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时候都是在手机上进行碎片化阅读,关注的公众号很多很杂,很多推文在刷完的瞬间就如过眼云烟,有时遇到一些当下喜欢的深度好文就先mark一下、甚至同步更新到kindle、印象笔记,还以为自己真的会找个空闲时间去细读。如果想把这些碎片化的记忆拼接到大脑系统的认知结构还是需要花时间去记录、反思以及回顾。
昨天坐地铁回家的时候看到篇挺有感触的推文,作者说她以前碰到生活的变故时,总会想着等所有的坏事过去,自己能回归岁月静好的生活,但是最近才发现眼下的命运无常就是今天的生活,我们再也无法隔岸观火,而同时幸福并不是一种生活状态,而是一种能力。这是随着时间、成长经历增长后一种对于生活的理性思考,也很符合我现在的人生阶段开始组建的人生观,或许早、或许晚,或许刚刚好。
最近我异常沉迷oxlxs的xxj们,精明的温州人不了解一下吗?可盐可甜可酷可萌、年仅16岁、从不哭鼻子、再不出道就要回家继承家产的小富贵不pick一下吗? 沉迷的同时,我又经常忍不住想温州xxj16岁的年纪是不是承担太多期待跟压力了,还有《透明人》有一期关于之前网络走红的童版红楼梦主演小黛玉的专访,小朋友年纪虽小,但是面对现实世俗的问题却很有自己的看法,回应外界的质疑声俨然一副小大人模样。很难得知他们是在哪里、什么时候就洞悉了社会的人情世故,或许源于成长环境、家庭教育,亦或许是与生俱来的能力,我想这都是些早慧的孩子。
或早或晚人是不是看别人的时候比较清晰、看自己却总是雾里看花。上次找老妈子聊天的时候,她说我对于维护自己的精神世界方面真的很犟,听到这个评价其实我心里莫名地还有点开心是怎么回事、嗯?简单的说,我在大部分时候对于自己的三观以及自我的认知是盲目自信的,自我反思一下,作为一个从小资质普通的人,这其实是很自恋跟片面的,比如说我刚出学校的时候,对于很多人情世故都嗤之以鼻,自视清高。当然不是说我现在推崇怎么去阿谀奉承,只是后来的某一天我听蒋勋老师聊了一件事,他在招助理的时候,一个学历、专业能力都很优秀的年轻人来面试,但是却发现他连基本人际关系中迎来送往的寒暄、礼仪都不懂,虽然这是很多年轻一代的通病,但是蒋勋老师认为这并不是一件好的事情,而那些被我们忽视的细节被他评价为人的高层次需求。因为蒋勋老师一直是我很尊敬的学者,所以当时听到的时候很受震撼,其实这些道理我爸妈应该没少跟我念叨过,只是我一直盲目地坚信自己的价值观,茶米油盐都不进,但是我似乎没有想过以往认知受限的情况下所形成的价值观真的值的毫无保留地信任吗?当然不对,所以后来我才会有一次又一次恍然大悟、觉得自己突然(终于)开窍的时刻。啧,#又倔又盲目自信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是一种怎样的感受#请@本人。
不过我还是能接受这个残酷事实的,毕竟这个世界上早慧的孩子还是百里挑一,多的是我们这些普通人。有些道理,对于我来说,到了这个时候才会懂,而且要走的路还很长不是?所以或早、或晚、其实刚刚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