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每天写1000字思维训练
读《精进》:思维方式该如何锻炼

读《精进》:思维方式该如何锻炼

作者: 东北黄老邪 | 来源:发表于2017-05-24 05:37 被阅读86次

                  ❶

今天我们来学习《精进》第五章:向未知的无限逼近(修炼思维,成为真正的利器)。这一章的内容很不好写,其实是不敢写,就像某位大咖说的那样,“一个月薪5000的人怎么配去教别人月入10万”。作为一个典型的笨人,我一直很羡慕那些拥有聪明脑袋的人,希望能够像他们一样有很高的领悟力跟理解力。我一度认为聪明这种事是天生的,强求不来。

最近这一段时间看了一本名叫《Unlimited Memories》的书,我才开始感觉到自己似乎想错了。思维力是可以训练出来的。就像这本书里描述的那些世界记忆大师们,他们有近似过目不忘的本领,他们能够背出圆周率后数万位数字。这些人并不是天生就比别人脑子聪明多少,而是通过一整套记忆方法慢慢修炼出来的。

前几天无意中在知乎上看到了一篇周刊《记忆的21个秘密》得知,很多国内的年轻人也讲到了关于记忆力的问题,确实是可以通过一些很简单的技巧,诸如轨迹记忆法,记忆宫殿法等等去逐步的提升一个人的记忆力。而这些都是我前所未知的。

这件事情给我的启发就是:很多时候,笨人不一定就不能改变,如果用聪明人的思考方式、做事方式不断去练习,或许真的有可能变得聪明一点点。最不济,在练习过之后知道了自己确实是笨蛋,那也可以让自己死心,不是吗?

                  ❷

说一件小事吧。上个月,老婆在单位做工资,回来后很烦恼,她算了一下午,总是差21.18元对不上。她们部门数百个员工,基本工资,绩效,考勤,保险,奖惩等乱七八糟的好些张大表,她核来核去也没有找出原因。她希望我晚上能设法帮她找出问题来。我没有做过工资,一看那密密麻麻的人员表格还有各种条条目目就头疼。然而我还是义无反顾的接下了这个任务。

我没有按照她建议的方式从头去做一遍工资表。我当时的思路是:一个月的员工工资总金额核完后只差这21.18元,如此有零有整,有没有可能这个数是一个很特殊的数据呢?我带着猜测的心态去搜了一下!结果,你知道的,这21.18的确正好就是某个员工因为某天的考勤差了几分钟而计算出来的惩罚项,而这个员工恰恰又在这一天办理了离职手续,导致当天的考勤没有统计上。

问题找出来了,我用了多少时间?从打开电脑,到听取问题(各种唠叨),到最终解决,10分钟。虽然说这件事情有猜测的运气成分,但是不得不说,在处理问题时不同的思考方向确实是能够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❸

《精进》这一章提到了关于思考问题的一个比较好的顺序,那就是采用“先发散再收敛”的方式。即先用发散式思考去找出尽可能多的备选项,再用收敛式思考去确定出这里面的最优解。

先发散再集中

发散式思考。尽管我们都已经知道了逆向思维,多角度思考的重要性,可是实际去思考问题时,往往会因为自己的固有经验,而习惯于把自己约束在一个框架里很难跳脱出来。

书中给出了两个参考经验。一个是先把问题放下,去做点其它不相关的事情,比如去看本闲书或者散个步之类,用意是等待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灵感出现,豁然开朗。这听起来挺玄乎,但这种经历我们肯定都有过。

另一个经验是,建议我们有意识的去引入一些随机与混乱。我们习惯采用固定的框架去思考很有可能是因为这框架就是我们的边界,框架之外,我们涉猎太少。按部就班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并不太可能会产生新的想法供你使用。当每天的事情全部都在意料之中时,你的思考框架很难不固定。而有意识的去引入一些混乱的、随机的和意外的成分,这便是给我们增加更多的可能性,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灵感。

——THE END——

总结下:

1. 思考问题时建议采用“先发散再收敛”的方式;

2. 发散式思考方式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需要不断练习,一个可参考的建议是多去引入一些随机性、意外性的事情;

3. 笨人也有变聪明的可能性,至于行不行需要练过了之后才能知晓。

--------------这是开始玩起来的分割线------------

最后,放几个早年间玩过的思维小游戏(就是移动1根火柴棍让等式成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不妨去试试看。如果想不出来了,或者不想想了,回复“答案”,让你死心。

读《精进》:思维方式该如何锻炼 读《精进》:思维方式该如何锻炼 读《精进》:思维方式该如何锻炼 读《精进》:思维方式该如何锻炼 读《精进》:思维方式该如何锻炼 读《精进》:思维方式该如何锻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精进》:思维方式该如何锻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sdn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