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扶贫成效在不断凸显的同时,扶贫任务也是越来越艰巨。为了进一步压实责任,确保脱贫成果,打赢脱贫攻坚战,许多地区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其中,对于扶贫工作留痕这项内容大部分都做了不同程度的要求。
开展扶贫工作要求留痕有利于进行督促问责。一些帮扶干部、基层工作人员认为扶贫增加了自己的工作负担,存在思想上不重视、行为上不主动、工作中想应付等懒惰、懈怠的现象。要求工作留痕,便能够倒逼扶贫相关工作人员行动起来,通过走访、慰问贫困户,了解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和家庭信息,想出切实可行的帮扶对策,在不断补充、完善、丰富相关工作记录的过程中,助推扶贫工作取得实效。此外,通过工作记录,还能够对扶贫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同时,工作记录也是对扶贫开展不力进行问责的有效依据。
然而,工作留痕在实施过程中也显现出了弊端。一些干部为了省事,去开展一次工作拍几次的照片、签几次的字;一些干部将扶贫看作下乡放松的机会,一味地“摆拍”,对贫困户不管不问;还有的干部干脆将自己的贫困户全权“委托”给他人“代管”,自己根本不闻不问……这些现象都会使得扶贫工作留痕流于形式,无法起到监督的实效。此外,工作留痕需要对应填写许多不同的手册、表格,也使很多想干事、能干事的基层干部疲于填写各种表格、手册,身陷其中而没有精力和时间去思考有效的帮扶对策,无法做到精准施策。
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不但真实有效地记录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使填表、留痕更加规范,还大大节省了扶贫干部在工作留痕方面花费的精力,使“减负”后的干部能够将工作重心更多地放在为贫困户寻求脱贫对策上面,让脱贫攻坚更精准、更高效。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也在精准。将互联网+、大数据应用于扶贫工作中,让扶贫干部更多地将精力应用于精准施策上,让贫困户的需求能够得到精准对接并有效解决,助力我国2020年全面小康如期实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