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和珅-帝王心腹”观人生

作者: 我超可爱呢 | 来源:发表于2017-06-23 23:17 被阅读381次
    和珅-帝王心腹
    “你知道和珅么?”
    “当然知道啊,王刚嘛。”

    提起和珅,很多人的印象停留在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王刚扮演的不学无术、只会讨好乾隆、令人憎恨的丑角。”但是和珅真的有那么不堪么,那他凭借什么得到乾隆几十年的厚爱?饱读诗书的和珅为什么会走上一条贪腐的道路?又为什么乾隆对其贪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又能从和珅的人生中收获什么感悟呢?接下来,便和大家聊一聊这些问题。此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同见解可评论,非喜勿喷。

    一    和珅凭借什么得到乾隆几十年的厚爱?

    1.少年苦读诗书,才华横溢。

    大才子袁枚初见和珅兄弟俩,问了兄弟俩家世近况,又谈所学,特别是和珅对蒙、满、藏、汉四语的精通,又是赞叹,又是唏嘘。谈到诗词,几番吟诗作对后,当下在案头提笔,写下夸赞和珅兄弟俩的诗词:“少小闻诗礼,通侯即冠军。弯弓朱雁落,健笔李摩云。擎天兼捧日,兄弟各平分。”

    袁枚此诗,称赞和珅、和琳兄弟少年有为,预言他们日后,一个能擎天,一个能捧日。以袁枚的身份资历,对两个少年如此抬爱,实属少见,可见和珅才华横溢,文采出众。

    初次受到乾隆赏识,也是因为其学识过人。缅甸久久不能平复,每有缅甸情报来临,乾隆便心烦不已。冲着众侍卫道,“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侍卫轿夫们一个个瞠目结舌,全然听不懂皇上在说什么。唯有和珅鼓起勇气,朗声说道:“典守者不能辞其责耳。”并且向乾隆解释了其中深意,乾隆大悦,和珅才得以侍奉乾隆左右。

    乾隆在圆明园读《孟子》,因天色渐黑且年事已高,书中的小字看不清楚。和珅主动请缨道:“奴才能背全文注释,今天若能给皇上当一回书童,荣幸之至。”当下乾隆读一句原文,和珅紧接着背下注释,因记忆力超群博闻强记更加让乾隆欣赏。

    2.精通蒙、满、藏、汉四语

    和珅读书期间,对皇上的旨意什么的十分关注。深知乾隆,非常重视与蒙、藏等族的关系,有‘满蒙不分家’的说法。皇上势必要用一些精通这几种语言的人,来维护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所以即使蒙语、藏语在当时是老师都会忽视的冷门,和珅却十分用心的学习。

    因此和珅精通汉、满、蒙、藏四门语言,满朝文武,也仅此一人。纪晓岚再博学也不能精通四国语言,即使出现天赋好的少数人可以精通四国语言,又未必可以玩的转官场,恐怕连皇上的面都见不到。因为具备独特的语言优势,又深受乾隆喜欢,和珅常常用多种文字帮助乾隆拟定诏书、翻译少数民族地区呈朝廷的奏文。

    3.颈上红斑,疑似马佳氏转世

    马佳氏为乾隆阿玛雍正的妃子,身形袅袅婷婷,脸蛋浑如白玉雕成,宛如洛神在世,有和其他女子不一样的韵味。乾隆对其一见钟情,直到雍正驾崩,乾隆继位还念念不忘。一天乾隆从背后抱住马佳氏,马佳氏以为是哪个大胆的侍卫调戏她,一边双手使劲儿往后,乱抓乾隆的脸部,以图挣脱。乾隆躲避不及,脸上已经被抓出一道血痕,后被太后发现乾隆脸上的伤痕,赐死马佳氏。乾隆此时即位不久,又极为孝顺,惭愧而不敢出声,只能呆立,再见到马佳氏时已是一具尸体。

    乾隆抱着她还透着体温的身体,心痛不能自已,眼中滚出两行泪来,哭声凄厉。听宫女说马佳氏走时曾留言,说二十年后将与皇上重见。乾隆咬破手指,将手指在马佳氏脖颈上一点,哭道:“若有来生,我就只认这块红记了。”

    而俊秀的和珅白玉般的脖颈上有一块红斑,细细看来,真的像点了胭脂一样。更为巧合的是,和珅二十六岁,马佳氏正好离世26年,乾隆年事已高,又将他视为马佳氏转世,自然对他多了一份亲近。

    4.善于察言观色、揣摩圣意

    乾隆认为查办禁书之所以进展缓慢、收效甚微,是由于各省督抚漫不经心、不当回事,没有全力查办。王锡侯案发之前,乾隆就憋了一肚子气,想搞出一件大案来,杀鸡儆猴。同时提醒各省督抚,查办不力,敷衍了事,是有严重后果的。于是和珅大力查办禁书,一则对朝中不满之人进行打压,二来迎合了圣意,得到乾隆的褒奖,接连升职。

    乾隆是至孝之人,太后病逝,悲痛欲绝,沉浸在悲痛之中。其他官员都劝慰乾隆节哀。国不可一日无君,朝廷有些急务耽误不得。唯有和珅在乾隆身后,早晚相随,陪着默默流泪和哭泣。

    乾隆爱好吃喝玩乐,作为一代君又不能自己私吞国库,受世人指责。和珅自当上内务府总管起,便知道皇上让自己坐这个位置就是要让皇上可以挥金如土。和珅以内务府名义,将进贡常规化,规定:不管是官员、还是各地的盐商、行商,每年逢元旦、中秋、皇帝万寿这三大节,都要以钱财乃至稀世珍宝作为厚礼送入宫中。遇到皇太后、皇后的生日,重要官员也需要备有厚礼进贡。

    江南巡游,一直是乾隆的心结。康熙五次下江南,乾隆一直想仿效。乾隆四十四年,乾隆动了心思,想第五次巡游江南,体恤民间风气,寻求治理国家良策,并征求群臣意见。阿桂等一派考虑到如今国库并不富裕,百姓辛苦,持反对意见,请皇上再考虑其他为民解忧的良方。唯有和珅赶紧信誓旦旦奏道:“皇上不必担心国库中的银子。奴才身为内务府总管,内务府能够支出御驾的日常费用,至于其他开支,不劳皇上考虑,奴才一人负责筹措就是,绝对不增加国库的丝毫负担。”乾隆大为满意。和珅统管皇家的财政,这句话太及时,一下子封住了反对者的口,因此更加宠爱和珅。

    二、饱读诗书的和珅为什么会走上一条贪腐的道路?

    1.幼年丧父、饱受贫穷、看尽人情冷暖。

    和珅幼年时期,父母早逝,很小就成了孤儿,与弟弟何琳饱受继母欺负。为了维持学业,只能受屈贱卖了祖上皇上御赐的土地,看尽了亲朋好友的冷漠,对钱财有着极大的欲望。大概是由于早年受穷,和珅对致富的时机相当敏感。凡是做什么生意赚钱,别人可能听过就算了,但和珅会记在心上。

    2.乾隆对其宠爱有加、相互需要

    乾隆对和珅的宠爱,和珅深知,乾隆让他掌管国库的财政大权就是为了可以让自己有足够的钱财可以用于吃喝玩乐,挥金如土。所以和珅以内务府名义,将进贡常规化、并且开创了议罪银为皇上敛财保证国库的同时,也满足了自己对金钱的欲望。减缓了皇上无钱可用的尴尬,也为自己增加财富多了一个重要渠道。

    3.环境所迫,官场风气腐败

    官场风气腐败,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和珅深知作为总管,自己不捞钱都不可能——你不捞,下面也在捞,你治了下面,位置就岌岌可危,这些太监整人的本事可是危险极了。上面如果捞,下面倒是捞得安心,上下沆瀣一气,各人适得其所。这一块油水极大,和珅何等精明,很快知道如何周旋。除了给办事者一些小油水,大头揣进自己的口袋。

    三、为什么乾隆对其贪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

    1.参见第一问。

    和珅凭借什么得到乾隆几十年的厚爱的答案。因为和珅才华横溢啊,因为和珅是朝中唯一精通蒙、满、藏、汉四语的啊,因为和珅疑似马佳氏转世啊,因为和珅善于察言观色,揣摩圣意啊。

    2.和珅可助乾隆实现想为却不能为或不可为之事

    史料记载,和珅所聚敛的财富,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乾隆身为有所作为一国之君,不可能对和珅的贪腐一无所知,之所以不对和珅下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和珅善于理财,大大减缓了皇帝无钱可用的尴尬。很多乾隆想说而不合适,想做而不能的事情,都可以由和珅提出并且实施,使乾隆得到心之所愿。没有和珅,乾隆哪里能说服群臣五下江南?没有和珅,谁可以举办出规模庞大的千叟宴?没有和珅,谁可以陪乾隆为太后守孝三天而不朝?因此,权衡利弊,乾隆是舍不得惩治和珅的。

    3.和珅对乾隆极其忠诚、并无谋反之意。

    和珅虽然巨贪,却对乾隆极其忠诚,想要谋反首先要拉拢朝中权贵,而和珅在朝中并不受欢迎,乾隆深知其只是贪财并无谋反之心,也无谋反之力,威胁不到江山社稷。乾隆没有在有生之年处死和珅一是因为于心不忍,二是深知除了自己再无人会如此宠溺和珅,一旦自己驾崩,新皇嘉庆登基后必然会对和珅下手,有利于其树立威望。并且和珅一旦被处理,其贪污的钱财便会回归国库,相当于乾隆为嘉庆留下了半个国库的财富。因此乾隆对其贪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四、从和珅的人生中收获什么感悟呢?
    1.若不是才华横溢,和珅根本没有接触乾隆的机会。因此学识很重要,真的很重要。无论处在那个时代,一定要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给自己一个被赏识的机会。
    2.环境会影响人,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想在一片污浊的环境中真的很难出淤泥而不染,但是一定要坚守底线。否则像和珅一样洋洋得意的人生,不过是别人躲避不及的一场灾祸。
    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和珅一生受乾隆宠爱,升官五十多次,儿子娶了乾隆最喜欢的十公主,甚至睡过很多皇帝的妃子,拥有钱财财宝堪比国库。然而风光总有尽头,乾隆帝死后十五天,嘉庆帝便罗列出和珅22条罪状,赐和珅自尽,没收全部家产,宛如一场大梦,一切又回到起点。所以祸与福总是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事情太过顺利的时候,一定要反思一下自己,没有突破底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和珅-帝王心腹”观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zkh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