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知识创新型企业》,野中郁次郎,1991年
1、在一个“不确定”是唯一可确定之因素的经济环境中,知识无疑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当原有的市场开始衰落、新技术突飞猛进、竞争对手成倍增长、产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的时候,只有那些持续创造新知识,将新知识传遍整个组织,并迅速开发出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企业才能成功。
2、知识创新并不是简单地“处理”客观信息,而是发掘员工头脑中潜在的想法、直觉和灵感,并综合起来加以运用。
3、企业不是一台机器,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机体。
4、知识创新型企业既追求创意,也追求理想,它激励着企业不断创新。创新的本质就是按照一种特别的愿景或理想来重塑世界。
5、在知识创新型企业中,知识创新并不是研发、营销或战略规划部门专有的活动,而是一种行为方式、一种生存方式。……人人都是知识的创造者……。
6、新的知识总是来源于个体。……个人知识最终都被转化成对整体有价值的组织知识。
7、知识创新公司的核心活动,就是将个人的知识传播给其他人。
8、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具有难以规范化的特点,因此不易传递给他人。用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的话来说,就是“知而不能言者众”。
9、组织中的知识创新有四种基本模式:从隐形到隐性、从显性到显性、从隐性到显性、从显性到隐性。
10、明示(将隐性知识转化成显性知识)和内化(用显性知识扩展自己的隐性知识基础),是知识螺旋式上升的关键步骤,这两个步骤均要求自身的积极参与,要求个人的主动投入。
11、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个人世界观的表达过程:世界是什么样的?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当员工创造新知识时,他们同时也是在重新塑造自我、企业乃至整个世界。
12、将隐性知识显性化,意味着寻找一种方式来表达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达到这一目的的最有力的管理工具之一,便是用比喻和象征性的语言来表达管理人员的直觉和灵感。
13、隐喻将两种差别较大的经验领域融合成一个单一的形象和符号。……“用一个短语表达两个概念”。由于隐喻在两件似乎不相关的事物之间建立了联系,所以它也带来了差异和冲突。……正是这种冲突激发了创造过程。当员工试图将隐喻的含义界定得更明确的时候,他们会努力调和其中的矛盾。这就是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第一步。
14、类比通过澄清一个短语中的两个概念是如何的相同与不同,把隐喻中蕴含的冲突加以调和。从这个角度讲,类比是从纯粹的相像到逻辑思维的中间环节。
15、知识创新的最后一步,是建立一个实实在在的模型。模型远比隐喻和类比来的直接,易于被人接受。
16、知识创新是一个通过隐喻、类比和模型,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
17、对西方管理者而言,“重叠”意味着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毫无吸引力可言。然而,建立一个重叠的组织架构,却是管理知识创新型企业的第一步。
18、重叠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激发频繁的对话和沟通,有助于在员工中形成“共同认知基础”,促进个人隐性知识的传播。……重叠的组织架构还有利于员工将显性知识内化,从而促进新显性知识在组织内的传播。
19、日本企业将产品开发作为一个重叠的过程进行管理,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职能部门共同从事一项工作。……当人们共同承担责任时,信息量便会迅速增长,企业创造和实现新概念的能力也大大提高。
20、实现重叠的另一种途径是战略性轮换,尤其是在不同技术领域之间……战略性轮换有助于员工从多个角度理解企业的业务,使企业内的知识更容易传播,更容易付诸实践。
21、自由获取信息也有助于实现重叠。
22、在知识创新型企业里,并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或专家小组单独承担创造新知识的责任。……都有责任创造新知识……员工贡献的大小,更多的是由他为整个知识创新系统提供的信息的重要程度决定的。
23、知识创新是三种职位的员工动态作用的结果。一线员工专注于特定的技术、产品或市场等日常工作,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公司业务的真实情况了。……管理者的主要工作就是引导人们从混沌走向知识创新,方法就是给员工提供一个概念框架,帮助他们归纳整理切身的经验。……高层管理者通过隐喻、符号和概念,来勾画企业的发展前景,引导员工进行知识创新。
24、当新知识在组织内扩散时,它的含义会不断的发生变化。……这种情况不可避免,由此导致的混乱可能让人担心。然而,事实上,如果企业掌握了有效的管理方法,这种差异和混乱完全可以成为新知识的源泉。有效管理的关键,就是……重新思考那些理所当然的事情。……当传统的知识范畴不再发生作用,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混沌是新知之母。
25、首席执行官们……的职责是清晰的表达出公司的“伞形概念”,即用高度概括和抽象的语言给出大的概念,表达看似相差很远的活动和业务之间的共同点,从而将它们连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26、公司愿景应该是开放性的,允许各种不同甚至矛盾的解释存在,强调这一点也很重要。初看起来,这似乎有点自相矛盾……如果愿景目标过于清楚,它就变得更像是一道命令或指示,培养不出知识创新所必需的高度个人认同。
27、团队……为员工提供一个共享的环境,使他们能够相互交流、不断对话、促进反思。团队成员通过对话和讨论激发新的观点……形成新的集体智慧。
28、佳能公司……的一名副经理说:“当人们的步调不一致时,会发生争论,很难将他们召集在一起。但如果一个群体的步调从一开始就完全一致,那也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29、作为小组领导,中级管理人员位于垂直信息流和水平信息流的交汇点,是连接高层的理念愿景和基层的混乱现实的桥梁。通过创造中间层次的业务和产品概念,中层管理人员介于“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之间,他们根据企业的愿景目标再造现实。
30、中层管理人员都将一线员工和高级管理者的隐性知识综合起来,将其显性化,并融合到新技术和新产品中。从这一点说,中层管理人员才是知识创新企业中真正的“知识工程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