坶字,大多人可以读出来,读一半,很多时候是可以的。
是的,这个字读mu,算是生僻字吧。
有一个地方叫坶野,应该听说过吧。 没有?
提一个大名鼎鼎的战争吧:
牧野之战。
熟悉吧,稍微回忆一下。
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
公元前1046年1月,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淇县南、卫河以北,新乡市附近)进行的决战。
《左传》称:“纣克东夷而损其身”。
《诗经·大雅·大明》记载: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
维师尚父,时维鹰扬。
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
“武王牧野,实抚天下。”
这些典籍记录了这一场战争。
商纣王因为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兵力大减。
武王发难,纣王兵败自焚,商朝灭亡。
牧野之战,是一场朝代更替斗争,不应该有正义与不正义的评判。
纣王的恶名,是周人上位的借口罢了。
牧野,就是坶野。
坶,《说文》:“朝歌南七十里地。《周書》:武王與紂戰于坶野。从土母聲。莫六切”。
朝歌,即现在的淇县,是商朝的首都。
坶野,其实是放牧的田野。
坶与牧,是两个不同意义的字。
坶,
从土从母。
土字不需要解释了吧,理解为发出之意即可,也可以理解为其引申意义的泥土与土地。
母亲的母字很有意思,历来有很多穿凿。
《说文》母:“牧也。从女,象褱子形。一曰象乳子也。莫后切”。
看到这个解释是不是很懵吧。
母,就是牧?牧是何义?
《说文》牧:“養牛人也。从攴从牛。《詩》曰:牧人乃夢。莫卜切”。
牧是养牛人。
母亲是养牛人?呵呵,人不当人啊。
这是引申的转义而已。
说明,母,是养育者。
许慎认为母是象形,象怀孩子之象,这个理解真的很low。
有些不太像话的家伙,顺杆爬,居然画出女字里两点或两个圈,说是两乳。
我呸!要不要脸了。
古人造字,绝对没有这样的不正经的思路。
母,从女从八。
八,分也。
女子产生新生命、分出新生命了的,才叫做“母”。
记得我们曾经分析过“亣”字吗?
亣,读da,与大同义。
是从入从八。
入,是交合、交汇,也引申为交尾。
动物可以交尾,八(生)出幼崽了的,谓之亣。
八字的用法,在母字里也一样提供了“生出”之意。
一个女人,生一堆孩子,养育过程中,与放牧的养牛人何其相象。
故以“牧”释义“母”,是异曲同工之妙。
知道了母字的意义,也就知道了牧字,都是某一种人。
坶字
,就好理解了。
坶,就是母所在的土,即放牧的地方,养育之地。
另一层面意义,也是繁茂之地。
因为,土,本义是“地之吐生物也”,发出之意。
母之发出,即是母生育旺盛之象,会意“繁茂”。
故坶野,是繁茂之地。
而牧野,只是养牛人的地方而已,地方好不好,不得而知。
牧野之战,原是坶野之战。
坶字本义丢失了,人们感觉不如牧字便于理解。故传承中,以牧字代替了坶字。
牧野之战耶?
坶野之战也。
清阳于2020.10.2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