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问说的反移情在心理咨询中的正面作用,本文来聊聊早期精神分析理论,对反移情的认识。
在精神分析的早期发展阶段,人们通常会把分析师或治疗师看作是一个没有任何色彩的空白屏幕。
在这个屏幕上,患者发现自己的以往生活中种种未能解决的情感冲突。咨询师在治疗过程中充分发挥镜子的功能,清晰客观,无分别。
能真诚地展现出来访者的倒影和潜意识。在很多地方都提到过类似的镜像功能,心里有什么,就会在这个世界上看到什么。
到了1950年以后,我们越来越认为,治疗师对来访者的反移情是治疗的一种重要信息来源,要加以深入的思索与利用。但问题是,反移情来自哪里呢?
在有关精神分析的文献中,有三种有关反移情的不同观点:
扭曲的镜像
第一种是经典的弗洛伊德学派,它认为反移情来自心理治疗师的人格,特别是其未能解决好的冲突。
由此,治疗师没有对这些冲突进行很好的分析和理解,它会干扰治疗进程。由此,反移情空白屏幕上的一种扭曲图像。
咨询师和治疗师是同一个意思。因为精神分析最早是医生发明的,医生他会把对方看作患者,所以说是治疗师。
但是心理咨询更多的把求助的人称作来访者,与之对应的是咨询师,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只是不同行业的一种称呼。
唐玄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只是人不像镜子那样,镜子是完全平整的,而人不是。
人的性格是根据不同成长环境,生长出来,有不同的应对方式,所以在做镜子,照一个人时,除非是佛陀,圣人像王阳明那种,做到完全的清晰客观无分别。
而我们一般人,有自己的性格,源自不同环境下的应对方式,在平时是很好的,但是在做镜子的过程中,会出现扭曲,也就是他会放大某一点,缩小某一点。
由此,咨询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了解自己。会习惯性的放大哪一点,缩小哪一点,来访者更需要哪方面的帮助,我适不适合做他的咨询师,如果不适合,那么会转介给哪一类型的咨询师,对他更有帮助。
反应
第二种观点是把反移情解释为治疗师的一种反应,即治疗师对患者与他们相处的独特方式的反应。
由此,治疗师所体验到的与患者或病人有关的情感,是了解来访者人际关系或内心世界的重要线索。
这是非常经典的一种治疗方式。在咨询中,来访者会愤怒,会有情绪。一般一个人对你发脾气,你可能会跟他吵起来,你可能会置之不理,可能也会心情不好。
但咨询师不一样,有一部分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情绪有一种非常另类的理解。在咨询关系中,来访者愤怒,这是一个很好的进步,证明关系在深入。
证明治疗联盟在稳固,这是非常值得开心的事情。证明治疗是有效的,在慢慢的缓解他的状态。
也有人会把他的情绪理解成一种展示。他在告诉咨询师,他出现了什么症状。把这种症状生动地展现给咨询师看。
如果在我的咨询里,来访者从原本没有产生情绪到产生情绪了,那这就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就证明咨询有了进展。
也有可能来访者原本是情绪激烈、高涨,整个人是一种特别紧绷的战斗状态。那能让他的情绪稳定下来,平静下来,这也是一种进步。
每一个来访者都是独特的,每一个咨询师也是独特的,他们一起面对问题,创造解决方案。擦出什么样的火花,有什么样的效果,都是一个未知数。一个待开启的空间。
共享空间
第三种观点认为,反移情是由来访者和治疗师两个人共同创建的一个共享空间。
心理学认为,一种症状会在关系中形成,在关系中呈现,在关系中治愈。关系相当于两个人共同创造出来的共享空间。
在关系空间里,看来访者状态的呈现,探索他状态的形成,帮助他获得治愈。在这个过程中,移情与反移情织造。
咨询师的任务就是看到他的呈现,设定一套私人定制的解决方案。辅助方案落地,真正地改善他的生活。
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和觉察自己的反移情。咨询是一个共同成长的过程,一路同行一起见证。
无论怎样,一个训练有素的咨询师,都应该把反移情的觉察和处理,当作个人体验和成长的重要内容。
一种情绪,表面看上去微风吹过,实际上波浪滔天。当然是指我的情绪,看上去我只是微微表达了不满,实际上我内心的惊涛骇浪足以把理智的小船推翻。
看到和觉察自己内心的惊涛骇浪,和这些惊涛骇浪相处,更是和那个最本能、最本真的我相处。在这个过程中,看见自己需要什么,自己满足自己,自己做自己的心理咨询师。
心理学助人自助的原则,展现在我身上,我可以给自己带来更好的生活。
部分观点源自《心理咨询基本功技术》岳晓东,谢谢你的欣赏,欢迎留言咨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