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一篇文章《扬名于海棠圈的木瓜》里,欣赏了萌系可爱风的贴梗海棠,今天再继续欣赏《群芳谱》海棠四品里最具大家风范和影响力的西府海棠,最婀娜多姿、风流标致的垂丝海棠。
一提到海棠,有一首入选语文课本的《海棠》诗大家最耳熟能详,那就是大文豪苏东坡的这首“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 东坡先生如此喜爱的海棠是西府海棠吗?不一定。为什么呢?
海棠被称为“海棠”最早的文献记录始于唐朝,贾耽撰写的《百花谱》第一次使用了“海棠”的称谓,从此被广泛传播。但那时对海棠的研究不深入,海棠地位也不高,唐朝时期的“国花”是牡丹。
海棠被推崇、喜爱、推广和研究始于宋朝。与东坡先生同时代的学者沈立写的《海棠记》算是关于海棠的第一本专著,歌咏海棠的诗词也开始大量涌现,但那时候还没有确立“西府海棠”的叫法,所以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海棠都有可能是不同品种的海棠,但也最有可能就是西府海棠,因为西府海棠公认最漂亮,观赏价值最高。
在现代植物学里面,“海棠一族”属于苹果属,《中国植物志》里苹果属中学名带有海棠二字的植物有13种,里面就有大名鼎鼎的西府海棠和垂丝海棠,这两种也是我们在城市里见到的最多的。为避免混乱,本文就单说这俩,不过实际看到时混乱还是会有,因为这两种海棠的各种杂交的品种也实在太多,就看看最典型的吧。
西府海棠的名称由来说法挺多。有的说是因为这种海棠出产于陕西宝鸡,而宝鸡历史上曾叫西府,所以叫西府海棠。有的说西府海棠是“西蜀海棠”读音误传成了西府海棠。前几天看一本书还说西府是指恭王府……我其实更认可是音误的说法,因为西蜀也就是现在以四川为主的广大地区是海棠最重要的产地,很多诗词也都是吟咏“蜀”地海棠的。
比如唐代薛涛《海棠溪》“春教风景驻仙霞,水面鱼身总带花。人世不思灵卉异,竞将红缬染轻沙。”
比如宋代沈立《海棠百咏》“岷蜀地千里,海棠花独妍;万株佳丽国,二月艳阳天。”
再比如宋代范成大《西楼春晚》“残暑已随梁燕去,小春应为海棠来”,这首更是道出了四川的一些地方海棠秋天会二度开花的事实。
四川的海棠没有去仔细欣赏品味过,北京的海棠倒真是让我过了个瘾。首先,数量是真多,老的有,比如纪晓岚阅微草堂旧址的几百年老海棠,新的也有,马路隔离绿化带、街心公园、护城河边,更不必说各大公园了,说遍地是海棠也不为过。品种也多,加上现在各种引进、杂交的品种,真是令人眼花缭乱也大开眼界!不过看来看去,我确确实实还是最喜欢西府海棠和垂丝海棠。
西府海棠的美我觉得主要有两点,一是它的颜色,一是它的姿态。
西府海棠的花色特别娇嫩,没开时“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秾丽最宜新著雨,娇饶全在欲开时”,西府海棠初开时红里透白,白里透红,真佩服古人对此的形容:胭脂色,真像是少女涂了胭脂的粉面,迎着太阳开放,娇美而不失端庄大气。待到全开时,满树洁白,一阵风吹过,花瓣从直立的树干上纷纷扬扬盘旋、飘落、成雪、成毯,花开花落,潇潇洒洒……
北京垂丝海棠也很多,多数时它们与西府海棠为邻,却又是别样的风姿了。
垂丝海棠一般比西府海棠要矮,枝条较为柔软散漫,不像西府海棠那般直立束紧。花梗纤细修长,花蕾时期有的悬垂不明显,开花后明显下垂。“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这样脑中突然迸出来的徐志摩的诗句感觉也很适合形容垂丝海棠。
垂丝海棠的花瓣的质感像纸,薄薄的吹弹可破的感觉。花的颜色也有多种,细看时每一种颜色也有着不同的层次,低调却不简单。整体来说,垂丝海棠的气质非常吻合它的出生地:江浙,拥有着江南淑女的婉约风范。
赞花的美,古人最在行,说不尽的万种风情总能尽付三五诗行,妙绝!这里再摘录两首写垂丝海棠的诗词与大家共赏。
《西江月》
宋代 · 黄机
捻翠低垂嫩萼,匀红倒簇繁英。
秾纤消得比佳人。酒入香肌成晕。
帘幕阴阴窗牖,阑干曲曲池亭。
枝头不起梦春酲。莫遣流莺唤醒。
《垂丝海棠》
宋代 · 任希夷
宛转风前不自持,妖娆微傅淡胭脂。
花如剪彩层层见,枝似轻丝袅袅垂。
最后的最后,看了这么多图可能还是分不出西府海棠和垂丝海棠的话,就按下面这个对比试试区分:
西府海棠的花梗粗短(3厘米左右),一般为绿色、有毛;垂丝海棠的花梗细长(5厘米左右),花开下垂,一般为紫红色、无毛。
所谓一般,就是说有时候也不一般。所以,实在分不出的话,那就分不出吧,反正也不影响欣赏海棠的美。海棠花开春已深,把握最后的春之韶光才是最要紧的事儿,对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