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关于两个男人的故事,也是关于两个不同肤色的种族之间的故事。
推荐我看这部美国片的人,应该希望我能够从中看到一种力量。
而我,首先看到的却是责任与爱情:
白种人托尼,一个中年男子,为了生计,不得不给一个自己一直以来都很鄙视的黑人钢琴家开车,带他去美国南部开巡演。
当白种人托尼的妻子得知自己的丈夫要给黑人唐当司机,出行两个月之久的时候,妻子非常的不舍,但为了生计,又别无选择,忧伤写满整张脸庞,送别的时候,也是依依不舍,并约定圣诞一定要回来,途中记得写信。
而在整个工作的间隙,托尼真的如他妻子嘱咐的那样,一封封的家书抱平安。每次,妻子看到他的信,都是那么的愉快和满足。
尽管妻子知道其中几封文笔斐然,充满爱意的书信一定是借助旁人之手写的,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她对丈夫的浓浓爱意。
直到圣诞,丈夫如期归来,两人相拥相吻,温暖的拥抱和外面鹅毛大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让人感受到家的温暖。
对这个家庭,托尼是负责任的,这种责任感,不仅表现在家庭中,同样表现在跟黑人钢琴家之间的约定中。
一路去美国南部的路上,黑人受到的待遇越来越不公平,而托尼对待他的态度,始终是不离不弃的,中途因为托尼的出色解决问题的能力,钢琴家唐提出加价给他,却被他据于千里之外。托尼虽然需要钱,但是,既然合同已经拟订,他会坚持到底。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工作态度方面的责任的具体体现。
我还看到了一种无奈和挣扎。
黑人一个雨夜,面对那么多的种族歧视,终于爆发了,尽管一开始带着的《绿皮书》早已让他知道自己会受尽委屈,但是,知道是一回事,而真正面对却需要极大的勇气。
他歇斯底里的吼叫,他痛苦万分,他嘲笑自己在舞台上,是个音乐家,一个万众瞩目,部分种族的音乐家,而一旦离开舞台,他马上变成了一个黑人,一个小丑,一种被白人歧视的群体。
这种歧视,体现在方方面面:从一开始的施坦威钢琴差点得不到满足,到后来的就餐地点的指定,如厕地点的指定,旅馆的指定,乃至经过服装店,想买一件衣服都受限制,让唐的内心一次次受到打击。
最后的演出,主办方居然不允许他在表演场所用餐,说几十年来延续下来的规矩,不能破,即使号称能解决任何问题的白种男托尼,在这件事情上,也无计可施。南方人对黑人的歧视,已经到了一种不可理喻的地步。面对这种情形,唐终于决定放弃这场对他来说意义深远的演出,打道回府!
影片的最后,唐鼓起勇气,敲开了托尼家的门,拿着酒瓶,与他们一起过圣诞。而托尼的家人,热情地接纳和欢迎他……
我的所思所想:
美国是世界文化的大熔炉,它不像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沉淀,它本身没有属于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因为各式各样的人移民去了美国,才形成了美国文化文化和精神。美国的种族很多,且种族与种族之间相互歧视,先来的与后来的之间相互歧视。而黑人和白天之间的种族歧视更为明显。这本片子活生生地给我们演绎了黑人受到的种种不公。
尽管黑人唐在教养、学识、修养、才能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了比白人更大的天赋和优势,可是,仅仅因为肤色,让他受尽委屈。
但是,无论如何,影片传递出来的信息还是能让人看到希望的:
黑白文化在无数碰撞之间,慢慢融合,过程是缓慢的,因为要改变的是一种文化,而不仅仅是个人,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