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定义里,只有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才是知识。
临界知识:那些能够改变我们行为的、洞悉底层规律的知识。
第一章:知识管理与认知优势
对学习的误区——斜杠 != 兼职
斜杠青年应该更加深入探索,而不是简单追求多远的结果。
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
做自己的全栈,能从一个角度切入,将自己的想法变成产品,从想法到产品,从0到1的创造。只有让自己成为全栈,才能懂得完成一件事情的一个最小“套路”,从这个基础出发去学习更多需要的知识。
三个级别的课程:
1、公共基础课:执行能力——最基础和最实用的技巧,能够在这个层面上正常沟通、与人交际和协作、看懂问题的本质,最基础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单个的能力单位,一个个模块。
2、专业必修课:专业能力——懂得调用自己的模块来完成一件“真实”的事情(项目),只有通过真实的想法,才能知道是不是有人能为你的能力埋单。
3、通用必修课:结构能力——在完成一个项目的基础之上,去看到整个事件(事件是很多事情的总和),看到事情在事件中位置,从未去做出合理的预测和判断。
技术效率与认知效率的差别:
高雅的文字对广告是明显的不利因素。精雕细琢的笔法也如此。它们喧宾夺主地把对广告主题的注意力攫取走了。
第二章: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与方法
“低水平的勤奋”——读书的方法太原始
我的状况:总是读很多书,写很多笔记,在用的时候又想不起来,仅仅是记住了“一个个故事”。只是读过了书,并没有实际吸收。
Git Merge——以熟记新
“记忆宫殿”的方法,其中一个原则就是以熟记新,通过对最简单的数字进行“联想记忆”,再通过数字来记忆其他的内容,编程故事,让大脑能够充分吸收。
事实上,大脑的记忆,靠的是将信息与旧经验联系起来。
主动!!!
主动读书!!!
主动学习!!!
主动思考!!!
主动很重要,你可以从中收获更多,多一点主动,你会发现事情的本质都发生了变化。在大学之后其实自己的学习更倾向于主动,而在应试教育的过程中,很少是自己主动学习的,你的下一个目标总是一场千军万马的考试。
两个底层心态:
@绿灯思维:
- 反面——红灯思维:对新出现的问题和知识,第一反应就是“抗拒”,不想去了解,表现就是:没有耐心和抱怨。之后无论这个人的观点再好,自己也不会尝试去接受和了解。
- 我和我的观点:区分好这两个概念是很重要的。我的观点明显是比我这个人的范围要大很多的,我可以有10w个想法,但是只有一个我,我的想法并不能完全地展现我是谁。
@以慢为快:
快是结果,不是原因。想要能力提升得更快,不是说学习过程就要很快。相反,越是快速提升的能力,反而越需要下慢功夫。
在某种程度上,知道、明白一个道理,好而相信、践行一个道理是两码事。
读书要慢,慢功夫花在核心的概念上,把最重要的概念理解了,那整本书就是在围绕着这个概念进行的,XXX是什么,XXX有什么用,XXX能用在哪里,XXX的用法有哪些,XXX为什么能起作用。本书就是围绕“临界知识”这个核心概念开展的。
三个底层方法:
学习临界知识最方便的教材,其实是复盘我们每天的生活:复盘每天的决策都是在什么样的假设下做出的,又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
@反思:
反思是对过往的事情的一个重新演绎,前提条件是“核心假设”发生了变化,通过条件中的假设变化,来推演事情是不是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毕竟谁也不是傻瓜,会一直做没意义的事情。认为只有发生大事,才值得进行反思,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
反思的作用:
发现知识误区——“跳跃性假设”,经常会出现一些和“上文”无关的决策来阻碍我们之后的行动,表现为:“我想到、感觉、应该”,这些很可能是我做出跳跃性假设的信号。跳跃性假设是不能从后往前推演的,会出现明显的断点!
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融汇贯通”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只有在我们主动去培养才会形成,常常问问自己“这个知识还能用在哪里?”
检查学到的新东西是不是用了起来——真正能用起来的才能算得上知识。
GJ的反思方法:(吸收了成甲的方法和ORID)
- 对标管理,给自己制定一些简单的指标,通过指标的衡量来查看自己对一天的学习和生活的评价。
- 角色管理——一天会发生很多的事情,我们能记住的绝对不会是100%。换一个角度来看,通过我们在生活中扮演的角度来看,我们就能很清楚的看到那些事情中,我们是不是做的足够好,是不是能让自己满意。
- 绿植的日常:跳出反思的误区,就像一盆绿植,你会发现,它每天都在生长,拥有一些你看不见的变化,你看不到它在低温的时候发生了诱导,你也看不见它对阳光的喜爱。你仅仅看到的是它绽放和结果的时刻,但是不要忘记了这个过程很重要。每天的记录就是给自己最好的复盘。
@以教为学——一张图清楚解释
学习金字塔@刻意练习——心理表征的探索
刻意练习的核心假设是:尽管专家级水平是逐渐练出来的,但是关键在于受训者必须通过训练掌握更高级的心理表征,才能真正有突飞猛进的进步。
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额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
刻意练习 + 临界知识
- 对基本核心知识划小圈
- 形成最小可行方案
- 找到“小套路”
- 在小套路中注入持续、刻意的大量练习
- 将基本知识组合成更大的能力单元
- 构建“中套路”
- 形成有一个能用的,被大家认可的小产品,对基础概念进行深一步的解析。
- 在各个知识能力单元之间构建认知框架
- 构建框架
- 模型
- 创建心理表征
提升学习能力
@记录
记录的必要性——大脑是有多“不可靠”
我们很难想起去年的今天我们做了什么,假若有个记录的话,就可以毫不费劲的找到那天的情况,和自己的心情。这不就是最好的复盘和反思吗?
如实记录
后果延迟——我们总是期待自己不断的学习,同时我们也必须学会把自己的学习变得更加高效,但是有的事 情的结果并不是我们行动刺激之后就会马上出现的。就像我的盆绿植。
@定期回顾
人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重复犯相同的错误,只是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
定“期”——7天(周),30天(月),100天(季度),6个月(半年),1年,5年,10年……【人生又有多少辈子呢?】
@付费购买
买时间,买那些优质的时间,只有你学着去通过购买别人的时间来让自己增值之后,你才能将自己的单位时间的价值提高。
第三章:发现和应用自己的临界知识
临界知识的基本假设:
第一个假设:很多时候,复杂的世界是有简单的基本规律决定的。
稻盛和夫:面对复杂的问题,要从简单的、基本的原则入手
查理·芒格:我们要真正认识这个世界,就必须理解并掌握重要学科的基本规律,并把它们当作基本的思维模型来处理问题。
第二个假设:复杂系统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累加,而是各因素相互影响的动态系统。
如果你只是孤立地记住一些事情,试图把它们硬凑起来,那你无法真正理解任何事情……你必须依靠模型组成的框架来安排你的经验。
这个天花板,就是你只能相对孤立地、割裂地看问题,而缺乏关于系统底层规律的认识,无法打通知识体系。
发现自己的临界知识:
-
突破口:从自己的兴趣出发,难度低,简单易行。
-
验证来源:是不是可信,能够解释大多数规律。
-
底层原理再下切:找到更底层的原理来解释这个知识。
第一性原理思考:能够用更加底层、通用的规律解释,就不用新的假设。
底层的理论都是相近的,更确切说是相通的,通过一个道理来解释另一个道理,这样最终能形成一个可靠而有效的架构。
-
形成自己的套路:建立假设,并去验证。(形成自己的心理表征)
两个解决方案:
- 要么我么想办法查询相关领域的书籍,看看有没有别人的研究结论可供参考;
- 要么自己给出一个可能的合理化假设,然后想办法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合理。
当我们能够以新的角度理解旧的概念并应用它解释很多新事情的时候,旧概念就成了我们的“新武器”。
天赋?兴趣?与学习临界知识的关系
天赋就是别人做起来很难的,你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兴趣:那个让你愿意加班干到半夜两点的事情。
天赋与临界知识的关系:
天赋能更快的让我们获取临界知识,同时我们也能在这个过程中对天赋的发挥更加高。天赋就是自己出色的部分。可能不是自己喜欢的,因为我们的兴趣常常会被我们身外的价值观所影响。所以常有高天赋形成的困扰,这个时候我们做的很多事情,反而会让我们的天赋被遮盖。
假若能发挥自己的天赋,并且得到“认可”,那天赋和临界知识的关系就是不断叠加的,同时也是一个正反馈的循环,这个循环能持续下去,让天赋和学习临界知识得到同步的提升。
应用临界知识!
在某种程度上,知道、明白一个道理,好而相信、践行一个道理是两码事。
——再次想到这句话,相信和践行是完全的两回事,去用,而不仅仅使用过,需要的就是相信和不断践行。
刻意练习的两个重复:第一,在不同的场景中,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第二个在不同的时间里,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
借助外部资源掌握临界知识
通过外部的案例和高品质的实力来进行训练(万维刚的精英日课),万维刚的日课是一个较好的模式来进行临界知识的训练,显示有一个现象,之后是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最终是对这个解释的背后逻辑的阐述。这样就形成了三个层面上的解释。最终的底层逻辑就是在这个现象背后的临界知识。
通过学习临界知识来培养预见性认知
反向思考、应激性反应与单因果思考方式、结构性反应与系统化思考。
结果:任何一件事情都能够看做一个系统。从系统的角度来解析这个事情,这个系统不一定要完整,但是最基础的功能都是具备的。
解释问题的三个层面:现象、技术规律、底层规律。
构建自己的能力圈
自己的能力圈,和自己的舒适圈是有重合的部分的。最重要的决策要在我们的能力圈中做出,原理很简单,必须要有自己的能力基础才能做出对应的事情,而不是幻想和空想。
第四章:案例:核心临界知识及其应用
复利效应:
复利的本质:做事情A,会导致结果B,而结果B又会加强A,不断循环。
另一个自然分布——正态分布
概率论:
拆分事情为不同的层次的不同步骤:
计算一件事情的期望值,给出所有可能事件的概率值,通过对应的预期和概率值来计算期望:
贝叶斯公式:
$$
E(X)=∑x * p
$$
黄金圈法则:
image分析:从What出发,提炼出How,总结出Why;
行动:从Why出发,激发How,实际操作What;
进化论:
物种通过演化来进步,不断试错和迭代。
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简单来说就是对事情全面思考,不只就事论事。是把想要达到的结果、实现该结果的过程、过程优化以及对未来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研究。
二八定律:
帕累托法则(英语:Pareto principle),(也被称为 80/20 法则, 是重要的少数的法则,也是因素稀疏的原则)指出,对于许多事件的影响大约80%来自的原因20% 。
安全空间:
安全空间,就是为了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在极端情况下,或者小概率事件发生时,为了不造成无法挽回的结果所做的准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