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行与宴坐是禅修中最重视的两个方法,而经行的方法有多种,一种是传统禅堂里的,一下坐,就快步行走,右手大度甩;一种是南传禅法的慢步经行,专注力在脚上,左右脚的起落;一种是以散步的经行方式,就是不快不慢,没有像禅堂里的那么快,也没有像南传的那么,而是不急不慢。
那么这三种的经行方法对于禅修修止观有什么作用,用什么不一样的效果呢?
传统禅堂是那种快步经行,可以快速地促导身体的血液循环,可以快速地缓解腿疼的症状,这种快速经行的方法好处就是可以拉开你腿的韧度,可以让你的腿延长痛的时间。比如之前坐十五分钟,腿就痛了,通过这种快速的经行,你的腿可以延长到三十分钟乃至四十分钟才会痛。它的不足点:当你通过这种快速经行后,又回到座上坐,心就不容易静下来。血液往上涌,如果这时候,你把专注力在头上或鼻端,容易引起头痛,身体不适等。如果长时间如此,也有可能会引起上火烧坏脑神经,变成精神病的。这种现象在禅堂里还是有发生过,说某某人坐禅的时候,走火入魔了,精神不正常了。禅修是修行通往解脱,证悟空性,般若智慧的必经之道。就是因为禅修对修行非常的重要,所以禅修者要禅修首先中要学习经论,好多人就是在禅修过程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自己对于经论的学习不够,身边又缺少善知识的引导,自己不认真学习教理,急着要修行,想要成就。最后出现问题,变成神经质的想象大有存在。
另一种是南传的慢步经行,左脚慢慢地抬起,慢慢地落下。这种经行的方法,好处可以令你容易得止,南传的禅法偏重与修止。对于初学者而言,心容易静下来。不足点就是:对于初修禅者,腿这一关都不容易过,多多少少都会腿痛,而且这种慢步经行,血液的循环很慢,这样回到坐上,血液循环慢,腿就容易麻痹,容易痛。比如之前你坐十五分钟腿才会感觉到痛,但是这种漫步经行之后,你回到座上坐,五分钟或不到五分钟腿就疼了。
以上这两种经行方式,各有利弊。第三种的经行方式,就是不快不慢,由于这种方式,一般被是为跟散步形式一样。散步是一种运动方式,不是经行禅修的方式,一般指导禅修的老师不采用。但是在妙境长老依着《瑜伽师地论》中的教导方法,他指导经行的方式就是采用这种不快不慢的形式,所以导师在带领我们禅七时,就是采用这样经行,专注力在脚底,血液的循环处于平和状态,回到座上,不容易上火,腿也不容易痛,心也容易的止。
其实这三种经行方式,三种可以结合在,在生活中,现在上班族的人很多,很多都是对着电脑工作,一坐就几个小时,腿也容易麻,也容易腰酸背痛。这个时候起来适合运动一下,最好的方法就是去一块空地,或草坪或活动空间大点的地方,快速经行,越快越好,脚迈大步,手大度摇动。这样十分钟身体上的那些症状就消失了,气血冲上来,这个时候人心情容易兴奋,如果回到工作,无法专注工作,心很难平静下来。所以这时候不要急着回去工作,而又开始采用慢步经行的方法走十分钟,越慢越好,把气血降下来,心恢复平静后。又以不急不慢的形式徒步回去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这个时候身体之前出现的麻,涨、酸痛的症状消失了,之前由于这些症状令心不舒服,不安住,现在心也舒服了,心也静下来,也能安心投入工作当中了。
经行的好处很多,对于好乐禅修者,经行比在座上坐更重要。经行容易把身体四大调和。禅修经行配合,静坐半小时,经行一小时,这样身体更容易调和,如果每天坚持两个小时经行,有时比一天在座上坐三四坐的时间效果还好,坚持每天经行,时间长了更容易得止观。
经中记载佛陀每天旁晚都坚持经行,无论刮风下暴雨,佛陀都坚持经行一定的时间才回房间里休息。在我所认识的善知识中,师父也是每天坚持经行,不管有多忙多累,他每天都坚持近两个小时的经行,就是以不快不慢的方式经行,这种方式跟平时走路没有什么样。所以这种方式不被称为是经行,而是常说的‘散步’,其实‘散步’也有不一样的。对于一般没有禅修经验的人,对于佛教的经行理念不理解的,就是跟一般人一样散步没有什么两样。但是对于禅修者而言,以这种方式,用上观修止观的方法,是可以达到调和身体,令身体四大调和,心容易静下来。所以经行对于禅修,对于调伏烦恼,令心平静,是最好的入手方法。因为宴坐,初学者不容易坐的住,腿也容易痛。假如没有人指导,也容易出问题。所以禅修中,经行是其必要的前提条件,要是懂得经行中用上止观的办法,对于宴坐禅修,心更容易得定。
以上谈说经行的几种方法,是末学在学习《瑜伽师地论》过程中,听过妙境长老讲关于经行的方法,在加上我们的导师要求研究班的学生每天早晚静坐一支香。在三年的学习与配合禅修实践,还有每年学院安排导师到女众部举办一次禅七法会,三天或七天的禅修,带领大家一起禅修。通过这样的一种禅修的经验体会,另外自己也参加过南传的内观禅法十天的体验,而总结出自己对于经行方法对禅修重要意义的一种想法。希望能够对大家有帮助,如果文中有对于经行方法谈到不妥指出,愿善知识指正修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