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文章很长,但很有用。
阅读完可以长知识,可以涨姿势】
水,乃生命之源,亦生命之本。
对于水,我们似乎已经非常了解,然而科技进步似乎并没有完全解答我们心中的疑问:
我们喝水够量了吗?
哪些疾病是由于喝水不当所致?
我们的饮用水是安全的吗?
当下,水生态环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和污染,而市面上的饮用水五花八门,怎样喝到健康水是一门大学问。
水既是人体的清道夫又是守护神!人类不吃食物还可能生存几个星期;三天不喝水则可能死亡,足见水对人类的重要。
多喝水有哪些好处呢?益处:可以更有效促进身体排毒工作、促进身体新陈代谢、眼睛有神有光泽、滋润皮肤、每天喝适量茶水可以将(膀胱癌、前列腺癌、以及尿道癌)发病率降低近二十个百分点……
或许,有人对喝水是一门学问的提法不以为然:”渴了就喝,想喝就喝,还不简单?” 喝水看似简单,其实很不简单。
你知道每天应喝多少水吗?
你知道为什么喝水不当可致癌吗?
喝纯净水好还是茶水、蔬果汁更好?
……
如果你真正了解这些知识,才算得上是一个会喝水的人。我们喝水,贵在喝出健康和生活质量,关键在于”喝好水,会喝好水”。什么水才是好水呢?对别人来说是好水对自己也是好水吗?怎样喝水才能喝出健康和美丽?
水的秘密档案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生命之本。
1.人体是由水做的
在人体,水无处不在。在我们身体各个器官或组织中,水所占的比例很高:眼球占99%、血液占90%、肾脏占82.7%、心脏占79.3%、肺占79%、肌肉占76%、脑占74.8%、皮肤占72%、骨骼占22%。
甚至,人体毛发和指甲中,也含有约0.1~0.5%的水分。水在成人身体中的比例约占70%,在婴儿体内的比例更是高达80%左右。说人是水做成的,一点也不为过! 随着年龄的增加,水分在我们身体中的比例也会逐渐下降,到了老年后,水分在我们身体的比例会陡降至60%以下!
2.水的消耗与补给
为什么我们的身体在平时就需要源源不断地补充水分呢?这是因为,我们身体每时每刻都要完成一系列的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的参与或水的消耗,如消化、分解食物、呼吸、排汗、排泄等,通过这些生理活动,营养成分才能及时运送到各细胞、组织和器官,身体产生的废物才能及时排出体外。比如,我们通常每天通过呼吸排出的水分约为400ml,通过皮肤排出的水分约为400~800ml,通过尿液排出的水分约1500ml,通过粪便排出的水分约150ml。
由此我们可以算出,一个身体状况正常的人每天至少需要约2000ml水,即使撇开食物中顺带”吃”下的500~800ml水分,每天至少也得补充1000ml的水分。你知道吗?我们一生连吃带喝进入体内的水可达80吨!
3.身体缺水的破坏力
通常,如果我们感到有些口渴、尿发黄,表明失水量已有体重的1%,如果你是一个粗心大意的人,挺一挺也可能没有太大的问题;
若感到严重口干、舌燥、少尿,表明我们身体失水已有2%,出现这种情况后,即使你想忍耐也会不由自主地想找些水来解渴;
若我们感到体能明显下降、皮肤泛红、昏昏欲睡、情绪失常、恶心,表明我们身体的失水量达体重的4%,这时即使想喝水的话,恐怕端杯子的力气都使不上了。
再看看失水升级后,在我们身上会有哪些惊人的”表现”:
a.失水6%时,我们在夏天会感觉更热,在冬天会感觉更冷,稍一运动就会
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
b.失水8%时,我们会感到头晕目眩,说话时词不达意,浑身无力,精神紊乱;
c.失水10%时,我们走路时身体东倒西歪,把鹿当作马,想说话也说不出话来,舌头肿大;
d.失水达15%以上时,我们已经游走在人间与”阎王殿”之间!
你是否还记得,语文数学、生物地理、物理化学等学科所学的关于水的知识,其实总结起来就是水有如下这些特性:1.水解作用;2.产生水电能;3.粘合剂;4.神经传导束;5.水调节溶质的活力;6.水的老化......基于水的特性,其在人体内的作用主要表现为:a.消化作用;b.排泄作用;c.润滑作用;d.体温调节作用;e.平衡作用;f.维护细胞;g.重要的溶剂;h.重要的原料。
水与疾病的亲密关系
水是维持人体健康不可或缺的物质。通常情况下,如果我们体内缺水较多,就会因体内毒素积聚过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重者甚至导致死亡。
缺水对身体有害处,饮水过量也不是一件好事。如果体内水分含量超出正常的水平,我们身体细胞就会出现水中毒症状。为什么呢?在正常情况下,水在细胞内的含量相对稳定,如果饮水过量,血液中的氯化钠浓度相对下降,血液和间质液渗透压降低,水就会大量渗透到细胞内,导致细胞肿胀并发生水中毒。
水质的好坏也与疾病的发生有关。如「水质的软硬程度」往往与『心血管疾病』有关,常饮用软水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比常饮用硬水的人要高。
喝水的时间不恰当,也可能生病或者引发问题。如饭后大量喝水或者喝汤,不仅可冲淡消化液,导致消化不良,还可引起胃下垂的发生。如睡前大量喝水,可引起面部水肿,影响容貌的美观等问题。
体液
中西医看体液
由于中西医分属两个不同的体系,对人体同一体液的称谓大不相同,而且,对人体体液在人体中发挥作用的方式及作用机理的解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现我们分别对中医和西医的体液范畴做个大体的了解。
1.中医体液说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体液包括血、津液。
【血】:血是脉管中流动的红色液体,主要由脾胃水谷精微化生。
【津液】: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我们身体各组织的分泌物,如体内管腔内壁的黏液,器官的液体及其分泌物,如眼睛分泌的泪液、口腔分泌的唾液、睾丸分泌的精液等,津液是构成身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津液经胃对水谷的受纳和脾的运化而生成。
津液还可再细分为津和液,津的特点是质轻稀、流动性大,与气同流转于身体,存在于皮肤肌腠之间,起润滑作用,如泪水、唾液。液的特点是浊而稠厚,流动性小,不与气同流转于身体,仅藏于骨关节筋膜内,起滋养作用,如骨关节液、精液。
津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内滋养组织、器官,滋润组织、器官,缓冲外部的压力,对外滋润毛发、皮肤和指甲,使毛发、指甲亮泽,皮肤柔顺。
2.西医体液说
西医体液说包括古代西医体液说和现代西医体液系统。随着西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古代西医的体液说已被现代西医的体液系统代替。现代西医体液学说以解剖学为基础,现代西医认为,人体的体液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组织液
包括脑脊液、胸腔液、心包液、消化液、鼻涕、汗液、精液和尿液等由组织产生的正常的液体,以及病理性或者非正常情况下组织渗出的液体,如伤口渗出的黄水、皮损处的脓水、鼻脓水、月经白带等。
相比之下,西医的理论下的人体组织液比中医的津液范围更加广泛,而且,组织液既包括有益于我们身体的体液,也包括我们身体产生的有害液体,甚至包括身体器官、组织病变后的代谢液体。
血浆
血浆是血液主要的组成成分,其中水占90%、蛋白质占7%、脂质占1%、糖类占0.1%、无机盐类占0.9%、组成复杂的代谢产物等。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没有血浆一说,而是将脉管里流动的液体统称为血。血浆的主要功能在于”盛装”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运送身体细胞需要的营养和氧气,排出身体细胞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
淋巴液
淋巴液的成分非常接近血浆,但所含的蛋白质较少。我们身体几乎每一个细胞都”浸泡”在淋巴液里,因此,淋巴液是血液的四倍。
淋巴液也是西医独有的理论。淋巴液是淋巴系统内流动的液体,其主要功能在于回收细胞产生的蛋白质并交给血液循环,以及向全身运送免疫细胞和抗体物质等。
说了这么多,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水与疾病的关系吧!
脱水现象
脱水的分类: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
成人脱水后的表现:1.感到麻木; 2.脸红和潮红; 3.莫名其妙的心烦、容易发火; 4.产生焦虑感; 5.沮丧和灰心; 6.产生抑郁感; 7.昏昏欲睡; 8.容易失眠; 9.感到急躁; 10.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 11.无健康方面的问题,但容易出现呼吸短促现象; 12.很想喝咖啡、茶、酒和碳酸类饮料; 13.梦见海洋、河流或其他水源地。
身体摄入水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还关乎泌尿系统的健康,而肾脏和泌尿系统与缺水最为相关的疾病当数泌尿系统结石(包括肾结石、输尿管堵塞、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和一些感染。
泌尿系统疾病
1.泌尿系统结石
1)肾结石
肾结石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尿酸浓度偏高,尿酸盐和钙元素在肾脏中析出晶体,日积月累,终于形成了比晶体更大的结石,尿路的感染物也会加速肾脏结石的形成。肾结石的根本原因是,身体长期缺水或者饮水较少的人,尿酸浓度高,尿酸盐在肾内大量聚积造成的。
2)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结石与肾结石的成因大致相同,肾结石有可能会下行到输尿管内,成为输尿管结石。
3)膀胱结石
膀胱结石多见于十岁以下的儿童,同样与肾结石的成因大致相同,输尿管内的结石也可能下行到膀胱内,成为膀胱结石。
4)尿道结石
尿道结石的成因与肾结石的成因相同或相似,尿道结石也有可能是膀胱的结石下行到尿道内形成尿道结石。
2.泌尿系统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常指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多是由于尿道感染,进而引起膀胱和输尿管感染,甚至肾脏感染。
在正常情况下,由于泌尿系统有充沛的”水”量经常冲刷着尿路,即使有致病菌也会被及时地冲刷掉,不至于在尿道内繁殖,引发感染;身体缺乏水分时,情况就会截然不同,大量致病菌在尿道内大量繁殖,引起泌尿系统一系列感染。
消化系统疾病
水参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代谢废物的排泄。食物进入口腔后,口腔壁和舌下的唾液腺体分泌出消化腺对食物进行初步地消化;咀嚼后的食物进入胃后,胃再分泌出大量的胃液(胃酸、蛋白酶等消化液)对食物进一步消化;在胃中的食物糜经胃排空进入小肠,小肠内的消化腺、肝分泌的胆汁、胰分泌的胰腺对食物进行充分消化后再由小肠内壁的纤毛进行吸收进行循环系统,供身体所需。
大肠内壁可分泌粘液,便于食物残渣的运行和排泄。身体缺水后,会在消化系统的众多环节患病,或者有症状表现出来,包括:
1.消化不良与疼痛
消化道的疼痛包括胃、十二指肠及泛酸(俗称烧心)引起的疼痛,它是由消化不良引起的,同时也是人体发出的最重要的缺水信号。
1)水参与食物的消化
首先来看看食物是如何借助”水”进行消化的。我们喝入胃的水到达肠道并被肠道吸收。90分钟后,与喝入体内几乎等量的水通过胃黏膜的腺体层分泌到胃里面,以消化食物。我们摄入的食物进入胃部后,在胃动力的作用下与消化液(胃酸和酶)充分混合,食物便被分解成细微而均匀的流体,进入肠道作进一步的消化。
2)缺水引起消化道疼痛
消化不良为什么会引起消化道的疼痛呢?胃黏膜的腺体层上有一层粘液,由98%的水和2%的可吸收水分的”结构”组成,粘液层的下面是分泌碳酸氢钠的腺体层。正常情况下,胃酸与分泌碳酸氢钠的腺体层通过中和反应来保护胃部免受胃酸的刺激。在缺水的情况下,高浓度的胃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大量的盐分,粘液的粘性降低,胃酸就能轻易穿过黏膜层,刺激黏膜,从而引起疼痛。
2.泛酸
泛酸俗称”倒酸水”,它的直接原因是由食物消化不良引起的,根本原因仍然是身体缺水造成的。为了清楚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了解胃对食物的消化和食物的进一步消化受阻这两个环节入手。
1)胃中食物的消化
胃完成食物消化吸收的第一道”工序”。食物在胃内被胃分泌的胃液(胃酸、酶)消化,消化后的食物中的小部分水分、小颗粒养分(如酒精、单糖等)被胃吸收掉,大部分呈酸性的”糜”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再进入小肠。
2)食物消化受阻
胰腺除了分泌胰岛素外,还分泌消化酶、调节肠道内的碱性环境。身体水分充沛时,胰腺分泌大量的碱性溶液,中和从胃部下来的酸性物质,完成对食物消化的第二道”工序”。但在缺水状态下,胰腺无法分泌这种碱性的消化液,幽门自然无法收到对酸性物质”放闸”的指令,反而越收越紧,酸性物质长时间在胃内”逗留”,而贲门(食道与胃之间的阀门)变得越来越松弛,胃内酸性物质向上涌,泛酸便发生了。
3.十二指肠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造成的”这一说法似乎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可,但是归根结柢,十二指肠溃疡是由身体缺水造成的。为什么呢?
包括幽门螺旋杆菌在内的消化道细菌与人体其实是一种共生关系,我们肠道内天生就存在着这类细菌。身体缺水时,我们的免疫系统处于”虚弱”状态,这些与我们朝夕相处的”朋友”便成为了贪婪的敌人,在消化道内兴风作浪,引发溃疡。
还有一个间接证据可以说明,消化道溃疡与细菌无必然的联系。许多人的肠道内都或多或少存在幽门螺旋杆菌,但他们并没有患溃疡。
4.便秘
乍一看,便秘无非是大便干燥,怎么与身体缺水有关呢?其实,便秘是身体缺水在消化道的一种表现。我们的大肠担负着吸收大便中水分的功能,以补充消化道在消化食物的过程失去的水分。当我们的身体缺乏水分时,食物残渣的含水量相对较少,相应地食物残渣在肠道内蠕动的速度更慢,在肠道内”游走”的时间更长,这也给大肠吸干食物残渣内的水分提供的契机,于是便秘就发生了。在严重的情况下,便秘可导致肠炎、排便困难等问题的发生。
呼吸系统疾病
水在呼吸系统中,除了保持呼吸系统内各结构的滋润外,还有利于肺内的气体交换、肺内废物及时排出体外。
在呼吸系统的疾病中,哮喘和过敏是与缺水最为关联的疾病,而补充水分可以减轻哮喘和过敏的症状。
1.组胺与水调节机制
肺在呼吸过程中,要通过呼吸蒸发水分,为了避免水分大量的流失,肺就要分泌可引起支气管收缩的组胺,以控制水分的过量蒸发,这是肺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组胺除了具有水分的调节功能外,还负责抵抗侵入的细菌、病毒和外来的化学物质和异体蛋白质。
2.哮喘和过敏与缺水
体内水分量正常时,组胺的数量也保持正常值;当身体缺水时,免疫系统就会产生大量的组胺,从而支气管的收缩异常,对外来刺激过于敏感,哮喘和过敏症便发生了。
新陈代谢疾病
新陈代谢疾病包括糖尿病、某些心脑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脑血管梗塞等)、高尿酸血症等。其中,糖尿病、高血压和高尿酸症是与身体缺水最为相关的新陈代谢疾病。
1.糖尿病
1)直接原因
Ⅱ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机体,机体对葡萄糖调节失常,血糖水平呈现时高时低的不稳定状态。由此我们似乎认为,糖尿病是由于胰腺出了问题。
2)根本原因
最新研究表明,糖尿病根本原因可能是身体缺水后,大脑在缺水状态下的非正常应激机制。大脑缺水后,大脑就会封闭葡萄糖的出口,以保留发挥功能所必需的葡萄糖。若大脑长期缺水,它一方面需要更多的葡萄糖来提供能量,另一方面让葡萄糖代谢转化生成所需的水分。
虽然大脑缺水后可以通过应激机制暂时缓解问题,但是仍然会产生一系列不利的影响,包括盐(钠和钾)代谢失常、大脑中色氨酸损耗严重、血糖升高、胰岛素的分泌因大量的前列腺素E受到抑制等,糖尿病便发生了,相关的症状也表现出来了。
3)糖尿病与补水
为了将过量的糖从机体中排出,需要将葡萄糖溶解在水中才能实现。在多余葡萄糖排出身体的过程中,一个葡萄糖分子要与两个水分子结合,因此糖尿病患者极容易出现脱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及时地补充水分,对于减轻疾病对身体的危害,避免危及生命的高血糖高渗性非酮症性综合征(HHNS)的发生,都是至关重要的。
2.高血压
高血压是由多和因素造成的,其中水分的缺乏是其成因之一,因身体脱水所致的高血压,我们称为”原发性高血压”。
缺水如何引起高血压?血压包括心脏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血液总量处于一个相对怛定的水平,血压也处于相对恒定的数值。当我们身体水分流失而造成脱水时,身体细胞要流失66%的水分,细胞外的组织液要流失26%的水分,血液循环系统要流失8%的水分。为了应对流失掉8%的水分给自身造成的困境,毛细血管首先开始闭合,更大的静脉血管的血管壁也随之收缩,以保证血液的正常流动,结果,血管壁的收缩导致血压升高,高血压就发生了。
3.肥胖症
1)肥胖与水
通常人们认为导致肥胖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遗传因素、个人行为因素和环境因素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事实上,大脑对饥饿和干渴的感受”错位”,从而导致体内能量代谢失衡是肥胖症发生的根本原因。
大脑消耗的糖分占人体总消耗量的20%左右,其余的糖分被身体利用或者以脂肪或蛋白质的形式储存在体内。水分充足时,大脑对糖分的利用效率高,糖分的分配也处于合理状态。身体缺乏水分后,大脑也无糖分可用,大脑饥饿便促使人体大量摄入营养,能量也在身体相应的部位蓄积,最终出现肥胖症。
2)肥胖与咖啡因
有的人认为苏打水、咖啡里面含有水分,可以起到补水的作用,事实上,很多饮料里面含有咖啡因。咖啡因在生理学上是一种脱水剂,大量摄入咖啡因的后果是,身体混淆了缺水感和饥饿感,于是本该喝水却大量进食,结果体重就增加了。
3)减肥与补水
上面谈到肥胖症是因缺水所致,减肥时水是必不可少的。身体脂肪大量蓄积后,要想让脂肪减轻,就得靠燃烧脂肪的脂肪酶来分解过剩的脂肪。脂肪酶对荷尔蒙非常敏感,它要靠水的运输才能到达身体各处。因此说,补充水分越多,脂肪被分解的可能性越大,反之就会越小。肌肉的活跃也与脂肪酶作用的发挥密不可分,换言之,肌肉的活动量越大、活动时间越长,脂肪酶的活性越强,对脂肪的分解就越多。由此,多喝水再配合大量的肌肉运动是减肥的上策。
4.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可导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形成慢性痛风及肾脏疾病,如尿路结石、急、慢性高尿酸血症肾病,严重者可导致急、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等。尿酸是我们机体内嘌呤化合物最终的代谢产物,而高尿酸血症成因则是由于机体尿酸生成过多,排泄减少造成的。由于尿酸可溶于水,如果我们摄入大量的水分,机体内聚集的大量尿酸可及时地排出体外,避免高尿酸血症的发生。
肌肉关节疾病
绝大多数肌肉关节疾病与水有关,最常见的肌肉关节疾病包括腰痛、颈椎痛和骨关节炎。
1.腰痛
腰痛的直接原因也是由于身体严重缺水造成的。我们身体上半身75%的重量是由椎间盘核中的水支撑,25%的重量是由椎间盘周围的肌肉组织支撑。当我们身体摄入水量充足并经常运动时,椎间关节的水才会被挤压出来,润滑关节、支撑上身的压力。腰部运动时,椎盘空间便产生真空,水通过真空负压进入其间。若无水进入椎盘空间,脱水椎间盘的中央腔体就会萎缩,关节间无液体润滑,椎间盘向后滑动,摩擦加大,挤压局部神经,上身重量要靠周围的肌肉组织超负荷工作才能支撑起来,就出现了腰椎痛和腰痛。
2.颈椎痛
颈椎痛的直接致因是由于颈椎缺乏运动、错误的姿势或者由于枕头过高引起的,但最根本的原因仍然是颈椎关节缺水造成的。颈部缺乏运动后,颈椎关节的液体被挤压出去,甚至颈椎间盘错位,关节内骨与骨之间缺乏液体的润滑,稍一运动,因摩擦过大或者脊椎韧带受到异常牵拉而引起颈椎疼痛。
3.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包括风湿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所引起的疼痛与颈、腰椎疼痛的本质是相同的,即缺水导致关节摩擦过大,或由于关节损伤后,关节结构变性的结果,这是缺水损伤的第二个阶段,风湿和类风湿关节炎就是由于损伤的第二个阶段出现的。
在谈论关节炎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关节软骨。软骨是一种活性组织,软骨细胞生活在碱性环境。关节要想拥有碱性环境,就得有充足的水分和适量的盐分,以随时清除流经软骨的酸性物质。关节一旦缺水,一方面关节软骨因无关节液的润滑处于过度磨损状态,另一方面,关节因缺乏水分,流经关节的酸性物质和毒素无法及时清除掉,关节就会发炎、疼痛甚至因结构变性而变形、坏死。
感冒
1.感冒是身体的反应
首先看看我们为什么会患感冒呢?因为感冒病毒或细菌侵入我们身体,感染我们身体细胞造成的。感冒病毒或细菌一旦侵入我们身体,一方面会在某些组织的细胞内大量繁殖,另一方面我们身体的免疫细胞会与之进行”殊死搏斗”,结果,病毒或细菌分泌的毒素、被杀死的病毒或细菌的残骸、以及战死的免疫细胞碎片在体内大量聚集,成为对身体有害的毒素,同时,我们身体体温升高或降低,并伴随出现诸如流鼻涕、呼吸道发炎、咳嗽等症状。
2.感冒康复与补水
我们可能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感冒去医院,临走之时,医生往往会叮嘱我们,回家后要多喝一些水。感冒时为什么需要及时、大量地补充水分呢?一方面,通过水,可以把大量毒素及时地通过泌尿系统、排泄系统和呼吸系统等排出体外,保持体内环境的清洁。另一方面,有了水,身体细胞的正常新陈代谢功能可以尽快恢复。在细胞已经受病毒或细菌侵害之时,若缺水,细胞新陈代谢就会减慢,细胞的分裂再生相应减慢,相应地身体就没有足够的新细胞去替代那些生病或死掉的细胞。这时,如果不及时地补充水分,我们的感冒非但无法尽快痊愈,而且还会加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同样是患感冒,为什么有的人两、三天就好了,而有的人却要拖半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癌症
1.成因
众所周知,癌症是正常细胞”癌变”或”恶变”的结果,但癌变的原因和过程相当复杂,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在众多的因素中,身体长期缺乏水分,同时也缺乏养分和氧气,细胞内外致癌物质,如蓝绿藻毒素、植被腐烂产生的腐植酸、亚硝酸盐类、有害的重金属元素以及放射性金属元素成为癌症的诱因。
2.缺水与癌症
身体缺乏水分为什么会引起癌症呢?水分排泄身体代谢废物和毒素是其重要的功能之一,在缺水状态下,细胞代谢废物和毒素无法及时排出体外,细胞内外一些致癌物质的浓度也相应增高。正常细胞受到外界致癌物质的反复作用后,久而久之,细胞内处于”休眠”状态的癌基因被启动,基因结构产生突变或基因表达失去控制,细胞原有的正常生物学性状发生改变,正常细胞代谢的动态平衡受到破坏,于是癌细胞就产生了。
3.癌症治疗与补水
在癌症的发展过程和治疗过程,缺乏水分一方面可加重癌症,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癌症的康复。细胞基因突变后,在无外来干预(排出致癌物质)的情况下,引起基因突变的物质逐渐累加,癌细胞扩散加速,细胞癌症状态更加严重。在癌症的治疗过程中,由于病灶部分要进行化疗或者放疗,身体应激机制启动后,身体势必要大量失水,这时也需要及时静脉滴注或者喝水,或者摄入便于吞咽的流质食物,以便及时补充丧失掉的水分,从而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否则,难以康复。
好啦!关于水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就先说到这里,希望这些内容对你有所帮助。当然,也希望大家关注我们,并转发、分享我们的文章,让更多的人获得健康养生的知识。
我愿与你一起改变大家健康意识的现状!
只要努力,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走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