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拼在一线城市的年轻父母,你的孩子感谢你

拼在一线城市的年轻父母,你的孩子感谢你

作者: 学习项 | 来源:发表于2017-04-22 23:16 被阅读0次

前阵子,老弟的高中同学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硕士毕业,回国就职于深圳某建筑设计公司。他的家人忙不迭地帮他置业,卖掉老家3套大房子,凑足了深圳1套二居室的首付。他们觉得很值,理由是“为下一代考虑,一线城市的教育不一样”。

无独有偶,闺蜜的大学同学在上海工作9年,至今过着潇洒的单身生活。家人多次威逼利诱,都没能劝她回到苏南老家,她的理由是“为下一代考虑,以后小孩不用学得那么苦。”

我对北上广深新市民为“下一代考虑”的意念之深,深感敬佩;对“一线城市孩子学习不苦”的说法持怀疑态度;但对一线城市“教育不一样”的判断,不能赞同更多。

个人的体验:一线城市的教育明显领先二三线。触及某个方法、嗅及某个趋势,一线比二三线至少早6年。 打趣点说,某种新奇口味的咖啡,会最先出现在一线,6年后才会在二三线流行开来。

01

据《南风窗》杂志“调研中国”公益项目官网显示,到2016年底,已累计有8000多支学生团队申报参与过该项目。没记错的话,8000多里的第一支是老同学们。记忆飘回大学二年级,那是我头一次接触田野调查、明白怎么拿一手资料,同学们在安徽农村“两脚泥”、被狗追、与村干部周旋;老师带着我们熬通宵写报告……

同年暑假,电视里播的一部短纪录片吸引了我的注意。片子讲的是北京某中学的学生作城区光污染调查的经过。四五个初中生连续多天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用专业仪器测量夜空亮度,分析比对数据,建立亮度分布模型,找出影响因子……暂且不论调查结果,调查的方法和过程太有专业范儿了。(现在回想起来,更让人感慨的是,那四五个学生家长自愿轮流开车载着孩子满北京城跑,满脸乐呵,旁观着孩子们在霓虹灯下记录数据的画面。)

现在的初中生已经这么厉害了?当时随即问了亲友家的两个初中生,和我的经历一样,没有听过这套方法,也没有参与类似的活动,直到6年后上了大学,才明白什么叫“调查”、“实验”。

抛开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的差异,单讨论接触专业研究方法的时间点,纪录片里的孩子比三线小城的同龄人早6年。

02

再说说趋势判断。多年前在传播学界知名学者李希光教授讲座现场听到的趣闻:他发现,一线城市的父母已经舍不得让孩子学新闻专业了,这些父母口口相传的是,报社记者终日奔波、熬夜码字、节假日全无,且薪酬行情有走低的趋势。李教授的这一说法让台下来自二三线城市的学生们(包括我)一脸蒙圈,大家都曾以为这个职业像家乡的老师亲友极力推崇的那样——“光鲜体面、收入丰厚”。

毕业后,进入传统纸媒的同学们时有交流。“这儿是把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口用。”“前辈说,纸媒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终日奔波、熬夜加班,收入下滑……一切就像一线城市父母“预言”的那样。

等这批年轻人工作两三年,因为各种原因转战新媒体、互联网后,二三城市的风向才扭转过来,家长们现在再也不认为“当记者”是桩美差了。

不讨论个体的志趣和禀赋,单论嗅及某个行业潮水方向的时间点,一线城市的家长比二三线早6年。

03

上周去北京出差,路过首都图书馆,进去瞧了瞧。电梯里,十来岁的小姑娘跟同伴说:“我要好好学习了,再不学习就落后了……”亲子阅读区,我见到了海量的经典绘本,一个年轻爸爸在给两个孩子轻轻念着故事。上网区,一个青年戴上眼罩安逸地窝在沙发里小憩。图书馆按文史哲、法律、外文……分层,另有整整一层“信息公开”区。像这样的图书馆,不知道又领先二三线多少年?

以上均为我在生活中遇到的实例。“早6年”只是个人的经历和观察,不是什么大数据统计的精确数量。但 “早”这个基本判断应该是没有疑义的。

看到这儿,一线城市的年轻父母可以宽慰一下了,房子贵、路上堵,可是想想能为孩子赚到6年时间差(信息差),那些辛苦还是很值的。

二三线的你也不用急,和谐的家庭小环境对人的影响不亚于大环境。想知道如何消灭时间差?

回答“时间差”这个问题前,不如先思考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到底差在哪?“包容”与“公平”,因为这两点,一线聚集了更多的优秀人才、更丰富的资源。

但是感谢互联网教育和高铁建设,对于个体而言,生活在二三线,同时保持“一线”的敏锐度也是有可能的。和孩子一起广泛的阅读、经常外出旅行、结识更多的朋友,要作重要决策前,也不妨付费问问一线城市的领域专家。

多年前,“麦子”写的一篇《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曾引发了亿万网友的共鸣。如果单纯地讨论“喝同一杯咖啡”,也许只需要6年,又也许在将来,可以是更短的时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拼在一线城市的年轻父母,你的孩子感谢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mre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