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清悠1202昨晚,微信朋友圈的董律师退群了,这可是一件稀奇事儿。曾经的他在群里那么的风光无限,这会儿怎么主动退群了呢?说起董律师,群里无人对其陌生,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经常在群里发表各种各样的言论。
按理说这真是一位眼界开阔、博览广泛之人,但不知为什么,我丝毫对其升起不了什么欣赏和佩服之情,反而感到相当不适。
翻着群里的聊天记录看了下,原来是一位群友发了个广告,这下可得罪了董律师。他义正言辞、不乏激烈得把这位群友教育批评了一番,口气之硬令人相当不堪。
这位发广告的朋友解释道其广告是群发的消息,不小心发到该群里了,并赔礼道歉表示不好意思,但这似乎一点都没有平复董律师的怨气。
最终,这位朋友终于憋不住了,对董律师说道:“我已经解释过了,确实是我的错,但你就不能好好说话吗?非要摆出这幅高傲的姿态批评人”。于是董律师二话不说就退群了,大概是不屑于我们这群俗人为伍了。
其实,他这已经不是首次对他人进行批评了。有一次,一位群友在群里推荐了一本书,董律师便开始评论了,类似这本书有什么好看的,一点深度也没有,他直言不讳地说着,言外之意是在质疑该群友的审美品位。我猜想那位群友听了这种毫不谦虚、自以为是的话,心里应该不怎么舒服吧。
还有一次,他在群里大谈特谈对于中医的反感,中医是多么地浪得虚名,把中医贬的一文不值。
从那以后,大家也许是感受到了他的那份自以为是的高傲,怕被无故地抨击,于是凡是他评论的时候,大家便一言不发,偶尔以敷衍的态度来随意说两句以求不再与他有思想和言论的交集。
我们会有这种感觉:一个人无论多牛,知道的多么广,眼界多么宽,倘若他姿态高,趾高气扬,自以为是。
我们便会把对他的好感和欣赏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对这种傲慢和清高的反感,只觉得他即使读再多的书,走再多的路,他的层次还是停留在那个很低的位置,他的人格和修养仍然没有因此而改善,反而因为知道而走向无知。
2
传统的读书人要读很多年的书,所谓十年寒窗。在这个过程中,读书人经历的是一个自觉改造自己的过程,也就是读圣贤书,将自己思想中非圣贤的部分清除的过程。
这是一个人格自我完善的过程。而确实有很多人,常常由于其性格或认知的原因,就好像麦田里总会有一种不是麦子的杂草一样,使得许多恶习在自称为读书人的身上并不少见,例如狭隘、虚伪、自以为是、落井下石等等。
卢梭曾经说过,读书读的太多,反而会造成一些自以为是的无知。这便是对董律师这类人的真实写照。
董律师这类博览群书的人,却没有领会书的精华,没有提升自己的层次,反而因为自己读书多便把自己跟他人划分开来,变得自以为是,不得不说,这就是一种无知。
所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知识的领域是无边无际的。
当你学的越多,你会发现你有更多的东西没有见过、更长的路没有走过,更美的风景没有领略过,更合理的方式没有尝试过、更特别的思维没有体验过,你的世界因此而变得更广阔,你的行动因此而变得更积极,而不是限在已有的领域中止步不前并且自高自大。
钱钟书曾幽默地说,一个人的缺点就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上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它向树上爬,就会把后部供给大众瞻仰。
人性常常是这样:当你默默无闻时,尚且表现地谦虚谨慎,当你一朝成名时,你就不是原来的你了,或者说你原来就具有这样的趋向,只是因为条件成熟了,你才显露出来,这种例子随处可见。
穷的时候、一无所有的时候,老实本分,有钱了,便趾高气扬、处处炫耀、出轨绯闻满天转了。
看了几本书,就变得忘乎所以了,喜欢教育人,批评人,仿佛只有自己拥有的原则才是外在的评价标准。
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就沾沾自喜了,岂不知,使得他人羡慕的也许只是这份工作,而不是你这个人。
3
有的自媒体作者,思想深度、文笔文采兼具,表达形式也新颖,但你总会在其字里行间瞧见那份自以为是的优越感,仿佛占据了思想、道德的巅峰,丝毫没有把自己的位置摆正。这便是缺乏尊重的表现,不尊重读者,同时也不尊重自己。
其实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具备什么样的品质,读者总会从你的文字中窥探一二。因此我无比喜爱那些思想深刻,态度又谦逊随和的作者,他们给予读者的除去发人深省的哲理之外,总会让你感受温暖舒适的人性,这才是吸引你一直关注、一直跟随的最大魅力。
这也是从古今智慧的人物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他们教给了我们不管处于什么位置,什么地位,那股人性中的温暖、朴素、自然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
而这种优越感是阻碍你继续进步的绊脚石。一方面,你看到了自己的优越,但同时你也忽视了自己的缺点,也就是丢失了向内自省和向外学习的方式。
之所以这么自以为是,层次得不到提升,就是因为不自信,需要借助身外的东西来武装自己,职位、金钱、地位、读的书、走的路似乎都已经超越了你本身,以为拥有这些东西你就富有了。
只是,真正应该值得重视的是你这个人,跟外在的东西又有什么关系呢?拿外在的标准来装潢、判断自己,本身就是对于自己的一个辜负。因为,一旦这些东西缺失了,你便成了一个脆弱的、不堪一击的存在。
因此,我一直认为,一个人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层次高度,修改自己人性中的弱点,将自己的精神禀赋更好地挖掘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你带给他人的是舒适温和的态度,你做事情时是认真严肃的方式,你面对困难时是不退缩、不失落的勇气,你看待问题时是多方面的思维角度。
这样的你才是无价的,这样的你才配得上更多尊重和赞美,而所有这些过程是那些外在的所谓光环无所比拟的。只因为你拥有了这样的态度和精神,外在的东西只是水到渠成,来的早晚的事情。
你只要认识到并不断地去自我超越,那么自我实现也只是自我超越的一个副产品,接踵而至。
4
自以为是的人是狭隘的,首先缺乏的便是觉知的意识。当外界影响你时,你没有对外界的变化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就像上边说的董律师,当他读了那么多的书,他如果能时刻领会书的精华,他应该会以谦虚、包容、平和的态度对待他人,而不是高傲。
正是因为没有领会和觉知,真正应该融入骨髓的修养他没有达到,这也就使得他的层次高度原地不动。人都为不好,再多的知识学问都是无用之谈。
真诚地反省自己,是当今社会普遍缺失的一种态度。当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当你再跟他人交谈的时候,当你在工作的时候,能够及时地觉察并修正自己尤为重要,它使你能主动且及时屏蔽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冲突,将其扼杀在摇篮里。
但我们往往就是对他人无比严格,却对自己无比包容,长此以往,培养不了包容的品格,人就会变得越来越狭隘。
其次,自以为是的低层次使得你不能以平常心对待问题。古人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
余华写道: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福贵亲眼看到父母、儿子、妻子、女儿、女婿、外孙接二连三地离开人世,经历过种种重大的磨难之后,依然乐观地以平常心面对生活。
这种平常心就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态度。而你不过是多了解了一些东西,就变得这么自以为是,将自己摆在了错误的位置。
层次代表了个人的内在修为和精神修养,没有反省觉知的意识和一颗平常心来对待人事,那就断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因此有的人读了那么多的书,知道了那么多的道理,领略了那么多的风景,走过了那么多的路,层次高度却没有提升,反而因此衍生出了更多的问题和缺陷,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巨大的失败。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