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推荐了无数个关于写作的书,那么今天我要继续推荐,今天要推荐的是《写作课》
也许我写的没有作者好,甚至很low,但没关系,我还有充分的时间,我还在努力。下面这一大部分来自《写作课》里的内容,有些是从一章里摘出来的,我认为比较好的内容,作者在文中写到:
1、在刚开始写小说时,我也会无所适从。我喜欢写小说,因为它能表现出意识层面的微妙变化和道德层面的细小差别。
2、除了对用词敏感,学校的学习还使我明白,要想写出好作品必须有所追求,要最大限度的关注描写对象本身。因此,作家至少还要具备深刻的洞察力、客观展现细节的能力、有所保留的叙述能力,最好能再写点儿反讽。这样才能有效传达抽象情感。别把写作素材局限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写自己不了解的”有时也不错。但也不要先入为主地认为自己的生活过于微不足道、枯燥无聊,从而排除在小说素材之外。
3、写作需要臆测、直觉和想象,纪实作品亦是如此。比如记着依照不可名状的感觉,先采访矮个子士兵,再采访高个子士兵;科学或历史类作家可能会诉诸他们对文字特有的直觉;回忆录作家会按照自己的需要来挑选时间、事件和人物等素材,没有既定的章法可循。对小说家来说,他们也不必为现实生活所约束,可以凭空创造人物和事件。即使以真实事件为蓝本进行创作,也大可改变事件结局,精简某些人物刻画和事件描写,记忆模糊的地方可以主观创造。虽然真实的事件震撼人心,但小说家不必对事实亦步亦趋,要大胆发挥想象力。小说的魅力就在于亦真亦幻,比如房子的后门敞开着,你想不到究竟什么东西会钻进屋里。(“我打开了后门……”)
4、小说家要特别关注那些出乎意料、不合常理的灵感,也不要轻易放过那些令人不快或尴尬的想法。
5、踏上写作之路(不论是小说还是回忆录)的作家都要在某种程度上处于非理性状态,重视冲动和直觉。必要让自己卸下心防、身心轻松,才能写出好作品。创作过程中,也尽量不要囿于写作指南、规则和方法论的条条框框。
6、但好的作品也并不仅仅源自作家思维里那些重要但却未经整理的好点子,如果只能这样,这部作品可能会令人觉得费解、缺乏逻辑,甚至自相矛盾。这样的作品并不是好作品。既不能让写作方法和规则扼杀灵感,又不能毫无作为地等待灵感降临,这就是写小说的难处。很多作者都很随性,“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但这样的作品往往会流于陈词滥调、杂乱无章。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创作起来毫不费力—反正我是没有这样的天分,或者说大部分人都没有。
7、作家还要具备在感性和理性之间快速切换的素质。有时我们需要松弛下来、不囿于规则,放任想法倾斜而出,不理会来自外界或自身的批评,进入“半梦半醒”的境界,如同刘易斯.卡罗尔描述爱丽丝看到白兔时的状态。只有这样,潜意识里的想法和信息才会跃然纸上,而这些东西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是无从寻找的。
8、因此,作家要逐渐学会开诚布公地表达,而不是武断地自我批判。一旦习惯于自我的批判,就会对写出的内容不停删改,创作很容易因此而终止,即使有所进展,写出来的东西也会缺乏生命力,乏善可陈。
如果还是担心所谓“批评”,大可以先保密一段时间。一旦确认所写内容暂时不会公之于众,就会无所顾忌地创作,既不怕自己尴尬也不怕惹怒他人。把这份不甚完美的文稿妥善保存,静待一段时日逐渐或惹怒读者。其实很多情况下,即使作品真的惹怒了读者,也与我们预想的原因不同。
不过有时候,我们还是需要把内心的批评家请出来,仔细审视、反复推敲已完成的内容,以确保作品清晰明确、简洁凝练、铺陈自然。此时,最重要的是作品的基本面,而不是那些锦上添花的东西。然而在此过程中,还是要时不时地进入“半梦半醒”之境,唤起一些新想法。如此反复。
最后我想以《写作课》中的一句话结尾:“作家须抱有大无畏的精神进行文字创作。不妨大胆假设: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希望每个努力写作的人都能有属于自己的明天,谢谢观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