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17)
不变的存在(续)
我们的体验是,深度睡眠仅仅是意识的无时间存在状态,它不会出现或消失。
当梦境世界出现时,那存在于深度睡眠期间的,或者不如,说那作为深度睡眠而存在的,是否会消失?
不!梦境世界仅仅出现于深度睡眠之中,也就是,出现在这无时间的意识之中。
当清醒状态下的世界出现时,那作为深度睡眠而存在的,是否会消失?
不!清醒状态下的世界,仅仅出现在深度睡眠之中,出现在这无时间的意识之中。
从深度睡眠到做梦状态的过渡,再到清醒状态的过渡,是无缝的。事实上,这根本不是过渡。这只是清醒状态下的视角所假设的过渡,在其中,一个独立实体似乎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
然而,从意识的视角来看,在它自己永恒存在的实相中,不存在过渡,只有一条不断改变的表相之流,有时完全没有表相。
那深度睡眠状态,无时间的存在,不会为了让做梦状态和清醒状态下的世界出现而消失。它仅仅如其所是,始终存在,与此同时,采用了做梦状态和清醒状态下世界的形式。
没有人睡着,也没有人醒来。
从清醒状态的角度来看,深度睡眠是一种状态。从深度睡眠本身的角度来看,它是无时间的存在。
***
时间从未存在
我们所拥有的全部只是体验。
头脑只是对头脑的体验,身体只是对身体的体验,世界只是对世界的体验。
我们概念化了头脑、身体,以及存在于外部的世界,并认为它们是独立于体验的,认为它们不被体验时也是存在的。然而,这样的头脑、身体和世界从未被体验过。
这样的体验也是不可能拥有的,因为一旦有了这样的体验,根据定义,它将落入体验之中,因此,不再是体验之外、与之分离或独立的。
体验是头脑、身体和世界的基本组成部分,而意识是体验的基本组成部分。
如果将体验从头脑、身体和世界之中消除,它们会是什么样的?
如果将意识从体验之中消除,它会是什么样的?
~~~
所发生的每一个体验始终都发生在“现在”。事实上,过去和未来从未被真正体验过。关于过去和未来的念头和意象被体验到,但它们始终出现于“现在”。
事实上,时间从未被体验过。只有“现在”被体验到。时间是一个概念,虽然是一个有用的概念,但它不是一个体验。时间的概念是一个体验,但时间本身不是。
“现在”是永恒存在的。可曾有一个时间不是“现在”?“现在”不是一个时刻。一个“现在的时刻”从未被体验过。
一个“现在的时刻”意味着一个无限短的持续期限。持续期限意味着之前和之后,过去和未来。“现在的时刻”通常被认为是无数这样的时刻中的一个,这些时刻无限期地连续出现。
时间的概念被创造出来“容纳”这些表面上的时刻,这些时刻被认为是在时间之中出现的。时间本身被认为是“永远”存在的,不受表面上体验它的意识的影响。
然而,如果我们探究自己的体验,拒绝承认与之不直接对应的概念,我们就会清楚地看到,这种时间模型根本不能反映其本质。
所有的体验都是“现在”,而“现在”是永恒存在的。
然而,语言受到关于时间和体验之抽象且错误观点的制约,因此,不可能用它来传达我们体验的实相。例如,用术语“永远存在”来描述“现在”,但“永远”已经意味着持续期限,而“现在”意味着过去和未来。
“永恒”一词被用来表示这个“永远存在的现在”,虽然它已经与无限的时间联系在一起,但在其原始含义中,它可能是最接近于表达“现在”的即刻性和实相的词语。
抛开它与想象中“时间”的虚假联系,“现在”只是如其所是、无时间的存在。
当一个体验呈现时,正是“现在”采用了该体验的形式,它即是那个体验。
当客体消失时,“现在”仍然如其一直所是,存在,意识。
“现在”是所有体验的实质和容器。
时间,剥离了持续期限的假相,即是意识。
意识通过将其自身的连续性赋予客体,而创造了时间的表相,然后,忘记了它做过这件事。
然而,正如意识选择遗忘自己,它也选择记起自己。意识停止假装为不同于自己的事物。它从客体中撤回了自己的投射。
它将自己还给自己。
~~~
每当意识停止采用头脑、身体和世界的形式时,它就再一次将自己认知为存在。
事实上,它始终都只是在认知它自己——即使当客体存在时。只是现在,存在之透明玻璃不再被表面上的客体性染色。
自我认知的这些“时刻”,没有客体化内容,因此,是无时间的。它们不会在记忆中留下任何痕迹。
客体表相之间的这些“时刻”——无论这些表相是念头、意象、感觉,还是感知——被认为是体验之流中出现的、持续期限很短的间隔。
然而,这种表述是对头脑的妥协,头脑只能从客体的角度思考。这是意识给自己的暗示,提醒自己它的真实本质。
一旦意识通过思考使自己确信,它出现在时间和空间中,并且时间和空间不是它自身的表相,它就会认为这种信念是理所当然的,是真实的。意识让自己与这种信念紧密相连。
所有随后的表述都假定了时间和空间的基本现实,当意识通过思考创造出自己的意象时,它是根据这种新的信念来创造的。因此,有一种观点认为,意识是时间和空间的无尽基底中,客体之流间的短暂间隔。
事实上,正是客体短暂地出现在无尽的意识基底中。
正是客体的出现,暗示着时间和空间的幻相。当客体不呈现时,没有时间和空间的无限延伸。它就是存在,先于时间和空间。
在不二教导中,有时建议人们留意感知之间的这些“间隔”。这些间隔毫无疑问是存在的,因为如果没有它们,一个念头或感知就永远不会结束,另一个也永远不会开始。
然而,这些间隔并不具有时间中的持续期限,因为在感知之间没有时间。
如果以头脑形式呈现的意识确信它不存在,有某种东西丢失了,有某件事需要完成,或有某件事物需要找到,以便回归自己,那么,将注意力转向这些感知之间的“间隔”就是非常强大的。
意识认为它不存在,它需要找到自己。它已经忘记了,“时间和空间独立于客体而存在,是体验的基础”是一个概念,而不是体验。
起初,这个“间隔”被认为是一个空白的客体,一个“空无”。然而,以这种方式设想自己,意识只是在头脑中创造了一个尽可能接近自己的东西,因为意识无法把自己想象成不是客体的东西。
这给了它一些可以寻找的东西,一些没有属性的东西,但似乎出现在时间和空间中,在这个阶段,这仍然被认为是绝对的真相。
意识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精微的客体,它可以转向它。它还不知道,它已经是它试图给予自己的注意力。
它还没有清楚地看到,从客体上移开的注意力已经是意识,存在本身了。因此,它自作自受。它寻找自己。
意识永远不可能以这种方式找到它自己,因为它不知道,它已经是自己了。
然而,在尝试用头脑去观察非客体这一不可能的任务时,意识不知何故破坏了它看向 “外部”和“别处”的习惯。
当头脑试图看到或触及那无客体之处时,它就消融了。寻找失败了。它被破坏,而不是实现目标。
事实上,并不是头脑消融了,相反,意识——通过将自己认同为身心而采用了有限独立实体的形式——解除了这种身份认同。于是,它认出了自己,了悟到自己,记起了自己,体验到自己——不是在头脑的伪装下,而是直接且有意地。
意识了悟到,它没有接收到注意力,它给出注意力。随后,它了悟到,它没有给出注意力,它就是注意力。
注意力是对客体的意识。当客体消失时,注意力只是保持它原来的样子,即:意识。
意识已经是它转向的每一个客体的形式。它显现为那个客体,同时,见证着它。
它认出了它自己。
***
未加掩饰的实相
无论当下体验的特征是什么,它的实相是什么,它的本质都是存在且不变的。
实相不是在未来某个场合可以获得的东西,它也不依赖特定的环境。无论实相是什么,它每时每刻都存在。
这体验是真实的。这体验是真实的。这体验是真实的。
这些体验中的每一个在客体化方面都是不同的,尽管差别很细微。但是,每一个体验的实相,每一个体验的存在性,都是相同且永存的。
体验的不变特征掩盖了它的实相,与此同时,体验的存在性,即是它的实相。
一个体验中出现的那一部分,既掩盖了,也表达了一个体验中没有出现的那一部分,然而,它是存在的。
每一个体验似乎都既掩盖了实相,也揭示了实相。
~~~
体验,作为表相,一直在改变,也会消失。体验,剥离了表相,被揭示为存在。
每一刻,表相都在改变,也在一个接一个地消失。表相每一刻都在消失,揭示了存在的连续性。
存在如是,既在表相背后,也在表相之中。
在所有体验中闪耀光芒的存在,在我们自己之中被称为“我是”。
在世界中,它被称为“它是”。
我们与万物共享我们的存在。
***
我们就是我们所寻找的
意识是体验的原初事实,也是与之最密切的。
我们过去、现在和将来所拥有的每一个体验,都是被这个意识体验的。
冥想只是有意地安住于这意识的存在中。
这非常容易,因为我们已经是那。事实上,它不可能是别的任何事物。
在冥想中,我们只是保持如我们所是,保持我们一直以来的样子,我们也允许头脑、身体和世界如其所是。
头脑、身体和世界,无论多么平静或激动,只有这见证之意识存在时,才有可能呈现。
没有什么能够掩盖意识,没有什么能够掩盖这见证之存在。
无论念头是否升起,无论注意力是否明显被念头、身体的感觉或世间发生的事转移,都无关紧要。只有意识存在时,才有可能拥有这些体验。
头脑、身体和世界没有掩盖意识。它们象征着它,揭晓了它,表达着它。
在冥想中,头脑被允许如其所是,不需要改变它,不需要把它变得平静,不需要停止念头,也不需要让念头变得积极。
我们只是保持如我们所是,允许我们的体验每时每刻呈现为所有不同的样子。
如果我们发现自己只专注于体验的一个方面,例如:如果我们全神贯注于世间的一个想法或某件事,这通常意味着,我们正试图摆脱或抓住那个客体。我们要么喜欢它,想要保留它,要么不喜欢它,想要摆脱它。
然而,一旦我们明白,客体的得失并没有以任何方式暗示着意识的得失,我们就回到了我们的大我,回到这个有意识的存在。既然我们已经是那,这就只是意味着,我们有意地回归了那里。
我们似乎回归了那里,但事实上,我们只是有意地待在那里,我们安住于那里。
体验被允许流动。它被允许活动和改变。如果我们发现自己在试图操纵它,没关系,这也是当下体验的一部分,允许它存在。
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层阻力“我不喜欢”逐渐消失,但这不是冥想的目的。
冥想是没有目的的。目的已经实现了。
我们已经是我们的本质了。我们已经是我们所寻找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