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写作数十年,说句老实话,我感觉活的有点憋屈,无论是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我都完全苟同于了生活的残忍和社会的残酷。
最早的时候,可能是从牙牙学语开始吧,我就爱说话,当小手终于配的上脑子的思维后,便开始经常性的拿起笔胡写乱画,为此可没少挨母亲的骂,也许这是小孩子的天性,也许是自身写作能力的一种表现。
上了小学后,这项天赋很快的让我在班里有了鹤立鸡群的感觉,无论是造句还是一句话日记,我都信手拈来,连老师都夸奖我,家里人也总是夸我优秀。可能是甜言和密语的夸奖多了,我沉醉在其中不能自拔。
随着年龄的增长,天赋依旧让我在他人面前显的耀眼,而不甘于平庸的我开始不满足于这种光环的笼罩。我开始自己独立的进行写作,虽然相关的知识大多还是来自于课堂,但我在私下里更多的是从各种各样的书籍里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而在这个汲取的过程中,我所写下的东西也愈发的多,我又开始不满足于自我的欣赏,我迫切的渴望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于是,我开始了一段飞蛾扑火的历程,在这段历程里,我的心开始飘忽不定,变得躁动,也变得不安。
第一次寻找渠道,我在电脑前整整呆了一个下午,密密麻麻的网站和邮箱铺满了一张A4纸;第一次网站投稿,我满怀着忐忑的守着电脑,眼睛瞅着私信栏不敢移开,生怕错过对方的回复;第一次杂志投稿,我满怀欣喜的将稿件寄出,面对的却是杳无音讯的失踪,我安慰自己,却在安慰中变得麻木;第一次公众号投稿,同样是漫长的等待,得到的依旧是石沉大海的静默。所有的第一次在那最渴望的一年都相约而至,然而接踵而至的打击同样令人绝望,我甚至一度开始怀疑自身的能力,那颗躁动的心在不安之中逐渐冰冷。
现在想想,那时所有的经历就好像是汪洋里的一叶孤舟,随着狂风暴雨而左右飘摇。无论是消息石沉大海,还是稿件杳无音讯,这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少年而言都是莫大的打击。那时候天真的自己总想着即使稿件不被认可肯定会有个稿件被退回的过程,或是一个委婉的拒绝,一个简单的理由。然而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我对整个世界的缄默以及整个世界对我的沉默。
我开始不再沾沾自喜,不再为那些虚无缥缈的赞美之言而买单,我在自己的世界里创作,不再接触任何的网络、杂志,我一度否认自己的能力,一篇作品改了又改。那时的日子大抵是这样度过,我开始了一遍又一遍的分析,一遍又一遍的抚摸,一遍又一遍的品味,分析文章的结构、抚摸文体的脉络、品味文笔的优劣。然而伴随着逐渐成熟,我才终于明白,自己是有点天赋,但自己不是天才,所写的终究难登大雅之堂。过去所有的褒奖都只是人云亦云的随波逐流罢了。
再后来,我在摸索的道路上变得沉默,我摒弃了身边所有的杂音,值得庆幸的是自身与脑海的灵感在不经意间相遇。我依旧是频繁的写作,唯一不同的是我变得有了原则,有了方向。我不会否认自己,但也不会高看自己。我给自己的定义就是,庸人,难逃俗世纠缠,无法出淤泥而不染,那就濯清涟而不妖。
往后余生,静下心来,安于创作,独享孤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