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03
夏文华、柯大君夫妇是世界著名微生物学家、地质学家,也是一对天文爱好者,对火星探索抱有极大兴趣。
从火星上采集回来的矿物样本中,科学家们发现一种新的微生物,夏文华把它命名为“火星新微子”。
“火星新微子”不仅具有两套免疫系统,还是一种雌雄同体的微生物,类似于海蛞蝓这种动物与植物的混合体,是第一次在类行星上发现的第一种可生成植物色素叶绿素的微生物。
研究表明,海蛞蝓是动物界一位绝顶聪明的“偷窃猎人”,它海底栖息,身体裸露,以藻类为生。看上去从其吃掉的藻类身上获取了令这种技能成真的基因。利用“窃取”的基因,它们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植物利用这一过程将阳光转化为能量。
“火星新微子”就具有海蛞蝓一样的特性,自身基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将阳光转化为能量。
这一发现,让夏文华感到十分吃惊。他想,是否意味着,火星上存在过像湖泊和河流一样的环境,有藻类生物群体生存,再大胆设想并推论,火星上存在生命不是难以置信,而是事实,人类科学探索火星的目的,就是有一天登上火星,繁衍生息,这一成果必将引起世界科学界的巨大轰动。
“同学们,你们可以无限想象一下,当地球上70亿人口,不再为粮食争夺而发生战争,依靠太阳进行光合作用,就可以获取自身活动的所有能量!”夏教授给教室内30多名学生描绘未来人类的发展前景,引起哄堂大笑。
“夏教授,这一天真的会到来吗?”一位名叫米勒的欧洲留学生女孩好奇地提问。
“相信科学,真的会有那么一天,人类就会与日月共存。”夏教授用耐心而肯定的语气回答。
“夏教授,世界上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这些人要移民火星吗?我们在学校学习还有什么意义?人类生存还有什么意义?”来自非洲大陆的大男孩史蒂文表示质疑,并大声说话提问。
“夏教授,问一个问题,有一天,人类不需要从粮食中获取能量而很好生存,到时候,还会有国家吗?还会有剥削和压迫吗?美元还有用吗?西方国家会答应吗?”站起来提问的,是一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二十几岁的年龄,大高个,他叫阎兆雄,文质彬彬,风流倜傥,金丝边眼镜下,隐身着一双明亮狡黠的眼睛。
阎兆雄是A国安插进滨海学院的一名情报局特工人员,目的就是监视像夏文华这样优秀的亚裔科学家和学者,一旦他们有新的研究成果和新的发现,立刻通知A国情报机关,防止这些具有世界领先的科学技术流出A国,而只能由A国或者他们朋友圈里面的同盟享用,用以独享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独霸天下。
这些为什么,应该是政治家们所考虑的问题。
夏文华教授暗暗思考。
一连串“为什么”等问题,实在让人是烧脑,让夏文华教授也措手不及,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夏文华想,这项技术,如果被别有用心的国家或者利益集团所控制,进而作为争夺世界霸权,奴役世界人民的工具,我们这些科学家岂不成了人类的罪人。
对这个红色星球——火星无休止探索,究竟会给人类带来的是福祉,还是灾祸。
人类历史大多始于农耕文化,从那时起,存在于地球上的人类与火星关系源远流长。古希腊人把火星作为战神阿瑞斯,而在北欧神话里面,火星是战神提尔。而古罗马人继承了希腊人的神话,将其称为"战神玛尔斯”。
可是在希腊人之前,古埃及人曾把火星作为农耕之神来供奉。
可见,火星与粮食的关系非同小可。
夏文华想,莫非是火星对人类的眷顾和拯救,让人类不在因为粮食问题而发生战争,不在因为粮食问题而饥寒交迫。
然而,在中国东方文化中,火星并不是让人羡慕和待见的星球。火星在中国古称"荧惑星”,火星呈红色,荧光像火,在五行中象征着火。它的亮度常有变化;而且在天空中有时从西向东,有时又从东向西运动,情况复杂,令人迷惑,所以中国古代叫它"荧惑”,有"荧荧火光、离离乱惑"之意。
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对火星无休止探索,究竟会给人类带来的是福祉,还是灾祸。
每每想到这个问题,夏文华教授也感到不寒而栗起来。
(小说纯属虚构,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