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天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太较真,以至于这些年他也相亲了几十个对象,每一次总是能够从别人身上挑刺,导致了三十多岁依然是王老五。
王春天是一个较真的人,有一次他看电视剧的“西游”,看到太上老君骑的是一头青牛,有一种说法是老子是太上老君的化身,因为老子书写这部传世经典《道德经》也是骑了一头牛,这就有意思了。
他在《囧言囧语话老子》开篇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就是探讨老子和《道德真经》的关系。
《道德经》相传为老子过函谷关时,当时的守关将伊喜向他请教,才放他过关,老子没办法留下了五千字的经书扬长而去,老子去了哪里,有很多种猜测,因为没有历史依据,不再细说。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老子过函谷关时是骑着一头牛,留了下震古烁今的道家经典离去。
至于老子是不是道教三清之一的太上老君,那头牛是不是太上老君的坐骑青牛,我们不得而知,这已经超越学术认知的范畴,属于神秘学的范畴,这不是本书讨论的对象。
但是我们需要知道,老子在春秋战国时期,他曾经做过是国家的图书管理员,他更是诸子百家争鸣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儒道墨三家学说之一道家思想的开创者,可是为什么到了后代被捧到了这么高的地位。
大概到了唐朝以后,李唐江山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江山,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
在中国封建社会血统论可以说是国家政权的道统根基,为了解释李唐江山存在的合理性和正统性,大唐的统治者给自己找了一个代言人“老子”,老子,原名有说是李耳,字聃。既然老子姓“李”,这就扯上关系了,李唐的统治者是老子的后人,如此一来,统治者的正统地位就确立了。
回过头来说老子,有一种说法是老子是“老聃”,为什么称为“老聃”呢,有说法老子他妈妈怀孕了很多年没有出生,一出生下来就是白胡子老头,所以叫“老聃”。
好家伙,这是凡人吗?这种带有神话色彩的说法,就把老子从一个大学问家硬生生地走向了神坛,把老子从学术思想家走向了宗教,成为了道教教主太上老君。
老子本人是不是太上老君的化身,我们不用去纠结这个问题,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何况,老子从一个思想家变成了道教祖师爷,这本身出于政治的需要和诉求,抛开神话层面不谈,我们去说说老子留下的这部经典《道德经》。
聊《道德经》之前,我们从古文字的角度上简单的说一下“神仙”这两个词的人文内涵。
“神”,会意字。从示从申,引申为智慧的启迪。如果我们去看金文的“神”字,会发现是左边一个“示”,右边“象”,也就是观察现象的意思。“仙”也是会意字,从人从山,从这个字的组合来看,也就是人中之山称为“仙”。
在易经里面讲到伏羲,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通过观察天地万物运行的法则,并且揣摩效法这些法则,参赞化育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的运行,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来维护天地秩序的人,可以称之为“神仙”,这是人文内涵赋予神仙的意义。
另外,我们看历史传记,那些伟大的人物,有道德的人,死后被追封为“神”,这是在人文内涵上来给中华文脉奠定了基础。
从道教的角度来说,神和仙有区别,神是死后元神被封神,仙则是肉体成圣,举个例子,《封神榜》很多人都看过。
有人认为《封神榜》里面姜子牙灭纣兴周那么大功劳,没有被封神,为他抱屈,如果从道教传统来看,实际上,姜子牙肉身未殒,所以不能封神。
按照封神里面的说法,姜子牙没有仙缘啊,他活着的时候不能修炼成仙缘,他虽然没有仙缘,但是他有人间的富贵,又有打神鞭,统辖 365 路诸神,所以封神其实这里留了一个悬念,我们通过这里要了解,神和仙,一个是属于后世的福报,一个是现生的福德,这个是说的神仙的区别,都是要行善积德。
透过“神仙”的人文内涵和宗教内涵,我们就应该知道,老子本人是有道德,有学问的大思想家,况且在古代,“子”也是对有学问道德的人的一个统称,比如孔子,孟子,墨子,孙武子,还有老子等等。
那么回过头来,开始回到正题,《道德经》这部经典到底讲的是什么内容,为什么几千年来,《道德经》对我们的人文,政治,思想,军事,外交,文学,甚至于宗教哲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德经》原名《老子》,到了唐玄宗以后才改成《道德经》,《道德经》,分为《道经》和《德经》两个部分,汉代的河上公所著《老子章句》,把《老子》整理为《道经》三十七章,《德经》四十四章,故有《道德经》之名,也就是我们现在通行本的《道德经》八十一章,我们现在大家所熟悉的版本是王弼本,又称王弼校正本,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个大学问家王弼。
要说《道德经》,需要先简单阐明一下什么是道?
那么什么是道?“道”这个概念很难讲,哲学说称之为“本体”,易经里面讲的宇宙万有的本源,这个本源到底是什么?可以说是规律,因为规律是不以人的客观意志为转移,但是道又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规律。
老子本人对“道”怎么解释呢,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这是老子认为的“道”,老子又说过,“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道这个概念,在上帝之前就存在了,所以这个概念很模糊,很难说清楚。
既然说不清楚,那为什么还要说,因为只有把道搞清楚了,我们才能立德立业,《道德经》帛书本是《德经》为上篇,《道经》是下篇,这里面应该是大有深意,要理解“道”的含义,需要从可以遵照执行的德开始做起。
“德”简单来说就是效法天地运行的法则的一种实践。换句话说,道和德是互为起用的。
那么“道”很难说清楚,该怎么说,不可说,不能说,但是老子在《道德经》开篇指出来,道虽然不可说,但是可以通过有为和有的角度去观察道的端倪,这就是说道虽然不可说,但是可以去做的,这个可以去做的就是德。
我们按照圣人观察天之道给我们订立的君子的准则也就是德,从这个方面入手,来观察道的端倪,这是老子告诉我们要这样进入道的大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