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祝福漂泊的孩子终回父母怀抱

祝福漂泊的孩子终回父母怀抱

作者: 握瑜 | 来源:发表于2020-12-29 22:02 被阅读0次

    今天,由于钢琴家傅聪因患新冠去世,傅雷和《傅雷家书》又一次引发了世人的关注。

    傅聪

    大学时,我曾不止一次从图书馆借出《傅雷家书》,而正是从傅雷写给傅聪的那些信中,我注意到傅雷翻译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傅雷在很多封信中引用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故事,来开解和鼓励身处异乡,为艺术奋斗的儿子:

    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等到傅聪到了恋爱的年龄,傅雷也是用《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的故事,启发傅聪如何与女友相处:

    倘若你已经想到奥里维的故事,不妨就把那部书叫她细读一二遍,特别要她注意那那一段插曲。像雅葛丽纳那样只知道love, love,love![爱,爱,爱!]的人只是童话中人物,在现实世界中非但得不到love,连日子都会过不下去,因为她除了love一无所知,一无所有,一无所爱。这样狭窄的天地哪像一个天地!这样片面的人生观哪会得到幸福!无论男女,只有把兴趣集中在事业上、学问上、艺术上,尽量抛开渺小的自我(ego),才有快活的可能,才觉得活的有意义。

    可以说,正是在《傅雷家书》中,我知道了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也从图书馆不止借出一次。但是说实话,我每一次都是跳读,因为,很多大段大段的心理描写对那个时候的我来说未免感觉枯燥。

    人,大概需要有些年龄和阅历之后,才是适合与某类著作相遇的时候,因为这时更能与作者,与书中人物的情感产生共鸣。

    重读《约翰•克利斯朵夫》大概是在三年前。我发现,年轻时让我略过的东西,往往是现在特别喜欢用心读的。

    再次读完这一部鸿篇巨著,前后共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而累积阅读时长竟相当于十本普通小说。但即便如此,我觉得这时间花得值,而且越是读到最后,这种感觉也明显。

    怎么评价它呢?这么说吧,在读这套书期间,我还穿插看完了严歌苓的新作《芳华》(已被冯小刚改编成电影)。严歌苓是接受过美国创意写作训练的,是出了名的会讲故事的人,而且《芳华》甫一出版即备受赞誉和好评。但是,相比之下,如果说《芳华》是一首歌,那么《约翰·克里斯朵夫》就是一部交响乐,而刚好作者也说全部十卷可以划分为交响乐的四个乐章。

    傅雷先生曾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完成了这部著作的翻译,而且多次出版。让常人难以置信的是,五十年代,他又推倒重来,全部重译了一次,傅雷先生对这部著作的钟爱可见一斑。

    他既有深厚的艺术造诣,又有扎实的文字功底,更为难得的是,还有那么严谨的治学精神。或许只有这样的译者才能和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原作者相配吧。

    所以说,今天的读者是幸运的,一部写于一百多年前、译成中文(第二次)也已经六十多年的作品,现在读起来竟然一点没有年代和民族的隔阂,还是那么得震撼。

    其实,从傅雷先生身上多少能看到一些克里斯朵夫的影子,他们都那么富于才华,都那么勇于追求真理,都那么刚正不阿,不流于世俗和平庸,他们是一生都保有赤字之心的人。

    他们也都是孤独的,却也都不惧怕孤独。正如傅雷先生所说,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让我们记住傅雷先生为这部译作的献词吧:

    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2017年时,和菜头曾在一篇文章中预言,傅雷先生的译著将大量再版,因为傅雷夫妇双双辞世已五十周年,而对著作权的保护期限刚好也是五十年。

    果不其然,现在能轻松找到傅雷所著和译著的多部作品,从这个层面,也不能不说今天读者是幸运的。

    今天重温家书片段,读到“别了,孩子,我在心里拥抱你”时,不禁落泪。

    终生漂泊异乡的孩子终于回到了父母的怀抱。祝福他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祝福漂泊的孩子终回父母怀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dnqo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