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表现得越积极,内心越消极。内心越自卑,表现得越自信。越强调什么,内心越缺乏什么。
越不敢失败,越追求成功。知道失败的价值,就不会在意是否成功。
不知道什么是好文章,就会追求写好。真正知道了什么是好,就不会在意好不好。
②不管引用和观点都要新颖,否则是没有价值的。
中年人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应该感悟出深刻的观点,而不能像学生那样引用人人知道的话,写人人知道的道理。
中年人的智慧来自对痛苦的感悟,经历痛苦多,参悟的机会多,得到智慧的可能性就大。
大师就是经历痛苦最多最深的人。痛苦多不一定智慧多,但是得到智慧肯定离不开痛苦。
③只有发现自我,活出自我,才能放下自我。
很多人都没有发现和活出自我,所以谈不上放下和超越自我。
修行就是发现和超越的过程,发现就是超越,完全展开自我就是完全实现自我,实现就是超越。
修行与自我看起来很冲突,其实本质是完全一样的。
④花语松林:“周老师,我有个疑问。我对理财投资,评职称升职这些一点没有兴趣,在别人眼里不求上进,无欲无求,不会未雨绸缪。
这样活着是不是真的是没有追求?修行就是为了无欲无求吗?”
周:“有人追求物质,有人追求精神。有人追求外在的成功,有人追求内心的充实。你有追求,只是和许多人追求的方向不同。
你更注重精神和心灵,这种追求更容易幸福,也是心态好的体现。
相反,过于追求物质和外在的丰富,其实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修行也分很多层次(境界),并非完全无欲无求。
修行讲究‘福慧双修’,‘福’就是物质的、有形的、世俗东西,‘慧’就是大智慧,精神的、意识的、本质的、无形的东西。
‘福’和‘慧’要兼顾,都很重要。
成佛了,可以无欲无求,什么都不用想。但是菩萨却必须入世,度众生,承担责任,该提起的提起,该放下的放下。如果一开始什么都不想,既不现实,也不正确。”
花语松林:“感谢老师指点迷津!和身边同事朋友聊天,他们都聊买股票基金,考证,升职加薪,说是生活压力大,不得不考虑这些。好像显得自己特别不合群。”
周:“我也和你一样。
我们不是不合群,我们要合的群不在身边。
每个人本质都是孤独的,有些人性格外向,显得比较爱热闹,似乎合群,其实本质还是非常封闭的。合群只是一种表象,不是真相。
按照自己的个性生活,不合群就不合群,没有必要强迫自己非要合群。”
花语松林:“当然我生活在大城市,也有房贷压力,也有两个孩子要养,也不是说完全无欲无求,不追求物质财富。我跟钱也没仇恨,越多越好。
我只是觉得没必要过度追求物质财富和外在的东西,把自己活得那么累,压力大小完全在于自己的心态和生活方式。”
周:“完全赞同你的观点!
我们需要的物质是很少的,很容易满足。但是我们贪婪常常很严重,不容易满足。
贪婪源于恐惧,贪婪不是上进心,而是一种严重的恐惧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