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过研究生学习经历的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那就是看国人写的文章就会发现里面有很多细节你是看不到的,以至于你想重复他们的结果有时候变得很难;而欧美的学者相对来讲,其论文细节较为详细,且有时候会在文后附录详细的过程求解代码,跟科研届同行共享,不仅可起到检验结果正确性的作用,同时将自己的成果共享给大家,极大地避免了同行在同一个问题上再浪费时间。GitHub是这方面做得最好的一个社区,大家在上面共享代码,其他人不断改进增强,形成良性循环;
另一方面,有时候看文献遇到不懂的问题,或者是需要某一类资源,需要向某一位科研届同行求助时,如果是向国内学者或者研究人员,你的信件基本上80%可能会石沉大海,杳无音讯,而国外研究人员基本会很热情的给你回复;当然你不要祈求你有啥问题,都能够从国外学者那得到帮助或者解答,基本上一两封邮件来回,后续问题他们将不再回复。这很好理解,第一,一两封邮件基本能把最初的问题讲解清楚,如果后续你还持续给人家发信息,说明你缺乏最基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相应的付出;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你应该感恩并感激他人给你的回复,所以从这点来讲中国国内研究人员不回复你的邮件也正常,但欧美学者在这方面做的更好,他们会更热情的去帮助他人;同样可以从学术论坛Researchgate和小木虫看出这一区别,在researchgate上,外国人的回复很详细热情,而在小木虫上,你的一个问题很可能会无人问津,有人回答也有可能是冲着你的金币来的,有点讽刺。
总体来看,国外的学者更热情,更具有奉献精神,无论从开源代码以及问题解答等方面,国内学者或者研究人员相较而言则更保守,人情味稍差;国外学者更容易跟学术共同体的其他人员(无论老少,资历深浅)热情的探讨问题。
PS:纯属个人感觉,圈子不同,可能情况也不一样,或许实际上我们周边也存在着许多乐于帮助年轻一代研究者的前辈们,只不过我没遇到而已,若如此,幸是甚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