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

作者: 拟南芥的小窝 | 来源:发表于2018-09-15 16:33 被阅读19次

    《如何阅读一本书》

    轻阅读编写组

    推荐指数  🌟🌟🌟🌟

    关于精读

    精读的基本方法:

    心到-集中注意力

    眼到-认真看

    口到-认真背诵

    手到-认真做笔记

    脑到-认真思考

    精读一本书,最基本也最直接的要求就是识文解义。

    识文是指知道书中说的是什么意思,对应“这本书究竟讲了什么”;

    解义是指知道作者想要表达什么观点,对应“作者通过这本书解决了什么问题”。

    如果说略读时只是将书籍的“网”按线或网眼的顺序理清,那么精读时一定要自己织一张网,将网中的东西提起来。

    选择怎样的结构形式并不很重要,只要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万变不离其宗,结构不能脱离主题;

    其二,内容为王,结构要符合材料本身的客观规律;

    其三,符合自己的习惯,新颖有特色。

    如果把重点章节挑选出来重组脉络,则会充分调动自己的能动性,思维也会活跃起来。化旧为新,化被动为主动,才是破解之道。

    关于重复阅读

    书可以多次阅读,但在不懂之处不断回读,并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可以试着用别的方法去理解。

    联想法、对比法、替换法等是理解文意的常用方法。联想法可以根据上下文进行联想,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已有的知识储备;对比法是从相反的角度出发,理解与之对应的意思,也就可以推导出原文的意思;替换法则是将原本的句子换一个说法,以便更深刻地理解。

    重复重点,不是因为不懂而重复,而是因为理解并且觉得重要才反复阅读。

    总而言之,重复阅读时应该明确这几点:

    其一,不做无目的的重复;

    其二,不做无新意的重复;

    其三,不做无效用的重复。

    关于记忆

    主动型的阅读者在理解阅读的主题后,就会开始相关知识的联想和提问。

    阅读前要整理好自己的疑问,然后有目的性地阅读,随时解答,随时提出新的问题,读与思相结合,阅读就主动起来了。

    好的提问,首要是“浅”,“浅”并不是指问题的答案简单,如果答案很简单,也许就不必提问了;而是指问题自身清晰明确、浅显易懂、无歧义,尽量不要包含太多信息,以便于寻找答案。其次是“达”,就是直指关键、一针见血。最后是“重要”,即不要问无关痛痒或者自相矛盾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疑问本身就包含了对书中内容的理解。所以,精读之前宜略读,有助于提出问题。

    读了这本书,我获得了什么知识?受到了什么启发?可以用在什么地方?作者是怎样写这本书的?有什么特别好的地方?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如果让我写,我会怎样写?

    一般来说手工制图更有利于激活记忆,如手工绘制思维导图。电脑制图难免给人一种印刷品的感觉,更容易让人觉得这是书上的或者是别人的东西,而不是自己的记忆。

    绘制思维导图时,要尽量少写文字,善用符号、图形和颜色。我们绘制思维导图的本意是用图形直观展现文字的内容、逻辑关系,因此,在一张思维导图上,线条比文字的引导作用大得多,大量文字会弱化线条的作用。

    思维导图上只需要写上关键词即可,关键词要求精准而简短。重要的论点和依据可以用文字展示,逻辑关系通常无法用文字直观表述,需要用箭头之类的符号表示。

    无论是一段文字、一篇文章还是整本书的思维导图,都应该有清晰的主干,即清晰的论点、观点或信息点。

    有序的信息总是更有利于记忆。

    图像信息往往能更快地“存”与“读”。

    不可否认的是声音信息通常更加深刻。

    总体来说,记忆阅读的内容,就是要把文字图像化,把静态的形象动态化,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单一的信息多维化。因为记忆的角度越多,信息越全面,就越不容易忘记。

    善于联想是“存储”记忆的关键,也是“读取”记忆的关键。

    我们需要在存储信息时就明确“它可以用来干什么”。如果这些信息是通过阅读获得的,就需要回答“这本书对我有什么用”这个问题。获取信息时明确它的用途,存储信息时建立相应的分类,读取信息时进行有目的的搜索,这样才能形成知识储备与使用的良性循环。

    总结一下快速记忆一本书的方法:

    首先,阅读一本书之前,必须明确自己的阅读目标,包括记忆上的目标和使用上的目标;

    明确阅读目标之后,调用自己已有的相关知识储备,为之后的联想记忆做好准备;

    在记忆的时候,充分运用自己的五感,全方位“存储”信息;

    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不时暂停,复述之前读过的内容。


    关于评论

    阅读虽是个人行为,本质却是交流。故而评论是阅读的必要步骤,或正面或负面,都是对作者最基本的尊重,也是对阅读效果的一次检验。

    我们可以为了话题而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却不该为了话题而对一本书妄加评论。

    在没读完一本书时,不可轻易评价这本书。

    评论一定要用语言或者文字表达出来,没有表达出来只存在于大脑中的是想法,不是评论。

    关于读书笔记

    写读书笔记可以锻炼读者的思考能力。

    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和理解是十分重要的,写读书笔记有助于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可使人的思维更具条理性、逻辑性,可以提高综合分析的能力。

    读书笔记是将书本内容消化后的再创造,有助于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并结合自身体验完善和创新。

    总的来说读书笔记可分为摘抄型、感悟型、评注型和综合型四类。

    写感悟型读书笔记时要注意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单纯地发泄情绪,无论赞同还是批评都要有理有据,否则无法起到读书笔记应有的作用。

    关于主题阅读

    在主题阅读的书目中,每本书都是为主题服务的,它们的个体特点居于次要地位。也就是说,阅读和思考都要围绕主题而不是某一本特定的书展开。

    无论有无通用词汇,在主题阅读中,读者都应该避免使用某一位作者的词汇,因为一旦使用这位作者的词汇,就要接受与之相关的其他观点。这样会阻碍我们理解其他作者的观点,容易使主题阅读脱离自己的掌控。在主题阅读中,建立起自己的语言体系十分重要。

    如果不能完美地创设自己的语言体系,至少要做到:

    第一,使用有助于理解所有书籍的语言,而不是其中一两本的;

    第二,使用有助于我们自己建立主旨、表达观点的语言。

    对每一个论点,由于不同作者有不同的观点而构成了论点的多方面,如果作者的不同观点较多,需要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形成有条理、有层次的争议。

    逆读与重点重复类似,都是打破书籍原本的结构顺序重新阅读。逆读可以采取纵横颠倒的方式,这样从另一个方向理解书中的内容,可以在脑中形成立体的记忆。也可以采取前后颠倒的方式,通常的阅读顺序是由因到果,逆读时由果到因,有助于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

    历史类书重在记录事实,提取大纲可能以时间为节点;

    理论科学类书重在阐述科学定律与通用准则,阅读时要将定律与论证的实验对应起来;

    哲学类书侧重思辨,阅读时要重点解读作者的思考方式。

    阅读时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不要对个人的观点产生情绪或对书籍的作者产生偏见。

    不钻牛角尖,换角度思考。

    人受限于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固有的思维方式,一时无法接受新的方式也属正常。

    阅读书中的思维方式时,也可套用“读书四问”但需把问题稍作改动:

    第一问,“这本书中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维方式”;

    第二问,“这种思维方式有什么具体表现”;

    第三问,”这种思维方式有什么优劣“;

    第四问,“它和我有什么关系”。


    来源:拟南芥的小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阅读一本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vht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