而明的妄想。(受)”
“由于你有思想念虑,指使你的色身起一切作用。你的身体如果不属于思虑之类,那么,你的色身,何以会随念虑所指使呢?何以会在种种吸取外界境象当中,心里发生各种作用,形体就会跟着去取得,与你的思念相应配合呢?醒了就成为思想的心,睡中就形成一切梦境。那么,你的想念摇动妄情,就名为第三重融通的妄想。(想)”
“生理上的变化,念念不得停住,随时随地在运动密移。指甲在长,头发在生,气机在消息往来,容貌在改变衰老。新陈代谢,日夜互相更代你却没有觉察。如果这些变化不是你自己,何以你的身体会变迁?如果那就是你的本来真心,你何以又不觉不知呢?所以说你的一切行动,都随念念迁流而不停,就名为第四重幽隐的妄想。(行)”
“你在精明清净、湛然不动的境界中,就认这个是永恒不变的心性那么,它在身上所起的作用,不外见闻觉知四种现象。如果这个实在就是你精明的真心,就不应该容它受外界熏习染污的妄习进来。何以你们在多年前看到一件奇物,经历若干年后,对于它记忆和遗忘都不存在了。
后来忽然重新再看到那件奇物时,就会宛然记忆起来。那个记忆一点也不曾遗失呢?那么,在这个明白精了、湛然不动的境界中,念念俱受外界外物的熏染,无法可以计算它究竞有了多少。
因此你应当知道,这个湛然不动的心境,并不是真心。它犹如一股急快的流水一样,从表面粗看起来是很恬静的,其实只是流动太急,所以你看不见它在流,并不是真实不流。如果这个境界,不是妄想的根源,它哪里会受外界事物妄境的熏习呢?除非你的六根,修到随心所欲,可以互相开合的时候,这个妄想,是无时消灭的。所以你现在的见闻觉知的作用,其实都是一连串的几微妄习所生。就是那个湛然明了的境界,也还是虚无无象的一种境界。就名为第五重颠倒微细的精想。(识)”
“这五重感受的阴境,就是五种妄想所形成。你现在要想知道它的原因与界限的浅深关系,必须明白色与空,就是色阴的范围。感触与离了感觉,就是受阴的范围。记忆与遗忘,就是想阴的范围。生起灭了,灭了还生,就是行阴的范围。湛然不动,入合于湛然清净,就是识阴的范围。这五阴的本元,是重重叠叠所生起的。
生起时,是因为识阴的作用而先有。灭除时,须先从色阴去除灭,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我已经在前面示知你一条华巾上打成六个结的譬喻,何以依然还不明白,再发出这个疑问呢?
你应当把这个妄想根源,心得开通的道理,传示将来末法之中。使一切修行的人们,令其认识一切都是虚妄的作用对于这个妄想自生深厌,便会知道有涅躲之存在,再不留恋于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之中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