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列国志
波兰——最东边的西欧人

波兰——最东边的西欧人

作者: 6f5c03c230b0 | 来源:发表于2017-06-17 01:09 被阅读386次

    一.华沙

      初到华沙,一栋巨大、威严的建筑映入眼帘——华沙科学文化宫,实际上它过去的名称是,约瑟夫·斯大林的科学文化宫。这座华沙最高的建筑,充斥着法西斯美学,在波兰人心中,它代表了权力,集体,理想,恐怖和灾难。这座建筑伴随了波兰人将近一个世纪,见证了这个民族的历史轨迹,有人将它看做斯大林的一只脚,有人将它看做插在心脏地带入口的一把剑,要理解波兰,这座建筑是个绕不开的迷。

      “华沙科学文化宫,那座建筑是做什么的?”,青年旅社员工的脸立刻拉了下来,“那是座communist building,我们都不喜欢它”。这座建筑还须从华沙起义博物馆说起。在朋友的推荐下,第一天就前往了华沙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华沙起义博物馆。博物馆以阴暗为主色调,描绘了华沙人民在纳粹政权下的生活与反抗。在二战后期,苏军反攻接近波兰,华沙游击队嗅到了机会,决定发动起义,自己解放华沙。然而,起义失败了,苏军并没有像预想中那样发动配合攻势,苏联人只是静静等待着华沙游击队的失败。在博物馆的3楼,代表了纳粹的阴暗的主色调变为血腥的红色,波兰人强调苏军再次“侵略”波兰,占领华沙,最终建立了在苏联当局控制下的傀儡政权。这样的描述与我们的历史上大相径庭,苏军究竟是“解放”了华沙呢,还是侵略?波兰的历史只有波兰人才能解释,令波兰人始终耿耿于怀的,只有两个,纳粹和苏维埃。

      华沙皇宫。一眼望去,还以为只是座普通建筑。华沙皇宫并不宏伟,内部也称不上奢华,和凡尔赛宫,布拉格大皇宫相比,甚至感觉浪费了门票钱。不过后来我才知道,华沙皇宫之所以如此简朴,是人们的要求,因为波兰的国王,是被人民选出来的。皇宫位于华沙老城,而整个老城,其实完全是战后重建的。

      终于有机会登上了那座华沙最高的建筑,科学文化宫,俯瞰整个白雪中的华沙市,整齐而宽阔的街道,四四方方没有任何风格的现代建筑,这座城市仍然残留着苏维埃的气息,宽阔的街道不是为了民众的生活便利,而是为了工业运输,整齐划一毫无风格的建筑则将“人”的成本降到了最小。即使在二十年后,这座城市仍然充满了强迫工业化的痕迹,如同充满着黑烟与铁锈的东北,这是座为工业而生的城市,而不是为人。

      那座无比巨大的科学文化宫,是斯大林送给波兰的“礼物”,在一片废墟中破土而出,被整齐、灰色的建筑所环绕,那是个人迷失于集体的秩序,是尊严屈服于权力的强盛,它是终将崩塌的乌托邦。当然,那是二十年前的华沙,如今,波兰早已今非昔比。

      华沙,这座称不上美丽的城市不是波兰的全部,但它却见证了波兰的历史。这只是波兰给我第一印象,不过这只是旅途的起点,7周后,我还会回到华沙,那时又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波兰。

    二.布拉格

      下一座城市是布拉格,欧洲的中心,无数浪漫故事的起源。

      凌晨到达布拉格市郊的民宿,一座别墅,主人是个中国阿姨。“我是老布拉格了,听说你从波兰来?”阿姨来自四川,90年代移民到了捷克。“我去过波兰很多次,虽然波兰没什么美景,但波兰的民族的确是值得佩服的,希特勒大举扩张时,捷克人投降了,而波兰人誓死抵抗,这也是战后波兰一片废墟,而布拉格能够保留下来的原因”。美总是有代价的。

      即使在冬天,布拉格的游客仍然络绎不绝。老城广场,查理大桥,老皇宫,仍然是17世纪的样子,这座城市既有古老的美丽,又有现代的活力。

      17世纪,布拉格老皇宫,两个哈布斯堡皇帝使者被愤怒的群众抛出窗外,触发了惨烈的三十年战争。欧洲人总是在战争中进步,正是这场战争,使人们走进了现代文明。

      布拉格还有一座不起眼的博物馆,克格勃博物馆,实际上非常小,只是个有3间屋子的展厅,不过令人惊讶的是,所有的展品都是原件,从克格勃间谍相机,到各种各样的刺杀工具,再到镇馆之宝,列宁的石膏面具。导游是个俄国人,操着令人费解的俄式英语,为我们讲解克格勃的历史和各种工具。他的衣服上印着斯大林指点江山的画像,他是俄国人,斯大林却是格鲁吉亚人。

    三.托伦

      布拉格之行结束了,接下来又回到了波兰,4周的AIESEC志愿者生活。

      志愿者的地点在波兰中部城市,托伦,是做并不出名但却值得一去的中世纪古城。我的志愿者项目是托伦当地的一个高中教授中国文化,至于具体教什么,则自由发挥。这周最令我期待的是当地的寄宿家庭,是与旅游完全不同的体验。

      一对50岁左右的夫妇领上了车,他们只会说一两句简单的英语,交流不是很容易。他们家在托伦郊区的一座大别墅,父亲是药品公司的销售,母亲是牙医,有4个孩子,两只狗。大儿子Peter在波兹南上大学,学习光学,女儿在法国读书,老三pawel在我做志愿者的高中上学,痴迷地理,小儿子Jacob上初中,沉迷游戏,至于两条狗我忘记叫啥了。

      Pawel非常热爱地理和外国文化,“西方哪一个国家我没去过?”。每天夜宵后(波兰的夜宵相当于中国的晚饭,波兰的晚饭相当于午饭)必和我讨论地理,文化,历史。唯一的问题是他居然不知道中国参与了二战,他只知道美国在亚洲对抗日本人,看来他还得学习一个。或许是因为中国和欧洲的历史教育的重点不同,波兰人非常了解欧洲史,而亚洲只是一带而过。大多数中国人认为二战中只有德国侵略了波兰,苏联解放了波兰,这在波兰人眼中是真正的“历史虚无主义”。

      在托伦的高中课堂上,只有少部分在关注我的presentation,大部分在玩手机。我准备了三个presentation,分别是中国历史,文化,政治,由他们通过投票来选择,总是中国历史得到了大多数票,然而事实上我真不太擅长历史,尤其是古代史被我一带而过了。但讲到近代史中国和西方产生了交集,从列强侵略,到孙中山革命,再到二战,共产主义,改革开放,波兰人对这些历史及其感兴趣。

      在近现代史上,中国和波兰是极其相似的两个国家。波兰曾三次被列强瓜分,中国也曾丧权辱国。在地图上消失了一百多年的波兰,终于在德奥俄的废墟上被毕苏斯基重新建立,但很快又沦为希特勒和斯大林的战利品。二战后复国的波兰事实上只是苏联的傀儡,强迫工业化,国有化,集体化,红色恐怖持续了半个世纪,以至于波兰人对communism有一种天生的恐惧和憎恨。

      中国与波兰都曾是列强博弈的牺牲品,也都曾被苏联的红色瘟疫所感染。上百年的灾难让两个骄傲的民族产生了强烈的恐惧与仇恨,波兰人恨德国,俄国,中国人则恨着“西方”。受害者心理成为了民族性的一部分,以至于今天人们仍然用阴谋与敌对的目光去看待外部世界。在敌对状态下,人们首先追求的就是安全,以至于为了安全去扼杀自由。我在课堂上引入了齐格蒙特·鲍曼著名的辩题,安全与自由。结果是,一半人选择了安全,一半人选择了自由,这是个意料之中的结果。安全与自由是两个极难调和的价值,每一个都足够重要,都有它的道理。

      人越是恐惧,就越是渴望安全。中国人建起了长城,法国人筑起了马奇诺防线,川普也修起了墙。通过修墙来获得免于恐惧的自由,迎来的会是进一步的恐惧,这世上从没有推不倒的墙,更没有攻不破的堡垒。人们躲在墙后,以敌对的目光相互审视。人们散播仇恨和恐惧,以凝聚自己的民族去对抗那外部或内部的敌人。

      墙越修越高,就没有了路。

      在波兰的课堂上问,你们支持欧盟吗,为什么?他们的回答简单且幼稚:欧盟可以让我们团结在一起对抗共同的敌人。如果在中国的课堂上问:你支持一带一路吗?为什么?得到的回答恐怕是与波兰人相似。无论欧盟还是一带一路,都不是为了对抗敌人,他们反而消解了敌对关系。

      共产主义同样是波兰绕不开的坎,我被问到的最多的问题就是中国还是共产主义吗?这个问题我的回答在逐步改善。“不是”,“这要辩证地来看”,“这取决于共产主义的定义”,最后我干脆反问:“你认为什么是共产主义?”。他的英语开始变得不流利了,“贫穷,没有食物。。。”很显然,他对共产主义更多是一种标签化的印象,来自于父辈们的描述。看来在波兰没办法愉快的做共产主义接班人了。这一周的一天正好是中国新年,我的寄宿家庭特意为我泡了珍贵的中国和锡兰茶叶,放了烟花,喝了波兰香槟。临走的时候,他们拿着那个燃放过的烟花,上面写着“Made in China”, 笑着冲我说:”Solidarity“。

    四. 比得哥什、奥斯维辛、克拉克夫

      第二周,到了省会,比得哥什,住在一个本地中产家庭里。程序员父亲,幼儿园园母亲,一米八的16岁女儿,一米八的18岁女儿,两只狗,Mischu和Gena,和一只猫,Luna。这周突然被告知要到幼儿园做志愿者,这简直坑爹,我没这特长啊,还不如在家撸猫或玩狗,不过既然住在园长家里,不去也得去啊。到了幼儿园各种水,还是聊聊和那家人的事情吧。聊了很多中波共同的历史,他们展示了波兰的粮票,园长妈妈Ewa说她第一次出国是去意大利梵蒂冈,那时还是冷战,她能出国多亏了教皇,她到了意大利的商店里,她感叹到:我的天,商店里居然可以有那么多商品。她用了唯一的5美元买了个冰激凌。她那个年代都是学俄语的,她经常说她英语不好,但她的英语要比同龄的中国人好多了。程序员爸爸Dalik,没啥共同话题,他还试图教我编程,太尴尬了,我宁可去幼儿园陪小孩。这一家真的很友好,似乎他家经常接待外国朋友,每天都带我出去玩。我很喜欢他家的狗子,一只高冷,一只粘人。

      一周很快结束,周末去了波兰历史名城克拉克夫和奥斯维辛集中营。因为错过了一班火车,机智的我上了下一班,上车补票,半夜1点到了奥斯维辛小震。没有车站,列车停在荒野上,告诉我到站了。午夜的奥斯维辛,雾气蒙蒙,远处有几栋楼模糊的影像。没办法,谁让我错过了火车,只好硬着头皮往那几栋楼的方向走,google地图还是好用的,找到了旅店。第二天到了奥斯维辛集中营,没想到在淡季还有这么多人,很多大巴,似乎是学校组织学生来参观,据说以色列强制学生必须参观奥斯维辛。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大门上用德文写着:劳动使人自由。这句话好熟悉,似乎初中思想品德课上学过。纳粹还有句知名的话:团结就是力量。我天,这句话更熟悉了,好像是军训的口号呢。建议临沂电圣杨永信的戒网中心大门上写:电击使人自由,服从就是力量。还记得我初中军训的时候,教官对我们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来这里不是为了锻炼身体的,是为了培养你们绝对服从的精神。进入集中营,一排一排的平房,看起来像个工厂,一个用于种族灭绝的工厂。进入集中营的一部分人会被分配到食堂工作,那是最好的工作,因为其他人都被立即处死了。送到这里的犹太人被告知要“洗澡”,于是他们排着队走进了毒气室。一批又一批的犹太人和其他“劣等种族”。而那些执行屠杀的德国人,似乎变成了机械,失去了良知和理性,这或许是阿伦特所说的平庸之恶。希特勒将人类划分为种族,斯大林将人类划分为阶级,宣称他们掌握绝对真理,消灭了某个种族或阶级,就能建立人间天堂。

      跟着导游,来到了著名的“行刑墙”,一排囚犯面向墙壁,被纳粹执行枪决,上万人在这面墙前倒下。以色列建国后,面对当初的大屠杀幸存者,人们质问:你为什么不反抗?他们在要求一个被剥夺了所有权利的“人”,去反抗笼罩在整个亚欧大陆上空的极权主义阴云吗?他们是无国籍者,无权利者,已经失去了作为人的权力和尊严,不是被希特勒杀死,就会被斯大林杀死,让他们如何反抗?带着沉重的心情参观完了奥斯维辛,下一站是克拉克夫老城。

      克拉克夫,是座可以与布拉格媲美的城市,典型的中欧风格,主城区被城墙环绕,城堡,雕塑,18世纪的建筑,仍然留在这座城市里。欧洲人试图将他们的历史保留下来,首先就要把建筑保留下来。

                   五. Webzershio和波兰农村

      从克拉克夫返回后,被AIESEC安排到了一个叫Webzershio的小镇,没什么可讲的,无趣的一周。下一周, 到了一个叫Goronuwo的农村,在一所“技术学校”教书,学生们有学厨师的,有学拖拉机的,有学美容美发的,还有学军事的我天,这不是蓝翔吗。相比于托伦的高中,这里的学生差距非常明显,能说英语的几乎没有,而托伦高中的学生,已经可以英法双语了。这个农场极其破败,只有一群无所事事的学生,他们大多数都没有离开过波兰,申根区如此便利,他们不想出去看看吗?一个学生给我解释了原因:波兰仍然是个贫困的国家,我们连坐火车的钱都没有,就算柏林那么近,不需要签证,我们也没有钱去玩。我又问了他对于欧盟的看法,他说:EU is killing us! 现在我有些理解那些反对欧盟,支持勒庞,支持川普的人了,经济基础绝对上层建筑,不论欧盟,申根协定,北美自由贸易协定,TPP对于他们都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那些不过是上层阶级在乎的上层建筑,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我经常黑川普,黑勒庞,自诩支持自由主义秩序,但现在有些理解了那些“全球化输家”,他们是如此绝望,以至于成为了社会中的破坏性力量。他们始终存在于社会的角落中,似乎不被人注意,但他们身上却隐藏着巨大而不可控的力量,一旦某一天被某个野心家所利用,被乌托邦所诱惑,后果不堪设想,上世纪的“二十年危机”可能会重演,再次将人类文明拖入毁灭的深渊。

     六. 维也纳和萨尔茨堡

      AIESEC志愿者项目结束了,满载着收获,一下站是奥地利的维也纳和萨尔茨堡。只能说非常美,直接上图,不废话了。

    七.卢布尔雅那,斯洛文尼亚的首都,这个国家几乎不被世人所知,我却产生了巨大的兴趣。斯洛文尼亚曾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后来并入南斯拉夫,二战中又被德国和意大利占领,直到成为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的一部分。斯洛文尼亚的景色非常类似意大利,无论田野还是建筑,可能是地理位置非常接近。在铁托死后,南斯拉夫成为了塞尔维亚人的国家,人们失去了对国家的认同,失去了伟大的领袖,斯洛文尼亚最先开始寻求独立,与塞尔维亚发生了“十日战争”。我参观了位于卢布尔雅那的城堡,内部有个历史博物馆,发现斯洛文尼亚人似乎并不太在乎自己的历史,历史记忆中也没有太多仇恨,无论对奥匈帝国,纳粹还是铁托,轻描淡写,一带而过,似乎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卢布尔雅那这座只有30万人口的小城,是一种宁静而祥和的美,希望这种美不会被未来络绎不绝的游客所毁坏。

    八.布拉迪斯拉发

      布拉迪斯拉发,斯洛伐克的首都,一座很小且没有什么特色的城市,有些破败,年轻人都离开了,去了西欧打工,只留下了老人和小孩。坐车去了郊区的德文古堡,这里曾是冷战的前线,对面就是维也纳,铁幕就在这里落下,曾经,人们望着铁幕的对面,渴望穿过重重铁丝网,去寻求“自由”,如今,铁幕消失了,边界不存在了,人们都去了西边,他们找到自由了吗?在离开时,遇到了指路的好心人,我问他:斯洛伐克和捷克曾经是同一个国家,你们为什么分开了?他摇摇头,走了。或许对于一些人来说,捷克斯洛伐克这个名字是十分重要的,或许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它是不重要的,因为这两个国家都是欧盟成员,早就没有了边界。

    九.布达佩斯  如上图

    十.斯德哥尔摩

      买了张瑞安航空的廉价机票去了瑞典,通过Couchsurfing找了一个瑞典本地人,无偿住在他家里。他叫奥古斯托,70年代从秘鲁移民到了瑞典,在剧院工作,家里有各种面具。和我第一次聊天就是一起骂川普,他还抵制普京,他说他不去俄罗斯旅游的原因是普京是独裁者,他说虽然中国也是,但他喜欢北京和京剧。瑞典人是最典型的欧洲白左,没有贬义,我也和他们共享一些观念,比如骂川普。通过聊天,他居然喜欢研究易经,道德经,西游记,还相信算命。我和他只是在网上认识的陌生人,他却能给与我无条件的信任,瑞典人是信任是建立在包容的基础之上的,在中国,人们可能不会信任陌生人,更不会信任异族人,胡适的“包容比自由更重要”,在瑞典得到了实践。他们包容不同的习俗和信仰,街上不同种族和信仰的人随处可见。然而,一百年前,瑞典被称为“海盗之国”,一百年后,或许是最接近共产主义的国家。

      十一.里加

    里加是拉脱维亚的首都,这里几乎没有游客,人们看到我会惊讶。这次仍是住在一个陌生人家里,他叫Snorrey,挪威人,语言学博士。他最有趣的经历是去过朝鲜,这对西方人来讲是很珍贵的。他是个Vegan,不吃肉,甚至不吃动物制品,比如牛奶鸡蛋,他说牲畜养殖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了全球变暖,他必须抵制肉类,不过如果他在朋友家,也会吃肉,因为他不想造成麻烦。我和他开玩笑:但是川普说全球变暖是中国的谎言啊。

    十二.维尔纽斯

      维尔纽斯是立陶宛的首都,看起来与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同属波罗的海三国,其实立陶宛的波兰化程度十分高,教堂随处可见,街道和建筑都是典型的中欧风格。参观了历史博物馆,这国家也挺惨的,好不容易从沙俄独立,又被苏联侵略,苏联的集体化还没有完成,又被纳粹侵略,人们以为纳粹是解放者,他们错了,纳粹没有比苏联人好到哪去,后来苏联反攻回来,又占领并吞并了波罗的海三国,还流放了很多立陶宛人到西伯利亚,直到苏联解体,波罗的海三国40%

    的人口拉起了一道自维尔纽斯到塔林的人墙,“波罗的海之路”,来阻止苏军的侵犯。

    十三.回到华沙

        旅程结束了,最后还是回到了华沙。我住到了一个波兰朋友家里,他是导游,精通中文,毕业于华沙大学国际关系与中国学双学位硕士,他的妻子是保加利亚人,还有两个孩子。交谈中,我提到了那个叫Goronuwo的农村,他说:“这不能怪我们,是历史让波兰成为这个样子,西边是德国鬼子,东边是毛子,南边还有个奥地利,无数帝国的铁骑踏过波兰的土地,德国人走了,苏联人又来了,波兰人能有今天,已经是极大的幸运了”。他最后意味深长地说:“每一个波兰人,都在尽力活成西欧人的样子。你们认为波兰属于东欧,这是错的,波兰是中欧国家,波兰人是生活在最东边的西欧人。”在离开时,我回望着巨大的华沙科学文化宫,波兰人并没有拆掉它,或许是他们接受它作为波兰历史的一部分,甚至是波兰历史中的财富,因为它所带来的恐惧始终提醒着人们,不要走回头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波兰——最东边的西欧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elv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