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二·五六】
吾乡孝廉王介眉,名延年,少尝梦至一室,秘帖古器,盎然横陈。榻坐一叟,短身白须,见客不起,亦不言。又有一人,颀而黑,揖介眉而言曰;“余汉之陈寿也,作《三国志》,黜刘帝魏,实出无心;不料后人以为口实。”指榻上人曰:“赖彦威先生以《汉晋春秋》正之。汝乃先生之后身,闻方撰《历代编年纪事》,夙根在此,须勉而成之。”言讫,手授一卷书,俾题六绝句而寤。寤后仅记二句曰:“惭无《汉晋春秋》笔,敢道前身是彦威?”后介眉年八十余,进呈所撰《编年纪事》,赐翰林侍读。
王介眉,即王延年(生卒年不详),字介眉。浙江钱塘人。雍正四年(1726)举人。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后官至国子监学正。十七年(1752)会试,以年逾耄耋,擢司业,加翰林院侍讲衔。晚年,进呈所撰书,又屡获恩遇。潜心经籍,精于史学。尝应总督李卫聘修《浙江通志沿革离合表》,分晰特详,堪补《通鉴纪事本末》缺漏。《清史列传》传于世。
颀,音qí,指身材修长,颀长。又如:颀而(身长的样子);颀伟(修长魁梧);颀然(身长的样子);颀颀(修长的样子)。
陈寿(233—297),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少时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蜀降晋后,历任著作郎、长广太守、治书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职。晚年多次被贬,屡受非议。元康七年(297)病逝,年六十五。太康元年(280),晋灭吴结束了分裂局面后,陈寿历经十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魏、蜀、吴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当时魏、吴两国先已有史,如官修的王沈《魏书》、私撰的鱼豢《魏略》、官修的韦昭《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蜀国无史官一职,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而最终成书,却又有史官职务的因素在内,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三书才合为一书。《三国志》也是二十五史中最为特殊的一部,因为其过于简略,没有记载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没有记载经济、地理、职官、礼乐、律历等的“志”,不符合《史记》和《汉书》所确立下来的一般正史的规范。《三国志》全书一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三国志》名为志,其实无志。魏志有本纪,列传,蜀,吴二志只有列传。陈寿是晋朝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
黜刘帝魏,指在《三国志》中废黜、贬低蜀汉的刘备,尊崇魏国的曹操,以帝王的规格记载其言行。
口实,音kǒu shí,指话柄;谈话的资料。此处指把《三国志》中“黜刘帝魏”作为攻击陈寿的话把。
彦威,即习凿齿(317—384,另说325—393、328—413),字彦威。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东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习凿齿曾被权臣桓温辟为从事、西曹主簿,因忤桓温图谋篡逆的旨意,旋降为户曹参军,后任荥阳太守,最后解组归里巷。曾力邀著名高僧释道安到襄阳弘法,在我国佛学史上产生一定影响。其晚年经历存在争议,一说曾被苻坚征召,于长安会面,后仍回襄阳;襄阳为晋室收复后,习凿齿被征以国史职事,未就而卒。另说习凿齿因不屈于苻坚逼用,为避杀身之祸而隐遁江西新余白梅。习凿齿精通玄学、佛学、史学。主要著作有《汉晋春秋》、《襄阳耆旧记》、《逸人高士传》、《习凿齿集》等,其中《汉晋春秋》是影响深远的史学名著。
《汉晋春秋》,东晋史学家习凿齿撰写的史书,记述三国史事,以蜀汉为正统;魏武虽复汉禅晋,尚为篡逆,遂以晋承汉。54卷,一作47卷(见《隋书·经籍志》)。该书记述史事起自东汉光武帝、止于西晋愍帝281年间,史料价值较高。
夙根,音sù gēn。释义:1、谓前生的灵根。明·屠隆《彩毫记·蓬莱传信》:“蓬莱仙主,责妾荒淫嫉妒,迷却夙根,酿乱召灾,自作罪业,罚作仙都下使。”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词采》:“凡作诗、文、书、画,饮酒,斗棋,与百工技艺之事,无一不具夙根,无一不本天授。”2、谓本源。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二四回:“凡父母吸烟,子孙亦必吃烟,是有夙根,所谓遗传性。”
俾,音bǐ,使,把。《诗·小雅·天保》:“俾尔单厚。”清·方苞《狱中杂记》:“苟入狱,不问罪之有无…俾困苦不堪。”
寤,音wù,指睡醒。《说文》:“寤,寐觉而有言曰寤。”《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