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蔡崇达在西安的分享会

蔡崇达在西安的分享会

作者: 猫的左耳 | 来源:发表于2016-11-23 09:44 被阅读28次

微信读书里早早就下载的这本《皮囊》,却一直没翻开读。

今日(11月20日)恰好作者蔡崇达来西安做读书分享会,因此,在读书之前,先了解这本书背后和相关的故事。

达达自称,写这本书,并不是有奔着出版的目的去写,写作的时间大约是自己29岁将要30岁的那一段日子。二字打头的年纪和三字打头的年纪,在心理上的冲击是很不一样的。古人长云:二十弱冠三十而立。三十岁要来的时候,一些人生命题不由自主的会让人自觉去剖析。

白岩松在他的新书发布会上说到过,“……写这本书是为了回家,回家是为了自由……”

达达说,很多读者感谢他的这本书带给他们温暖,他也说自己感谢这本书。在写作过程中(不仅特指写这本书,所有的写作过程中),他完成了自我对话,从一个化脓的伤口,到去面对,去接受在写作过程中治愈。

写作之前,有些东西不能触碰,写作之后,很多东西可以从容面对。
写作是一场自我对话的过程。写作是有着自我疗愈的作用。走向自己内心是走向他人内心的秘密通道,逐渐认清自己的内心,才更能去理解他人。

我们常常提“理解”“尊重”,其实很多时候没有真正理解他人,很多地方没有做到尊重他人。这与谌老师经常说的“同情的理解”有异曲同工之义。后来果然有一个同学提问达达,是否受圣经的影响。蔡崇达坦言,自己的家乡是个很有趣的地方,闽南地区综合了多种宗教的影响。

写作之前想自己提问:想要表达什么?找到出发点与理由,才能走得更长远!


主持人问了一个问题,大意是书中的人物与现实生活里的原型的关系的,我个人而言,是挺反感将作品中的故事与作者本人的生活进行对号入座的。曾有人说过,我在刚才随手翻阅我的本子时,(应该是)抄录着这样一句话,讲述和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告别。写(讲)完这个故事的那一刻,即使本来属于你的故事,也与自己脱离,不再是自己的故事,是别人的故事。每个读者看到这个故事,都有他自己的理解,产生共情的那部分对那位读者而言,是有意义的,其他的意义不大,可以忽略。

一直告别和输出,如果不输入,总有一天没得输出。同一个时间段,睡了觉就不能去出门看风景,听了分享会就不能去读书会,练了车就不能陪家人,既要工作生存吃饭(很多人还在这个阶段),又要为自己的兴趣爱好投入经历时间,如何分配学习读书思考写作的时间呢?

如何进行时间管理分配呢?

真的热爱,是唯一可以支撑自己坚持做某件事的理由。真的热爱,就可以找出很多时间去做。

愿喜爱写作的朋友们,既能回家,又能自由走向远方。

相关文章

  • 蔡崇达在西安的分享会

    微信读书里早早就下载的这本《皮囊》,却一直没翻开读。 今日(11月20日)恰好作者蔡崇达来西安做读书分享会,因此,...

  • 蔡崇达著《皮囊》附pdf电子书

    《皮囊》 作者:蔡崇达 豆瓣评分 7.6 《皮囊》是当代作家蔡崇达创作的长篇散文集。 该散文收录了蔡崇达的14篇散...

  • 蔡崇达,你的《皮囊》我很喜欢

    读了蔡崇达的《皮囊》,我想说,蔡崇达,你的《皮囊》我真心喜欢! —— 读《皮囊》...

  • 我不想做阿小,我想做黑狗达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较长的故事,这个故事来自蔡崇达先生的《皮囊》一书: 在此也真心推荐蔡崇达《皮囊》一书,里面总有...

  • ‌蔡崇达《皮囊》的分享

    每个人生下来就带着一副皮囊,好看的不好看的,都已注定。可是,总有一些人,不甘这命运注定的皮囊,穷极一生寻找美化皮囊...

  • 执念

    读蔡崇达的《皮囊》...

  • 准确

    昨天晚上看了俞敏洪访谈蔡崇达的直播,其中谈写作时有一点让我感受比较深,就是蔡崇达分享的写作心得:相比于华丽的词藻、...

  • 我们的皮囊之下,还剩什么

    《皮囊》——蔡崇达 我们的皮囊之下,还剩些什么,骨肉,内心,灵魂,还是一片虚无。 看过蔡崇达,黑狗达的这本书,都会...

  • 听书|《命运》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为你解读的书是《命运》,这本书是作家蔡崇达的首部长篇小说。 蔡崇达是资深媒体人,他在...

  • 我的父亲

    看完蔡崇达的那篇《残疾》,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在伟大的父爱面前,再华丽的语言也显得苍白无力,蔡崇达却用最朴实的词汇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蔡崇达在西安的分享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kpp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