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受欢迎可谓一个很有普适性的目标。受欢迎即是焦点,目光灯光聚焦你,资源资本流向你。职场人士希望受到同事和领导的青睐;电影导演期待作品能够创票房新高;自媒体创业者梦想着节目可以爆红网络;APP产品经理的目标是自己的产品像微信一样让用户爱不释手。目标远大而美好,可怎样才能受欢迎呢?
万维钢老师在《高手》一书中提到这样一个公式:喜欢=熟悉+意外。我觉得这个公式看似简单,却很有启发性和概括性。让人喜欢的感觉来源于熟悉的共鸣和意外惊喜,二者缺一,效果就大打折扣。
比如,一款音乐软件给用户推荐歌曲的最好算法是什么?如果只是推荐用户很熟悉的歌曲,虽然是他们喜欢的类型,但未免少了一些惊喜,落入俗套;如果不停地播放从未听过的歌曲,新鲜感是有了,但是陌生感太重,用户少有共鸣。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在新歌曲的列表里,偶尔加入一些用户喜欢的、熟悉的歌曲作为调剂,如果这些新歌曲也与用户喜欢的风格一致,那就再好不过了。事实上,这也是目前很多音乐软件的做法。
电影的题材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可以回顾近些年来热门电影,拍来拍去,那些大家熟悉的IP总能成为导演和制作方的宠儿,虽不是每部都能成就票房奇迹,但是总算是受欢迎。比如西游记的故事,大话西游、西游降魔、西游伏妖,悟空传,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女儿国之类的片子络绎不绝,又比如蝙蝠侠,速度与激情也是续集不断。票房虽然不是衡量电影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但商业电影的逐利属性依然使得追求票房是重要目标。完全拍新的题材是有风险的,你很难了解每一个电影爱好者喜欢什么题材,反感什么内容,也就很难预期票房。但是成熟的IP就不同了,虽然大的背景框架缺乏新意,由于有历史票房数据作参考,而且大家对自己比较熟悉的东西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肯定情绪,拍出的影片总不会口碑太差。如果能够在演员阵容,剧情设计和后期制作上再多投入一些,给观众一些惊喜元素,就更容易成功了。
受欢迎从这两个例子也可以看出,熟悉和意外两个元素前者的比例要稍微大些。人们对熟悉的事物更有掌控感,进而更有安全感。意外给人的感觉可以是惊喜,但也可能是缺乏控制或者潜在的风险。因此,要控制好意外的程度。由此想到在《王者荣耀》里打排位赛,多数人会选择自己操作熟练的英雄,追求的是比赛胜利,稳定上分。新英雄虽然增加了趣味性,或许会有奇效,但毕竟风险较高,尤其是这种团队作战的游戏,大家统一思想一致对外,你过度标新立异,就不收欢迎了。
话虽如此,我觉得有些领域可能还是需要意外大于熟悉,比如写作。一篇广受欢迎的文章,从标题、行文到观点、文笔,总有给人耳目一新的地方。我们读文章的目的无非是获取新知或者审美感受,如果只是老生常谈,无独辟蹊径之处,那就沉闷和索然无味了。一个作者,他创作自己熟悉的而读者大众未必熟悉的题材,和他致力于大众熟悉的题材并从其中发散创新形成新知,二者比起来,我认为后者会更受欢迎,当然难度也更大。一篇文章的创作时间通常远高于读者的阅读时间,作者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并且持续到文章结束,就是所谓的注意力写作。这期间就可能用到悬念设置,精辟比喻,新奇观点,深刻分析等思想和技术手段了,创作成本也随之上升,然而一切是值得的。可能的话,文中的引用,典故,比喻能够使用读者熟悉的事物,那么这种惊喜中的共鸣就是锦上添花了。
人际交往也是如此,你既要展现别人熟悉的一面,以显得亲近自然;又要时不时来点惊喜和浪漫,做一个有趣的人。如此,才可能受欢迎。然而,生活是如此精彩,又如此复杂,哪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式和定理?话是好话,理是真理,但说到最后不是透彻,而仍是浑水。熟透的牛排不一定好吃,新出水的海鲜又不干不净。不去追求终极和极致,也许这才是受欢迎的基本心法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