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味在人间

作者: 刀剑骄 | 来源:发表于2016-10-02 13:39 被阅读0次

    选择《至味在人间》,纯粹是对陈晓卿好奇,好奇要有怎样的沉淀、审美和对食物的热爱,才能将《舌尖上的中国》拍得那样唯美精良。

    自己对美食向来没有追求,饱腹即可。

    读《至味在人间》、《蔡澜的美食地图》、和菜头的《槽边往事》和《唯爱与美食皆不可负》,无论他们对食物的描述有多诱人,我的口腔也不会有任何反应,更不会在意制作过程。

    我关注的,是他们在品尝食物时的心态和情感,是食物背后的故事。

    不记得《舌尖》里出了几道美味,但会记得为了养育两个孩子跟着花期行走的养蜂夫妇,记得给女儿准备“望潮”的父亲,记得上山采菌的独居老人,记得中国最后一批失落的麦客……

    天生聪慧的陈晓卿,小学一年级后,从来没有完成过老师布置的寒暑假作业,念完初中,高中没考上,当校长的爸爸与他进行了一场深度交流,这次谈话成为陈晓卿的转折点,高中三年奋力苦读,后被北京广播学院录取,顺利进入中央电视台。

    “我们看到了基层生活的艰辛,看到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但正因如此,不想把片子做得苦哈哈,而是希望它能传达出一些温暖、善意,表达出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坚韧。”

    “我们在这个时代经历了太多的喜悦和悲伤,而中国人总是特别知道怎么样把痛苦掩藏在心里,同时把所有的喜悦用四季不同的美食呈现出来。”

    陈晓卿的动人之处在于,他更在意真实生活,认为人情比美食更有嚼头。

    《至味在人间》由多篇美食小文组成,均成稿于制作《舌尖》的前些年头,在小文中,可以依稀看到《舌尖》的起点。

    以下摘录,无关美味,只关心情。

    每个人的肠胃实际上都有一扇门,而钥匙正是童年时期父母长辈给你的食物密码。

    无论你漂泊到哪里,或许那扇门早已残破不堪,但门上的密码锁仍然紧闭着,等待你童年味觉想象的唤醒。

    最好吃的早餐都在居民区的寻常巷陌中,冒着烟火气的地方。

    饮食江湖,刀光俎影,生存殊为不易。

    看家本领正如指纹一样,是一个成熟店家的身份标识,这东西丢了,一个饭馆的个性便也随之作古。

    “特色”,是指给外地人吃的当地风味菜肴,而“口味”,则是指当地人自己打牙祭时候的选择。

    客人不多时,服务员厨子都围在一起,电视永远锁定在湖南卫视。

    我在一旁安静的吃着,他们在为超女们加油,兴奋和难过都写在脸上……

    食客和小二是陌生的,也是一种相逢,这种短暂的路遇往往和有特色的饭菜一样,能够让你的旅程充满回味。

    煮方便面是每个寝室都有的高招,有的用热得快,有的用酒精炉,也有用电炉的。

    于是,宿舍楼里便经常断电。

    我们班对煮方便面的最大贡献,是发现新闻灯居然可以煮面,开始我们是在上面烤馒头片,后来就煮上了面。

    在我眼里,饭馆分两种,一种是做菜的,一种是做买卖的。

    远离故乡,需要适应的不仅仅是陌生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还有自己多年形成的味觉和肠胃分泌习惯。

    所谓城市形象建设和草根饮食文化永远是一对天敌,陋巷中曾经温暖的灯光必将成为记忆,它永远是时代潮流的loser。

    ……

    数年前,陈晓卿有个著名的“老男人局”,大部分是当年的“网红”,每到饭点,手机上就会收到一个问号,他回复一个感叹号,那边就回一个地点,有点儿对暗号的意思。

    相互之间没有诉求,每周至少两次,陈晓卿和朋友们吃着特别低端美味的食物,见了面就互相挑毛病说狠话,一聊就是好几年。

    想到《欲望都市》的四人沙龙、《绝望主妇》的扑克时间,彼此共享牢固的友谊,共同对抗复杂的世俗。

    连写这些小文的的初衷,陈晓卿也直言是为了跟上“老男人”的脚步,希望写出有趣又意味深长的文字,免得被“局里的人”嫌弃。

    不管是热衷美食,还是热衷美文,值得一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至味在人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yjd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