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好水好寂寞,好脏好乱好快乐”,这是很多华人移民描绘的国外国内生活的感受。但国外本地居民的日常生活真的很寂寞吗?除了工作以外,老外们到底都喜欢做一些什么事情?
由于每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等“文化”因素差异很大,而建立在这种“文化”之上的生活方式自然就更不一样。我们感受到的“寂寞”,可能正是本地人喜欢的东西;而我们喜欢的“快乐”,有可能是他们难以接受的一种状态。
这就是国与国之间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这种“不同”,无所谓“好坏”,仅仅是一些“差异”。而“差异”通过观察、学习和调整是可以改变的。正所谓入乡随俗,融入了、接受和改变了,“寂寞”也就慢慢消亡了,取而代之的就是本地化的“快乐”。
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差异,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老外们业余时间都喜欢干什么呢?
据我们不完全、不太精确的观察,本地居民更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更少关注和评判周边人的一切;结婚以后,家庭是生活的唯一中心;有自己喜欢的健康的活动,多以艺术、运动、家庭劳动为主;喜欢阅读;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的享受能很好融合;终身学习;
本地居民在求学、就业、日常活动等方面,他们的选择更多是跟随自己的内心,不会盲目攀比,不会太在意周边的眼光。说实话,周边也不会有太多眼光关注你,那都是你自己的私事,旁人没有那闲工夫。
比如,我们邻居有位非常优秀的孩子,按照国内的标准,她的条件可以上类似“北大”“清华”这样的加拿大大学。但是,最终上了一所烹饪学校,毕业以后,拿的是6个月的certificate。从小她就有清晰的人生目标:做一位五星大酒店的行政总厨。难能可贵的是,虽然计划就读烹饪学校,但整个中学期间,她没有任何的松懈,学习、社会活动、社区服务,样样不落人后,是当年毕业生中最优秀的几位。当我知道她最终的去向以后,除了略感吃惊以外,没觉得有任何不妥。她也收到了不少于去多大、UBC那些同学一样的恭喜和祝福。她的父母同样为自己有这样的女儿骄傲。
西方国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开放和腐朽。本地单身居民,他们多数内心狂野,思想和精神极为自由,但行为却比我们国内更为接受社会道德、法律的约束和节制,更注重别人的感受。一旦结婚以后,他们多数的生活方式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最典型的体现,就是自己人生的中心变成了家庭。
以家庭为中心的具体表现有很多特征。比如,每个月都有一个长周末,家长不用上班、孩子不用上学,一家人就可以安排一次小的外出旅行。周一到周五下班以后,家长大多不会安排外出活动,都是回家与家人在一起。周末如果有聚会,一定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聚会。我们极少见到爸爸或者妈妈丢下家人,业余时间单独出去参加活动。只要孩子有课外活动、家长会,家长一定会陪伴参加。如果孩子有比赛或者演出,一家人就跟过节一样去当观众,为孩子加油助威。从孩子出生以后,家庭每年都会安排一次正式的旅行。在孩子上高中以前,每年夏季几次camping活动,基本是每个家庭都有的保留节目。
仅仅BC一个省,400多万的人口,近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基本都是青山绿水、森林覆盖。全省政府管理的、可以扎帐篷的露营地,就有11000多处,可以反过来证明需求有多大。像我们这样孩子已经长大的家庭,每年也会参加一两次这样的camping活动。
宗教活动,不分种族肤色,是本地人最重要的周末活动之一。全加拿大有大约93%的人口信教,信奉天主教、基督教的人口最多,大约占全国人口的85%。另外有8%左右的人,信奉其它宗教。比如佛教、伊斯兰教、犹太教、东正教、印度教等。
宗教活动,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影响很大。我不信教,但很多年,每个周末,就像基督徒一样,准时参加教会的礼拜活动。也参加教会组织的家庭团契、外出和节日聚会活动。通过近距离的观察、交流和思考,总体来说,真正宗教的教义、对信徒的言行要求和思想的影响,对于人类、对当地社会、对家庭和个人,更多是正面积极的作用。就如美国第三任总统Thomas Jefferson说的那样:All our religions teach honesty, truth, and the love of man。
多说一句,对于留学生来讲,你可以不信教,但你应该了解宗教,了解这个绝大多数人都有信仰国家的人民,宗教对他们的思想、价值观、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到底有何种影响?否则,哪怕你在这个国家读书、工作了很多年,也未必真正了解这个社会和她的民众。
图片由黄老师摄于加拿大深入加拿大社会以后,您才真正知道,什么是活到老学到了。在这里的大学、学院、成人高中,40、50多岁还在读文凭的人,比比皆是。他们不是为了镀金,更不是为了拓展人脉,他们是真正在学专业,在拿证书,是为了提升个人修养、为了工作在读书。
我刚移民加拿大去读语言的时候,班上有一位58岁的老大哥同学,本地出生长大的希腊裔后代。我很好奇问他,为什么需要和我们这些新移民一起学语言。他说,因为小时候不懂事,没有好好学英语,几十年来,听说读都没有问题,但是写不出像样的文章。这次下定决心,回炉好好把写作能力提高一下。
我有一位朋友,单亲妈妈。为了就读牙医助理专业,40多岁还回到成人高中,补修高中生物课。然后去学院读了一年多专业课程,最终拿到了牙医助理的文凭。现在,周末一边兼职工作,平时全职就读洁牙师的文凭。
为了更换自己更为感兴趣的工作,也有很多成年人回到学校就读。还有人是因为失业、追求更高的收入,再回到学校就读。也有人,纯粹因为喜欢校园的氛围和生活方式,也利用业余时间兼职回到学校读书。
话题好像扯远了一点。本地居民业余时间最喜欢的活动,不外这几样:户外休闲活动、运动、家庭劳动。
户外活动是不分老少、所有人都喜欢的休闲项目之一。这也和加拿大自然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有直接关系。比如,温哥华地区,开车不出1小时,可以找到几十处美丽的省立公园。夏季几个月时间,每个周末都出去玩,地方都不带重复的。
这些公园交通方便、设施齐全、环境和气候宜人。游客可以徒步、野餐、玩水、看书;如果你什么也不想做,那可以躺在草地上晒太阳、发呆,把你几十年的人生回忆回忆,感觉也很好。
还有一点很关键,这些公园不分大小,都是免费的。
本地人都喜欢运动,遍地的社区中心,也为居民运动提供了极为方便的条件。最流行的运动有跑步、游泳、自行车、篮球、网球、冰上雪上运动、各种水上运动、健身等等。像跑步、篮球、网球、健身等,都有免费的场所可供使用。收费的项目,通常也会很便宜。比如室内游泳、健身,正常价格大约5加元一次。如果是低收入家庭,收费项目也可以免费。国家为自己的国民提供了这样方便和优惠的运动条件,如果居民还不参加,岂不是枉费了一片苦心。
如果有机会来加拿大旅游,您一定会看到街道边跑步的男女、草地上看书的主妇、海里游走的各种帆船及大小游艇、公路上骑自行车的壮男、公园里徒步的少男少女。这就是典型的加拿大生活。
家庭劳动,比我们想象要多。本地人的动手能力,也超出我们的认知。由于当地人的居住条件,以独立和半独立的别墅为主,家里需要干的家务活比公寓多了很多。首先前后花园都需要打理,剪草修枝、施肥除杂草、打草根,差不多每周都有工作需要完成。房子屋顶、屋檐、外墙,也需要定期清理。室内的墙面、地面、厨房、卫生间,时间长了,也需要翻新。很多本地人,换地砖地板、油漆墙面、换橱柜灶台,都可以自己动手。更厉害一点,自己做家具、做橱柜。也有不少人,自己给汽车更换机油滤芯、更换轮胎、更换电瓶等。
可能我们理解为,加拿大人工贵,一般家庭没有钱请人做这些家务活,只能自己干。这种理解,只能算对了一半。加拿大中产和普通家庭,确实没有富裕到请人承担上述全部家务活的程度。但不可否认的是,加拿大学校培养出来的高中毕业学生,基本都具备完成这些家务活的能力。自己做这些日常家务活,也是他们的一种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
我有位朋友,动手能力特别强。家里一楼换木地板、厨房和卫生间重新装修、后院用的户外木头桌椅,都是自己动手完成的。看到他的这些成品,很是令人羡慕。他自己也确实有很强的满足感,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也会非常快乐和享受。
其实,很多华人移民会寂寞,跟他们的生活状态有关系。这些寂寞的华人,多是最近一些年,带着中国发展红利移民的。他们大部分既不上学读书,也不工作,更不像当地居民一样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他们保持着国内的生活方式在享受人生。而早些年出国的华人移民,已经很好的融入当地社会,寂寞似乎已经远离了他们。
在我们眼中,寂寞是一件很奢侈的东西,分布全球各国的老移民,大多数真的没有时间和条件去寂寞。这些老移民和本地居民一样,他们的业余时间很忙很充实;他们虽然钱不多,但每一天,他们都是很认真地为自己在活。
图片由黄老师摄于加拿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