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同学聚会,分别的时候,总喜欢说句“有空常联系”。可是就像公交车司机说“下一辆马上来了”,媒婆夸赞“那小伙又帅又有钱”,吃饭时女朋友回答你“你点的我都喜欢吃’一样”,“有空常联系”也成了一句最客套的话。
由于现在大家都忙着自己的事,更多的原因是大家都热衷于刷手机,而懒得联系朋友了,哪怕是发一条微信,留一个语音。
为此有些曾经熟悉的人慢慢变得生疏,有些常在嘴里念叨的朋友渐渐在脑海中消失,有些昔日火热的关系一点点变得冷淡。
所以大家一方面抱怨渐渐地变得没了朋友,一方面却又把原因归结到疏于联系。
但真正过硬的朋友关系,并不会因平时的疏于联系而变得淡了。
我有个发小,从小玩到大那种。等上大学了,我去了首都,他留在老家上学。我们之间的联系就渐渐少了,也就是寒暑假回老家才会见上几面。再过几年,我也成家了,有孩子了,他也忙于工作,我俩之间的联系就更少,也只能在过年的时候见上一面。
但这似乎没有影响到我俩之间的关系,每次回到家,他都必来车站接我,而每次他出差去我所在的城市,我也是极尽地主之谊。最可令人感动的是,由于我常年在外地,有时候家里父母需要帮个小忙的,他总是尽心尽力地帮家里办好,甚至比我自己办还让人放心。
虽然平时不怎么联系,但需要帮忙的时候。只需打个招呼。
由于在北京上的学,北京有一些玩的比较好的同学。每次出差去北京的时候,都会通知下他们,他们必定会热情款待。有一次休年假,带着老婆孩子去北京度假,结果从订宾馆,出行,相应安排,这几个同学全都帮我弄妥了,这让我大受感动。大家都忙于工作,照顾孩子,平时也没有多少联系,可是这来一次,大家都热情如旧,多少有些出乎我意外。
当我觉得他们招待太过热情了,有个同学的回答是:“我们去你那,你不也一样的如此招待吗。”想想,的确如此。
这种有空却也没常联系的朋友同学之情,似乎并没有随着距离增大,时间流逝而有所减弱,那这种感情的联系纽带是什么呢?
那就是一种共同的联系经历。比如我那个发小,小时候我们住着很近,一起上学放学,一起周末去他家玩游戏机。一起打闹,一起去天台玩耍,甚至一起在天台烧火玩。我们也一起挨过老师的骂,也一起被其他同学揍过,所以有过共同的痛苦和快乐经历。
又像我北京的这些同学,都是一个宿舍住过,一个实验室待过,一起野外实习,一起睡大通铺,一起去网吧包夜,一起逃课,一起打球,一起喝酒的。大家有太多的共同经历,饱含了太多的感情。
那种感情又不牵扯太多的利益往来,所以纯粹。
有一种情谊叫做“不打电话,不发消息,有事才联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