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大学开学,整理出两个毕业生比较关注的问题:
Q:想去的公司硬性要求比较高,不符合标准怎么办?
A:无法跨越硬指标,可以“曲线求职”。
好企业的人力特点之一,就是普遍人才水位高,人才资源的投入产出比更高。所以相对来说,越是好企业,越是人才饥渴。当市场人才无法满足企业时,发掘具有潜力的年轻毕业生并加以培养,是企业人才储备的策略之一。
首先要说设置“硬标准”不是“人才歧视”。而是当求职者过多,为了降低选人成本,提高效率的加速筛选机制。如果因不是名牌大学被拒绝,大可选择另一家同类公司,或是竞争对手,或是新起之秀。然后,找到同类的岗位,从底层做起。当然,这么做是向未来的目标搭一座桥梁。
身处“轻熟”期(指大学毕业3-5年左右)的同学们,拥有的主要资源是知识。而同学们的优势是学习速度快,知识掌握好,精力又旺盛。 所以发挥优势,通过勤奋和努力,去榨干你所能学习到的一切,才能尽快达成目标。这样工作几年后,我们再去心仪企业,至少对方会和你坐下来聊聊,不会因为硬标准将你拦在外面。 因为上一家公司已经帮他做过面试了,而你之前取得的业绩,成长的能力就是最好的证明。
所以,不能证明自己具备潜力,就要去证明自己具备能力。
Q:什么样的简历能被看到并打动企业?
A:想做好简历,要有同理心。
从企业的角度讲,招聘是要从效率和招到合适人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所以,第一步不要让简历石沉大海。第二步就是简历的书写。 试问如果你是企业方HR,每天收到几百份这样的“人生简史”,你会一一看完吗?
1.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有同学开篇会说,我的简历在附件里,但为了节省您的时间,我把要点以清单形式列在正文里了,请过目。 相比之下,若只把简历丢在ZIP文件里,就需要反思一下了。
2.用经历支撑能力。
在校期或实习期做过什么,有什么样的成果,有哪些实质收获,都用经历清晰地描述出来。 因为能力是通过经历事件和取得的成果来体现的。
3.充分的准备工作。
一定要对所投简历的企业充分研究,对适合度做充分的思考。这是证明你有最起码的诚意。
跨越了简历这一关,就进入筛选“软条件”的环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