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女性那么多,为什么只有她文史留名?

作者: ede3f9c955a7 | 来源:发表于2019-02-27 12:41 被阅读99次

蔡文姬,原名蔡琰,东汉时期文学家、书法家,父亲是东汉著名大文学家蔡邕。

她的人生传奇精彩又命途多舛:受过良好的教育,经历过战争,当过俘虏;有过三段婚姻,四个孩子;编撰了《续后汉书》,将蔡邕的书法“飞白书”传承了下去,留下了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文人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叙事诗《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

人生吻她以痛,她用温暖、豁达笑对人生,不因外物而悲喜,继续勇敢做自己。

才名源于勤积累

才女是这样炼成的

蔡文姬自小就能诗善文,尤其擅长琴瑟音律,《续后汉书·列女传》评价蔡文姬“博学有才辩,又秒于音律”。

蔡文姬在9岁的时候就显示出不俗的音乐造诣:当时文姬缠着父亲蔡邕要他教弹琴。

蔡邕家里藏书颇丰,相传有四千余卷,是当时的文坛领袖,和曹操关系不错。

蔡邕为了考校蔡文姬,于是走到室外弹琴,琴弦忽然断了一根,室内的蔡文姬马上说,是第二根弦。

蔡邕十分吃惊,又故意弄断了一根弦,蔡文姬马上猜出来是第四根弦。

蔡邕这才相信,女儿的确无师自通,掌握了音律,自此蔡文姬就跟着父亲学习音律。

12岁,蔡文姬琴艺大成,还得到了蔡邕的焦尾琴。

焦尾琴相传是蔡邕躲避战乱时,从烈火中抢夺的梧桐木制成,因琴尾有焦痕,故名“焦尾”,这架“焦尾琴”与齐桓公的“号钟”,楚庄公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琴。

14岁,蔡文姬的文学才华已经光耀一方,以文名显赫的蔡邕被人们戏称是蔡文姬的爸爸。

蔡文姬14岁少年成名,除了天资聪颖,更重要的是自身努力,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钻研,丰富自己。

人生对于每个人都公平,所有的馈赠暗中都标好了价码,今日的成就源于昨日的付出,未来的结果始于现在的作为。

蔡文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努力争取更好的教育,积累学识,学识也影响了她的眼界,而眼界让人面对无常的人生时更勇敢,更从容。

女子遇险当自强

艺术源于生活经历

东汉的女性只有嫁人一条出路,16岁的蔡文姬和众多东汉女孩一样,听从父母之命嫁人了。

婚后与丈夫伉俪情深,奈何丈夫咳血短寿,一年后撒手人寰。

东汉社会的偏见没有放过才华艳艳的蔡文姬,夫家认为她克夫,多加责难,她背着“克夫”的名声回到父亲家里,从碧玉年华的天才少女变成了深居简出的“克夫”寡妇。

婚姻的早逝只是蔡文姬波折的生活的一个开始,东汉动荡的时局打破了蔡文姬生活中的平静:欣赏她培养她的父亲死于牢狱之灾,家道中落。

命若浮萍的蔡文姬,被匈奴人当做战利品带到了异国他乡。

古代奴隶没有婚姻自主的权利,蔡文姬在匈奴的淫威下委身匈奴左贤王,生了两个孩子。

身在异乡为异客的蔡文姬暂时保住了性命,顾不上自怨自艾,学习胡语,在国仇家恨和骨肉亲情的纠缠下,悉心记录战火中被俘奴隶的悲惨生活。

蔡文姬的消息辗转被曹操知道,给蔡文姬的人生带来了转折:曹操遗憾旧友蔡邕后继无人,希望素有才名的蔡文姬能接替其父完成《续后汉书》,用“白璧一双,黄金千量”赎回了蔡邕流落异乡的女儿。

才名在外的蔡文姬当时学习胡语只是为记录下匈奴奴隶的悲惨生活,喜欢音律的蔡文姬当时学习匈奴乐器只是因为热爱音律,

并没有期待能重新踏上故乡的土地,阴差阳错,不曾放弃的她人生迎来转机。

蔡文姬一定想不到,幼年积累的学识带给她的不止是才女声誉,也配套赠送了优质人脉。

如果没有实力不错的曹操,蔡文姬估计只能在异国他乡做一个表面风光内心凄凉的奴隶王妃了。

生活从来只是强者的战场,蔡文姬当初积累的学识意外都成为逃出生天的资本。

不因幸运而故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勇士都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勇敢的蔡文姬,终于迎来人生的柳暗花明。

调教冷暴力丈夫

忠犬丈夫养成日记

曹操不仅是一个有实力的拯救者,也是一个靠谱的长者。他帮重回东汉的蔡文姬安排了后路,许配给屯田校尉董祀。

董祀生得一表人才,正当鼎盛年华,通书史,谙音律。

蔡文姬的婚姻虽然有曹操做媒,嫁的又是有颜值有才华的公务员,可婚后的生活并不是玛丽苏女主角苦尽甘来的幸福生活。

丈夫董祀心里看不上蔡文姬,即使她再有才华,还是经常无视冷落蔡文姬。

归汉后的蔡文姬,在家国仇恨和骨肉亲情的拉扯下,将匈奴奴隶的悲惨生活化成诗歌《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悲愤诗》有两首,一首为五言体,一首为骚体。

其中五言的那首侧重于“感伤乱离”,是一首以情纬事的叙事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文人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叙事诗。

《胡笳十八拍》是中国古乐府琴曲歌辞,长达一千二百九十七字,是一首由十八首歌曲组合的声乐套曲。

明朝人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说:“东京风格颓下,蔡文姬才气英英。读《胡笳吟》,可令惊蓬坐振,沙砾自飞,真是激烈人怀抱。”

婚后一年,董祀犯罪当死。

蔡文姬放下夫妻间的嫌隙,寒冬中披散着头发赤着脚去曹操府上求情,不顾当时曹操宾客异样的眼光,为丈夫董祀安危奔走。

曹操被蔡文姬的真心打动,要赠送蔡文姬鞋袜衣服,蔡文姬以董祀的安危为先,推辞不受。

被赦免的董祀终于被蔡文姬打动,态度慢慢转变,与蔡文姬远避田园,两厢情悦。期间,蔡文姬编撰完成《续后汉书》。

蔡文姬才华加身,有曹操保媒,与董祀成婚后的一段时间,还是被董祀看不起,也许是因为她逝去的容颜,也许是因为她不幸的感情过往。

丈夫的冷漠并没有浇灭蔡文姬人性中的善良温暖,董祀东窗事发的时候,一代才女蔡文姬不顾颜面,披发裸足向曹操求情。

董祀终于开始直视蔡文姬:蔡文姬从来都不是一个弱者,而是一个和他一样有才华有能力的人,一个比他更善良更勇敢的人。

门当户对的婚姻的是精神上的高度契合,不是物质或社会地位的匹配。

这幢婚姻看起来董祀给了蔡文姬庇护,如果没有当时东汉社会对女性的限制,无论是学术成就还是社会贡献,董祀未必配得上蔡文姬,更别提这幢婚姻中,蔡文姬对董祀的救命之恩了。

可人生无常,婚姻从来都不容易,不要因一时的偏见放弃对美好的坚持。董祀终于能放下偏见,直面蔡文姬的美好,成就一段佳话。

蔡文姬,社会偏见、战争、婚姻都打击过她,她仍然相信美好;同时代的贵女多如砂石,作品传世的只有她一个,不忘初心的努力让她脱颖而出。

蔡文姬之所以成为蔡文姬,不是巧合际遇。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无论外界如何,女性都要勇敢做自己:生命在于内心的丰富,不是在于外在的拥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国女性那么多,为什么只有她文史留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dmm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