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香港,曾让我魂牵梦萦

香港,曾让我魂牵梦萦

作者: Kellyyen | 来源:发表于2019-08-10 21:15 被阅读0次

    最近香港发生了很多事,想必哪怕平日不看新闻报章不关心时事的人,或多或少也略有耳闻。

    与香港结缘,源自上大学。

    是的,作为土生土长的一名广东人,也只有到了上大学才有机会一睹东方之珠的风采。

    出身农村,父母一辈子都是为生计奔波,年轻的时候没有闲钱往外跑,到了生活的重担渐渐卸下的时候,他们也没了那份闲心和体力。

    所以,我是没理由更无资格要求父母陪我又或者给予我金钱到外地旅游的。

    直到上大学,犹如出笼之鸟,只想飞得更高更远。

    对香港最初的印象,停留在孩提时代,那时候整个内地哪怕是最富庶的广东,对于港台都是深深的膜拜和向往。经济发达、收入水平高,人民的生活质素良好,不仅仅只是新闻媒体的宣传,而是实实在在的客观现实。

    现在的人可能很难想象,广东地区很多乡镇,曾在90年代,都或多或少接受过港台企业家或同胞的资助和回馈。

    而我所在的家乡,就是其中之一。

    我到至今仍然记得,港台的同胞们带着物资和钱下乡慰问村民的场景。尽管年岁甚小,可我却能清晰回忆起他们赠送给每家每户的糖果饼干、虎标驱风油、保心安油(不得不说香港出品的药油效果在当年可真的超过内地的太多,因为价格对那个年代的内地人来说相对昂贵,所以显得很稀有)、风扇等等。现在看来这些真的很不起眼,可在当时的环境,其珍贵不言自明。

    还记得,大我几岁的已经上小学的哥哥姐姐们,家庭困难的都会收到一笔慰问金。用那种古旧的牛皮信封包着,数目在几十到几百人民币之间。

    落后的乡镇里,谈论着港台地区的繁荣与富有,同时长辈们在慨叹内地远远落后港台的无奈和心酸。我在校园里听着香港名曲东方之珠和台湾音乐教父罗大佑的童年,校园广播里尽是港台的儿童歌曲,朗朗上口至今未曾遗忘,我从不晓得,这两个地区与我们分离。我也从未怀疑,港台人与我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同样黄色的皮肤黑色的眼睛头发,语言无障碍,只是存在口音之别。

    中国地域如此之大,民风民俗多样,不足为奇。

    那时家里的电视机,轮番播着从香港或台湾过来的电视剧,这两个地方,曾让我在年少的十几年里魂牵梦萦,心想长大后若有机会,自己要去看看它们的风采面貌。

    后来念书识史,知道香港曾在清朝时代割让给英国,无形之中对香港的历史境地,多了几分同情和感伤。

    独立自主,主权完整,国家自强,这不仅是历史教材上教与我们的东西,更是中华民族历经百年耻辱留给后人最宝贵的经验教训。

    国不立,无以为家!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踏上香港的时候。已经是2013年,那一年我读大二。香港回归已经16个年头,随着内地信息时代的持续创新,它不再显得神秘。但不同的制度体系之下的民生实况究竟如何,我想非亲身在香港生活工作的人,亦无权加以评论其利弊。

    拥挤的街道上车水马龙,人群熙熙攘攘,周末的香港好不热闹,因为实在有太多内地人到这里购物,其中奶粉大军群体最庞大。

    站在星光大道,看着维多利亚港的船舶经过,看着香港街道的上空,我不由对友人感慨:这里跟内地的城市没什么分别,很快我们就要超越这里了。

    唯一的分别,就是大大小小的街道大部分保留了殖民特色,名字还是港英时期的产物。

    自1842年香港割让,至1997年回归,历时155年。百年深创,民族巨痛。

    在那场历史巨痛之中,毋庸置疑香港首当其冲。

    时光如梭,物转星移,来源于孩提时代的朦胧向往渐渐明晰。

    香江畔上,我并未回头留恋。

    我深知,她并未彻底地回归,在我看来,她是如此的陌生。

    再不是我旧日那个善良、富有同情心、心系同胞福祉的印象。彼时的香港,离我们如此之近。

    让我常常忘了,历史造成的割裂,其实并没有造成多大的隔阂。

    今日,里面的大部分居民,依旧讲着与我同样的母语,却也不能阻挡,她离我们越来越远的事实。

    但愿,香港平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香港,曾让我魂牵梦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xhd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