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文简介[200字左右]
印度尼西亚作为宗教国度,有六大主流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印度教、佛教、儒教,其人民从出生开始就被赋予宗教信仰。而中国的大多数人,由于生活在一个并非强制信教、提倡科学社会主义的国家,对于“宗教”两字或多或少有些误解。但当真正来到这片为宗教而生的土壤,你会不自觉为这里无处不在的宗教气息所感染,为谈论上帝时印尼朋友们闪闪发光的双眼所感动…
宗教之于印尼人究竟是怎样的存在呢?本文将探究宗教信仰对于印度尼西亚人,主要是新一代年轻人的意义和影响,以及目前的开放时代是否对其宗教信仰造成一定的冲击等一系列问题。由于伊斯兰教是印度尼西亚影响力最大的宗教,本文将以分析Malang(玛朗)的穆斯林为主。
2.英文简介[200字左右]
As a religious country, there are six major mainstream religions, Christianity, Islam, Catholicism, Hindus, Buddhism Teach, Confucianism in Indonesia. Indonesian people have been given religious beliefs since birth. However in China, many people have misconceptions about religion because various reasons. But when you actually come to a country where people believe in religion, you will actually be infected with the religious spirit. And you will touched by the sparkling eyes of Indonesian friends when they were talking about God...
How about the meaning of religion for Indonesians? This article will explore the religious beliefs for the people in Indonesia, mainly the meaning and influence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young people. And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the impact of the current open era on the religious beliefs and so on. Islam is the most influential religion in Indonesia, so this paper will analysis the Muslim Malang as example.
3.代表性照片[3张]
2016.7.5穆斯林开斋节,早上六点,大家纷纷汇集清真寺的广场,一同礼拜
小组成员肖子南尝试穆斯林礼拜
2016.9.12古尔邦节,穆斯林正在屠宰牛羊肉
➢ 领跑报告正文|(必填)
一、研究背景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伊斯兰教世界的国家遍布亚、非两个大洲,在各大洲很多国家里都有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民,也称穆斯林。虽然当前很多穆斯林国家,正发生着或者曾发生过战争和恐怖袭击,但并不能代表穆斯林本身具有极端思想和危险性。宗教并未邪魅之物,它最初的意义其实是让人们找到方向,找到生活的意义,找到排忧解难的场所。
二、调查方式
1、研究方法
本次调研方法采用了问卷分析法、统计分析法、采访调查法、文献研究法
2、选择原因
通过访问了解宗教耗时久,范围小,效率低,再加上语言的障碍,容易会错意。没有办法获得科学且有力的数据,若希望能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只有通过问卷数据分析才能得以实现。
3、实操过程
运用中文制定好问卷模板,并翻译成英文,随后请当地朋友翻译成印尼语,在我们工作的学校和朋友的学校,以及住家的帮助下共分发了200份问卷,最后收回189份,实际有效问卷189份。运用问卷星进行科学的问卷分析,并将所得结果运用尽第三部分现象陈述中。
中文版、英文版、印尼版问卷模板以及问卷科学数据分析结果均在附录处。
三、印尼宗教现状及调查问卷分析
1、重视自己的宗教和宗教习俗、以及特有的虔诚
不同于中国的无神论主流教育,印度尼西亚的每个城市都有自己主要信奉的宗教,以玛琅为例,大多数玛琅人信奉伊斯兰教,是穆斯林。每一个印尼人的身份证上都显示宗教,体现这个国家对宗教的重视。而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所有参与调查的人都表示自己觉得宗教确实有用,并且将近一半的人觉得从幼儿园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意会到宗教的意义。伊斯兰教占绝大多数,约为73.02%。因此在除巴厘岛的大部分印尼地区(如玛朗)的餐厅都默认不用猪油、不做猪肉。
2、成为虔诚的信徒是一个过程
印尼的孩子从小便带着宗教信仰生活。一开始年少懵懂,不理解宗教和祈祷的时候,他们只是听从父母的教诲、跟随父母一起进行宗教活动,因此是被动的。但随着他们成长,开始懂得祈祷和宗教的意义和真髓,会由一种被动的学习遵从变为主动的虔诚祈祷和信仰。而宗教在他们意识到其重要意义时,便会对其成长起到引领、规范、解惑等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正如问卷结果显示,虔诚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超过半数的人是从有独立意志的小学之后,才开始觉得宗教对自己有用,转而主动去礼拜和遵守教规。其中还有一些调查对象补充道,转变想法的时刻往往是:当自己对世界、对生活有一些疑惑,旁人和自己都难以解答,而自己却能从宗教中能有所收获;当心情烦闷无人诉说,对上帝的倾诉却能释放自我时等。
3、选择信仰是自己的权利
与之前的刻板印象不同的是,一个人的宗教并非一成不变。通过调查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虽然绝大多数人的宗教信仰还是和家人相同的,但也有大约6.35%的人的宗教信仰不同于家庭成员。而不少人也表示,自己身边有朋友会更换自己的宗教信仰,比例高达75%。但其实对于一个成熟的宗教信仰者来说,换教是被允许的的,每个人都有重新选择自己宗教的权利。一些人会在成长的过程中发现真我,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比如结婚的时候,有些女性会选择跟随丈夫的宗教。但更改过后,有的家庭选择尊重,也有的斥责其背叛上帝、从此不相往来,不同人 的态度可能大相径庭。
4、 对待无宗教信仰者并无恶意
虽然古兰经当中有“不信道的人”是“火狱的居民,将永居其中”的内容,但是就我们接触的穆斯林而言,他们热情地回答旁人对于自己宗教的疑惑;欢迎所有人体验自己的宗教文化、尝试祈祷;对于不信教的人同样是友善热情的,他们表示不会去随意评价批判别人的宗教选择,只为不信仰的人觉得惋惜:他们通过宗教仪式与神明沟通的时候会解决自身很多问题,因此会担忧不信教的人由于缺乏神明指引而无法有效解决问题。由此也可以看出穆斯林对于古兰经的教义吸收也是有着自己的选取标准的,他们会更多地选择吸收对自己成长发展有利的部分,而不是照单全收。
5、 自觉遵守规章制度
根据调查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高达八成的人违反教义后感到过恐惧,而57.14%的人会告诫自己下次不可以再这么做,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人会在宗教的制约下有效地自我约束。印尼人在宗教的约束和规范下,会更为自觉地遵守社会道德和法律要求。对神明的畏惧会使得他们对于越戒有所忌惮。所以玛琅这座印尼小城相比中国的某些大城市来说,治安方面都更好。
6、人民更加温和友善,也相对来说比较保守
以伊斯兰教为例,穆斯林的本意就是温和,教义规定教民要为人温和友善。玛琅人也的确十分热情友善。在玛琅,行人需要过马路时,向着行驶车辆打出手势,司机就会自动减速让行;向陌生路人微笑时,对方也会回以灿烂的笑容。与普遍浮躁的中国城市不同,这座小城仿佛是一座自给自足、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
不同于中国的啤酒夜市,玛朗的夜市多卖甜品和牛奶。这是由于《古兰经》中这样说道:“信道的人们啊!饮酒、赌博、拜像、求签,只是一种秽行,只是恶魔的行为,故当远离,以便你们成功。”,不允许穆斯林饮酒;另外,穆斯林女性都会戴着头纱外出,这既是宗教的要求,也是因为她们认为这样可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和侵犯;更不允许婚前性行为:婚姻是主赐良缘,也是合法的一种表现,婚前性行为就不是主所喜悦的,每当有此想法应当默念护佑词,因为这是恶魔的挑唆与诱惑。
7、没有人是圣人,绝大多数情况下,教徒都有打破禁忌的时候
虽然教义有许多要求,但再虔诚的穆斯林都有打破教规的时候,特别是年轻人有时会自己放宽的界限。在调查中,72.4%的人表示自己有时但并不经常做违反教规的事情。仅有少数人表示自己从来不做违反教规的事情,可见即使作为拥有宗教信仰的教徒也会有打破禁忌的时候。包括穆斯林的所有宗教在内都不提倡饮酒。但是一些人认为喝一点并不算违规教义,只是犯了一点小错误。人无完人,孰能无过。有时虽然违背教义也会害怕被惩罚,但偶尔也会忘记上帝的存在。
8、外国文化入侵,虔诚程度降低
2000年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印尼可以非常自由的浏览欧美资讯。九成调查对象喜爱欧美音乐和电影,具体也表现在大部分印尼年轻人偏好在YouTube上听欧美音乐,在电影院尽情观看好莱坞电影。随着国外文化的进入,一些较为开放的思想和不同于传统宗教的文化开始影响印尼年轻人。欧美电影及音乐mv中充斥着的露骨画面与字眼,为被宗教“禁锢”的印尼年轻人打开了欲望的小缝。他们心照不宣的偷窥着,思想也不再如以往传统,开始呈现更为开放的趋向;而对于宗教,部分年轻人更不如以前那么虔诚。具体表现在部分穆斯林年轻人不再每天祈祷五次,而是降低祈祷次数或者不再按时祈祷。根据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超过85%的人认为欧美文化对印尼的宗教文化有影响,其中近乎一半的人认为这种影响很大。调查问卷同样显示,34.92%参与调查的人会在夜店里穿暴露的衣服,这种忽略教义的行为显然是教徒降低了对宗教的虔诚程度。
四、深访
l 我的住家,虔诚的穆斯林。
我的住家情况比较特殊,特殊在哪里呢?太有钱了。家住在玛琅的富人别墅区,家里有17座房产,7辆车,超过7处包括酒店、房地产、幼儿园、咖啡馆、家具厂的生意。身价应该是玛琅市前十的富豪。所以在他家生活,物质生活条件上是很富足的。但是真正触动我的,是他们家对于宗教的虔诚和宗教对于他们的塑造。
家庭的男主人,也被我戏称为“土豪爸爸”的Mr.Naim ,他非常擅长交际和为人处事。总会给人营造一个非常轻松舒适的氛围。Naim先生是个非常虔诚的穆斯林。无论每天多么忙碌,都一定会抽时间完成五次礼拜,并且严格遵守着古兰经对于穆斯林的要求:不抽烟不喝酒,不发脾气,对人温和友善,帮助他人。
每天与穆斯林家庭朝夕相处,看着他们穿着穆斯林朝拜的服装,按部就班进行各种仪式,嘴里还念叨着什么,严肃认真的神情进行朝拜,不免心生好奇。在我的成长中,这是我第一次与宗教这么近距离的接触。这种接触那么直接,我能感觉宗教就在距离我不超过3米的地方,在那里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而这个世界我触手可及却又无法真正走进。这种感觉让我既好奇又困惑,也有对未知领域的恐惧。怀着这种复杂的情感,我小心翼翼的询问Naim先生关于宗教的问题,例如你们一天礼拜几次,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每次礼拜时嘴里念叨的是啥?以及你们礼拜的时候我可不可以看一下还是必须得回避?出乎意料的是Naim先生对于我的每一个提问都非常耐心的进行回答,看到我对他们的宗教这么感兴趣,他非常的高兴。就这样,在时不时关于宗教的一问一答以及与穆斯林家庭的朝夕相处中,打开我对于宗教认知的大门,迈出了探索伊斯兰宗教的第一步。
某一日傍晚的交谈收尾后,Naim先生一家准备礼拜之时,我突发奇想问能不能跟跟他们一起礼拜。他们欣然答应后,我便换上服装跟他们一块进行礼拜,显然他们对于外国人愿意主动了解参与他们的文化感到很高兴,自那以后我与他们家庭的关系在原来的客气礼貌的基础上有了理解和认同感的提升。
2016年9月12日是古尔邦节,这是穆斯林最盛大的节日。在这个节日前两天,NAIM先生全家从凌晨4点开始禁食到晚上6点。我问原因,NAIM先生告诉我因为在印尼有很多很多的穷人,很多时候他们一天连一顿饭都吃不上,非常可怜,因此穆斯林每年都需要禁食一段时间,来体验穷人生活的不易,提醒自己珍惜当下的生活。
在古尔邦节那天,穆斯林们早上5点半开始礼拜,7点钟结束,8点左右开始宰杀羊或者牛,然后把其中一部分拿去分享给邻居朋友或者穷人。NAIM先生家宰杀了一头牛,收收拣拣一个下午,一半的牛肉平均称重分散包装后派人分享给自己的员工和朋友。NAIM先生说,很多人一个月都吃不上一顿肉,在古尔邦节,较为富裕的穆斯林会宰杀自家的牲畜分享给穷人和邻居朋友。“因为安拉保佑,我才能过上这么好的生活,因此我必须时常与他人分享,帮助他人。”
NAIM先生说宗教对他成为有钱人有很大的帮助。因为他希望通过变成有钱人来帮助穷人。他说,穷人和富人需要互相帮助,富人也需要穷人的帮助。富人只能给穷人提供钱和工作,穷人可以通过替富人工作,打理家庭或者生意。如管家、员工之类的。这样世界才能和谐。但是他也明确告诉我,不同人对于宗教的理解不一样,他的观点只能代表他自己。在我看来,Naim 先生一家是十分虔诚的穆斯林,虔诚的穆斯林无论贫富与否都会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来帮助他人,回馈社会。帮助的大小不重要,重要的是有着一颗时时刻刻渴望帮助他人,希望这个社会更好的心。这样的穆斯林,让我打心底尊重。
l 我的异国挚友,信仰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
志愿者期间一直想去日惹旅游,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在日惹上大学的KARINA。Karina是个穆斯林女孩,与我年纪相仿,非常友善。一开始只是通过whatsapp咨询她日惹旅游的具体事宜。意外的是她表示如果我去日惹,她愿意和她的一起朋友全程陪我旅游,并且邀请我免费住在她的宿舍,这让我非常意外和惊喜。带着小小的期待和忐忑,收获了一段友谊之旅。
KARINA是个非常虔诚的穆斯林,有追求,有理想,能把学业和生活都处理的井井有条。在我去的那天,她刚好获得了一个组织颁发给她的关于学业方面的荣誉,大学5年她一直都领着奖学金。
在日惹的最后一天,KARINA带着四个朋友一块租了车带我去玩。中午12点是穆斯林礼拜的时间,除了我,同行的四个人均为穆斯林,因此我们前往一家清真寺礼拜。怕我一个人在外面呆着太孤独,Karina便邀请我一块进入清真寺,但前提是一定要保持安静。就这样,一个无宗教信仰的人,洗干净脚,换上衣服,进入教堂礼拜。在清真寺内,男女是必须分开进行礼拜的,男性在中间区域礼拜,而在靠近出口和角落处,用障碍物匀出一部分给女性礼拜。Karina说,在清真寺内,男女不可以有肢体接触,不然会被认为是不洁的。礼拜过后,我询问KARINA宗教对于她的意义,以及为何如此虔诚?karina的一席话令我深受感动,也让我从对宗教的好奇转变为尊重和接纳。
“在我上中学的时候,我十分叛逆,经常去CLUB跳舞(穆斯林禁止穿着暴露并且去CLUB跳舞。也从来不戴HIJAP。等到我上大学的时候,我在学业上和生活中遇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长期困扰着我,而我也没有任何方法可以解决。并且我开始渐渐对自己的存在感到疑惑和迷茫。我经常被我到底是谁?我从哪里来?我为什么存在在这个世界上?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这类问题所困扰,百思不得其解。最后是宗教和上帝让我找到了答案,让我明白了我存在的意义和前进的方向,让我的内心变得平和。从那时起,我开始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穆斯林,做一个Good girl。”
就这样,KARINA开始从一个“叛逆的女孩”逐渐变成一个“good girl”。接着我问到,“你觉得good girl 应该是怎样的?”
她说:“一个好女孩应该对他人友善,帮助他人,学会感恩。即使别人对我们不好,但我们不应该去记恨,而应该去原谅他人,并继续对他人友善。只有好女孩才能遇到好男孩;你是什么样的人决定了你身边是什么样的人,决定你的世界是怎样的。”
那一刻,我的心脏触动了一下,第一次,我彻彻底底的感受到了宗教的力量;也是在那一瞬间我才读懂了我在印尼见到的每一个微笑,得到的每一次帮助背后的含义。这是上帝的力量,是信仰的力量。温柔却有力的塑造了一个人的世界,一群人的世界。
l 人无完人,宗教不可能规范所有的行为
印尼之行得到了不少陌生人的帮助。但世界不可能完美,人亦是如此。
古兰经教导穆斯林们不能撒谎,不能欺骗他人。当我问及我的穆斯林朋友你们是否曾违背过教义。无一例外,所有人都承认自己曾经或多或少打破过穆斯林的原则。即使是最虔诚的穆斯林也向我承认,自己曾“做错过事”。比如“撒谎”,但他们更愿意把这个看成是“made some mistakes”。因为人无完人,所有人都会犯点小错。
对于许多印尼人来说,中国人是有钱人,有一次跟几个当地人去海滩玩的时候。无论是租车还是买票,他们都让我付钱。甚至动不动就要求我请他们吃饭喝水。我义正言辞的拒绝了,并反问为什么全都要我付钱,他们理直气壮的说“这有什么问题吗?你来自中国,在北京上学,肯定很有钱。”我哭笑不得,最后说:“我没有钱,如果我有钱早去欧洲了。而且就算我请你喝水,那是因为我当你是朋友而不是因为我有钱。”就这样他们才罢休,停止索取,尽管古兰经告诉他们“人应该奉献,以帮助他人,解决他人困难为荣耀,索取是不值得提倡的行为。”
快到傍晚,他们一行人问我要不要一块去CLUB跳舞,我有事在身便拒绝。因为这群同行人全都是穆斯林,我便询问道,你是穆斯林,怎么能去CLUB跳舞呢?因为穆斯林不能去CLUB跳舞。他们只是耸耸肩。随后我又问道,你们曾经有打破或穆斯林的禁忌吗?一个人说“Only god knows”,另一个说“sometimes”。
——“当你打破禁忌的时候不会怕上帝惩罚吗?”
——“当然害怕”
——“那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
——“因为有时我们会忘记上帝的存在,有时我们需要忘记上帝的存在。”
其中一位女孩kiki虽为穆斯林,但高中时期确是在天主教学校度过的,因为那所学校是本地最好的高中。比起宗教,她更在乎学校的质量。并且也经常跟着天主教朋友去教堂礼拜,现在在她的大学里,全班都是穆斯林,她却是唯一不戴头巾的慕斯林。甚至也不经常礼拜,大概一个月礼拜一次。有一次我去她家睡觉,第二天是穆斯林最重要的古尔邦节,按理来说第二天早上4点她就应该起床礼拜,但她却睡过头了,匆匆忙忙起床赶上礼拜的结尾。
她说:“我不在乎宗教这回事,我是穆斯林只因为我生在印尼,在印尼每个人都必须有宗教,如果我生在生在中国,我是不会选择宗教的。我是一个好人,是因为父母教导我要做好人,我认为一个人好不好其实跟宗教没太大关系。我也见过很多信仰宗教的人很坏。宗教不是我评判一个人的标准,行为才是。”
在印尼我也接触到很多如KIKI和其他几位海滩之行朋友的“叛逆的教徒们”。他们或者不是虔诚的信徒,或者时常与自己的信仰背道而驰。而这种叛逆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在年轻的印尼人群体中比例较大。
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宗教也是这样。你不能因一群穆斯林的好进而认为所有的穆斯林都应该如此;你也不能因为一群穆斯林的不好进而极端的否定整个伊斯兰教。因为这个世界什么就没有绝对的对错,宗教也没有绝对的对错,关键是外人如何看待的评价宗教。而信徒们是如何理解和践行教义的。这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五.总结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宗教对于印尼人主要有以下作用:
1、帮助他们形成三观。
如果说中国年轻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来自于家庭和学校的教导,那么印尼的年轻人就多了一个来源——宗教。一定程度上宗教给予他们三观形成的影响要大于前者。印度尼西亚人从出生开始就已经被赋予宗教信仰,没有意外的话宗教会伴随他们一生直至死亡。在这个过程中,宗教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一切,成长过程中的三观形成自然也就会受到宗教的规范,而这个规范带来的影响大多数情况下是有益的,是可以帮助印尼年轻人端正思想行为,成为一个具有正确三观的成年人。
2、 解决内心的疑惑。
当印尼人遇到无法解决的疑惑和难题时,他们会自行与信奉的神明进行沟通,沟通的过程中与神明对话,从中获得解答,内心的疑惑不安等等负面情绪也就随之解决了。这种做法同样对印尼年轻人的成长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中国每逢高考中考总会有应考学生跳楼自杀事件,归根结底还是内心的压力和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和释放,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压力又太大无法承受才选择了极端的做法。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问题只要信仰宗教就可以解决,只是对比与信教的人来说,他们又多了一条解决疏通的渠道,相对于问题得到解决的概率就会更大。
六、后记
1、媒体曝光率
我们的领跑计划成果将会以下媒体展示:
l 中国传媒大学AIESEC公众号
l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视野》杂志
l 中国传媒大学《中传新闻》节目
l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AIESEC公众号
l 安徽大学团委公众号
2、辐射人群
我们的调查辐射将近200名印尼人,获得有效问卷189份。年龄跨度从初中生到老人,并以印尼University Brawijaya的大学生为主体。
调查问卷地址:https://sojump.com/jq/9650706.aspx
3、受益人群
在走访的过程中,很多调查对象表示,通过协助我们的研究也让他们更明确宗教对于他们的意义。
采访视频地址:http://pan.baidu.com/s/1b8pV8U
4、完整性体现:
拍摄有关宗教的全部照片与视频及三种语言问卷的电子版:
http://pan.baidu.com/s/1bo2iqIz
leader经历视频:
Mia’s 51 days adventure of Indonesia
http://m.youku.com/video/id_XMTcxNzMyMDMzMg==.html?x=&sharefrom=ipad&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附录:(调查问卷结果)
印尼领跑计划
➢ 成员感想|(必填)
1、 总体感想
世界每一个地方都有独特的自然风光,不同的地理环境给予了地方人民不同的风土人情。只有当我们真正走向世界不同地方,看到不同地域风景,体会不同人文情感,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这个世界的魅力所在。
如果说这次AIESEC志愿者之行打开了我们了解更多世界的一扇大门,那么这次宗教文化调研就给我实实在在的上了一堂宗教历史文化课,一堂一辈子难忘又影响终生的课。
国内常年的无神论教育,让我们对宗教有一种畏惧和怀疑的认知。印象中,有宗教信仰的人大多是吃斋念佛的和尚,或者是思想异于常人的人,是些迷信不科学没有什么实用价值的东西所在。所以初到玛琅的时候,看到满大街的戴着头巾的女人,说实话有些恐慌,但也带着一丝好奇。在玛琅的四十多天以后,在接触了那么多特别好的印尼朋友以后,现在讲起最初自己的看法连自己都觉得有些好笑。
玛琅那些戴头巾的穆斯林女性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神秘和异样,她们和我们一样,吃饭睡觉交朋友,而且善良温和,乐于助人。宗教给予他们的并不是一些泯灭人欲的思想,相反,宗教教会他们人生道理,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在成长过程中给予他们甚至大于来自父母的帮助。意外的是宗教对印尼年轻人的影响竟然如此之深,在我们采访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大部分被问及是否考虑过没有宗教的生活,他们基本都回答无法想象。甚至有一位朋友告诉我们:没有宗教或许她会疯掉,因为当她遇到人生中无法解决的事情时,她无法祈祷无法与真主进行沟通,她就不知道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而这些无法解决的问题最终可能会终结她的生命。或许在来玛琅之前会觉得这些话过于夸张,但是在我们对宗教有了这些认识以后,我们开始能够理解她的意思和她话中对于宗教的肯定。
在来玛琅之前我们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宗教的,主要还是因为了解太少。我没有真正看到或者体会过带有宗教信仰的人的生活,也没有和他们进行任何交谈,就仅凭着自己那一点点了解轻易下定论,未免有些井底之蛙。真的庆幸这次玛琅之行,我们选择一起做关于宗教文化的调研。起初我们只是好奇,想去了解印尼信仰宗教的年轻人和中国无宗教信仰的年轻人之间的区别,而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宗教的影响原来和我们想象的那么不同。
宗教也并不是神物,不是说你信仰的宗教你就一定会变成圣人好人,你的行为就一定是好的规范的,因为每个人对于宗教的信仰程度不同,规范自我的自制力不同,所以即使是穆斯林朋友,也会有不尊重教义的行为,甚至不顾教义做坏事,这也是调研给我们的收获之一。看任何事物都得看到多方面,这就是在玛琅无论是采访的还是问卷调查中得到的回答,宗教都是正面的积极的色彩,但这个世界上仍有恐怖分子是穆斯林。不是信仰了宗教就一定是好人,我们在改变对宗教的狭隘看法后,也要认识到宗教或许会带来的不好一面。
其实宗教只是人生的一个选择,一个影响人一生的选择。选择了宗教,意味着除了学校父母,你还有一个教导来源,而这个来源会伴随你一生,宗教帮助你解决的问题是独一无二的。
2、 成员感想
刚刚踏上印尼这片国土的时候,内心其实是忐忑的。为什么呢?因为面试官告诉我这里没有热水,只能用瓢装点冷水往身上浇。虽然已经炼成了40度高温也得洗热水的体质,但还是咬咬牙把头发剪了,打了预防针,带足了钱和防晒霜,设想好最糟糕的经历,做好了七周肢体语言交流的方式开始我的志愿之行。
但是却在幼儿园孩子们的天真无虑中收获最初的美好,在与中外志愿者的交谈中明确了坚持的意义;在一次次不期而遇中收获了珍贵的友谊,在糟糕的经历中茁壮了成长;在住宿的家庭中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在异国的宗教文化中洗涤自己的心灵,重新审视自己。
我很幸运,因为自己本着开放的心态结交了两位中国友人,在分享自己的在异国感想后一拍即合展开了这次领跑计划。虽然项目进行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困难,有时候队员意见相左的时候也是难以协调,但是庆幸的是我们都坚持下来,并且做到最后,完成了这个调查。
自己关于宗教的感悟其实基本在深访部分已经阐述了,没有再次叙述的必要。但是最大的感悟就是宗教并没有我们说的那么玄乎。也不是说宗教下全是坏人全是好人。宗教更多的是人们的精神寄托,人一旦心灵变得富足起来,相由心生,整个人也都变的更温和、善良、友好。说白了,其实就是统治阶级用来统治管理人们的工具。这和几千年前用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统治人们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提倡宗教,但是各家思想杂糅起来塑造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也是用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我们认为这叫传统美德,但是在印尼人眼里这也是宗教。所以他们把儒教思想看作是儒教,还取个名字叫 Kong Hu Cu。这就是国与国文化的差异。
但在这次调查中,我踏入了一个之前从未接触到的领域,完全未知的领域,并收获了除了感动以外的真正的内心的力量,来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和价值,由此为我这次的印尼之行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