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出乐观的孩子》时看到的一组数据震惊了我:美国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13岁的青少年中,几乎有三分之一的人有抑郁症状,抑郁症的趋势仍在加速,而且首次发病者的年龄越来越小。近几年关于抑郁症患者自杀的报道也让我深思: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不够乐观?
研究表明,孩子的悲观不是与生俱来的,受遗传,家庭氛围,教养方式影响。目前我们对遗传因素无可奈何,但家庭氛围和教养方式却可以改变一个孩子。马丁•塞利格曼在《教出乐观的孩子》一书中说:“孩子就像海绵,他们不单吸收你所讲的话,也吸收你讲话的方式。”对于同一件事情,父母不同的解释风格(对事件原因的看法)决定了孩子将成为悲观的孩子还是乐观的孩子。
比如:
孩子用了一个下午才完成了三页作业,经检查还错了几道题。你的解释是:
A.他总是这样马马虎虎,还不聪明。
B.他今天不想写作业,估计最近上课也有点不专心,需要和他谈谈。
当你采用A的解释时,你会和孩子大发雷霆,并且会严厉责骂孩子,“总是”、“马马虎虎”、“真笨“”等词语也会脱口而出。你认为孩子个性上有缺陷,事情的起因会继续下去,下一次作别的事情仍然会马虎,仍然会出 错。TA这样的个性会影响到许多的情况,几乎不能改变。
当你采用B的解释时,你可能会蹲下来和孩子谈一谈,询问一下他费时又错题的真正原因。你从外部找原因,这个原因可能是近段才出现的,是临时性的。帮孩子找到原因之后,孩子会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以后要认真听课,不想作业的时候可以干些别的事情,有积极的心态做作业时,效率才会高。
经常采用解释风格A的父母给孩子的影响是:坏事情发生在TA身上的原因是会永久存在的,TA会给自己一个定义:我是一个笨孩子,不够聪明,所以学什么都不够快;马虎是天生的性格,不容易改。孩子一旦给自己贴上这样的标签,TA就会失去进取的动力,悲观情绪就这样慢慢培养出来了。
经常采用解释风格B的父母一般不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遇到问题,孩子会积极地想办法找出症结所在,找解决方案。
如果孩子有天生的悲观倾向,也可以通过一些训练方法帮助孩子向乐观方向迈进。塞里利格曼引进了埃利斯的ABC日记训练法。A(adversity)指任何负面的事件。B(belief)对不幸事件的看法与解释,就是想法。C(consequence)不愉快事件之后的感受与行为。对于同一个事件,写出两种想法,一种是定性的,一种是临时性的、外界因素影响的。然后评估带来的结果,选择带来较小伤害的想法,慢慢养成习惯。ABC日记练习有助于调整归因方向,逐渐减少内归因,增加外归因。
总结:家庭氛围是孩子幸福的原动力,父母要做终身学习的父母,给孩子创造培养乐观情绪的环境。如果孩子有悲观情绪倾向,学会训练孩子思维模式,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