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美国一部电影《Crazy Rich Asian》,中国翻译为《摘金奇缘》,电影讲述的是中国移民的后代,土生土长的美籍华人,女主角与男友去新加坡见父母途中发生一系列事件。
该片在美国短短三天便收回成本,可见之疯狂,但在中国反响平平,估计没多少人知晓,这是近几十年来美国第一部全以亚裔为主演的电影。
他们拉队结群,甚至包场,有些人在电影院里鄂然泪下,在影片中他们找到自身少数群体长期被社会边缘化的共鸣。
这不是我们通常认为出生在中国,后因留学等移民的华人,而是土生土长的亚裔美国人:ABC华裔(American-born Chinese),“香蕉人身份”--东方外表西方里,就是指这一群体中的一员。
一位华裔女孩在推特上讲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获得了30多万点赞,10多万转发:

在美国,亚裔群体大约2000万人,约占美国总人口的5.6%,这一群体是否有我们未知的故事?
#
我的朋友小P是葡萄牙二代移民,祖籍温州,大学毕业前随妈妈来过中国一次。
一直在葡萄牙生活受教育,除了家人,身边都是当地葡萄牙人。华人群体数量规模在葡远亚于美英澳加等国家。
她也看过这个影片,不知道她有何感想?
小P说:“电影一些情景让我很触动,想起了我自己的经历”。
“你作为一个出生在葡萄牙的华人,你的成长是怎样的?我有些好奇”,我问。
“其实在葡成长过程中,肤色外貌成了我苦恼的源头,因我与周边人的不同,总会被不断提醒”,小P说;
“例如总被问:中国人真的吃狗肉?很难想象耶。噢,中国人吃很多米饭吗?他们都会打功夫吗?”
“我想说,我怎么知道,我和你们一样出生在葡萄牙,我不认识中国人,也不了解中国,难道我和你们不一样吗?”
“如果我是葡萄牙人,为什么总被问关于中国问题?中国对我来说是一个陌生,从未生活的国度。偶然间电视闪过那些中国风,但我能称自己为中国人吗?”
“我之前真的很困惑,我究竟是葡萄牙人还是中国人!!” 回忆过去,小P眉头紧锁。
“寻找身份认同,你可以这样概括”——我插了话。
“所以你回到了中国工作生活”。
#
“你现在有答案了吗?”我问。
“嗯,现在我觉得有70%是中国,30%是葡萄牙”,小P说。
“每当我遇到和我一样背景的人,我会很激动开心呢,因为会有共鸣。我也会向他们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
“噢,这样”,我很诧异!没想到她如今的身份认同更多是中国人。
作为本土长大并无海外生活经验的我从未有过她那样的困惑,因为对我是中国人这身份毫无疑异。
这是我无法体验并接触的世界与烦恼。
“以前每隔几天就会有人问这样我无法解答的问题,这真的很讨厌!” 小P语气有些急促激动,别于平时的文静寡言。
“他们也许是好奇中国的一切,没有敌意,只是想了解多一些关于你的根”。我尝试从另一个角度向她解释。
“你知道吗?现在在中国生活有一点令我很欣慰,去哪里都不会有人用异样眼光审视我,因为我和大家都长得一样“。
“我很开心我不再与众不同了”,她笑了一下。
我以为的与众不同炫酷是许多人望而不得的追寻,但愕然的是它给予小P却是如魔咒一般,在她成长中如影随形地紧箍了她二十几年,直至回到中国。
“我有表姐弟在欧洲其他国家,但不经常接触。除了我姐姐以外,我找不到与我一样的同龄人分享倾诉,这令我时常觉得孤单。”
看着小P吐露出她这二十几年的心结,我的心情五味杂陈。
也许我应该说一些安慰的话,但不知道是中国人的不善表达还是觉得语言在她这二十多年来的痛苦迷茫前略显苍白,我只是静静地听。
如果我们并没有作为另类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里,或者像美国电影里的亚裔少数群体,长期生活在一个被边缘化的群体中,我们何谈理解,何谈体会!
#
“哈哈,不过也有好处啦,虽然有时会招同学妒嫉,但从小到大老师们都喜欢我,记住了我,因为我的不一样。我的生活并不那么糟糕啦。”
小P说:“凡事都有两面”。
图
离别前,我八卦地问了她一个关于择偶的问题:
“你希望你的另一半是和你有一样背景的华人,还是和你相同环境长大的西方人?”
我始终认为海外出生长大的孩子不可避免地更有西方的烙印,加上这一年多的接触,觉得她与中国人思维上还是有差异。
所以我主观判断她应更倾向西方人,又或者因为不一样的生活背景,哪里人对她来说并无所谓。
“如果是终身伴侣的话,我希望是和我一样的人”,小P眼神坚定地说;
“这样更有共鸣”。
我在又一次惊讶中懊悔并审视自己的主观武断。
原来,人在成长阶段的经历,会这样地影响着未来决择。
被理解,被认同对我们所有人所言是首要的,尤其对小P而言。
也许身份寻找并不只是华裔的困惑。
在国内其实也并不陌生,我深圳生活认识的一位朋友坦然说被问及最无法回答及反感的问题:
“你是哪里的?”
她说她不知道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在大城市飘浮的我们及后代,大城市没有归属感,父母亲的故乡也不甚了解!
归属地成了难以诉说的烦恼!
爸妈移民海外的小P及移居在中国一线城市小孩的身份困惑,竟也存在一丝的相似。
幸运的是我们的小孩可以在中国大城市中找到许多同类,所以并没有在葡萄牙的小P孤单。

“在梦中,我一人孤零零走着,突然四面八方迎来不同的形色怪异的动物,它们不断奔向我,像是要把我吞噬一样,我被夹攻了,四处张望求助,发现孑然被困。
我的同类在哪呢?你们为什么不来打救我?”
#
华裔这一群体规模数量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而在国内,因地域发展的不均衡而离乡别井的中国年轻人也不在少数。
类似小P的经历随世界人口移动迁徙也愈发常见。
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年轻时追逐梦想奔向远方,类似电影中亚裔、小P背景衍生出的困惑,将影响一代代人:
“我是谁?我究竟是哪里的?”
Who am I ? Where am I from?

确认身份,得到认同,继而追寻。
而这,花上的岁月,对某些群体来说可能是 一生 !
End
(原创作品)
作者个人公号:爪子小敏,ID:zhuazixiaomin2。
来自深圳,从事金融行业,一个狮子座,热情冲动,爱折腾的女汉纸。
人生就是用来历练,谁知道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