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飞鸟集•课程
第五课-故事核与因果关系

第五课-故事核与因果关系

作者: L文苓 | 来源:发表于2022-06-12 21:15 被阅读0次

    总结:1、人物的异质性,是指同类人物中的细微差别,这是人物最大亮点。

    2、因果关系的“因”包括,内因、外因,主要包括人物的欲望、目标、障碍、困境、麻烦等。

    3、如何构思情节?(先确定主题、贴着人物构思、从结局开始思考。

    前节回顾:

    一句话概括故事核,故事核至少包括人物、动机、主要事件。

    人物——异质性(文似看山不喜平)

    异质性是指一些事物在某些特征上存在差异。(追求在同类里面的差异,虽然我们做不到百分百的创新,但是我们可以做到在情感上结构上等与前人不一样。)也就是说,我们的小说应该塑造的是某一类人物/动物中的差异

    比如猫:《我是猫》、《养猫》-老舍、《夏目友人帐》-动漫、《罗小黑》-动画。正常的猫是很难有故事的,为了有故事,我们只能设置不正常的猫,可以在猫身上加入一些其他元素,如《穿靴子的猫》加入了西部牛仔的特色进行演绎,一只当上牛仔的猫;比如《兰戈》,一只蜥蜴戴上帽子,有了武器,追逐梦想,一只当上了牛仔的蜥蜴。

    正常的猫是抓老鼠的,不正常的则是,猫永远抓不到老鼠。

    我们的作品一定要设置不一样的东西,让人印象深刻。

    比如人:清洁工。如果清洁工是医生呢?这样就会产生不一样的内容,让我们的大脑打开不一样的思路。要寻求不一样的东西。

    比如孙悟空:从石头蹦出来的猴子,还学会了七十二变。(如果写正常的猴子,就不吸引人。所有作品安排孙悟空从石头蹦出来,又法力高强,所有吸引人。)

    比如《怒目金刚》吴玉和:一个乡村二流知识分子。

    比如鲁迅写的孔乙己:一个穿着长衫站着喝酒的迂腐知识分子。

    人物异质性:应该是这人既属于某一类人,但又与同类略有差异。

    如《我为什么没有小蜜》中的米金德:米金德与他的上司、同事属于同一类人,但是他比他们懦弱(差异)。

    如《怒目金刚》吴玉和:吴玉和应该跟村民一样,对粗口话事件算了,但他的知识分子尊严,让他坚持到底。

    动机:不是主题,但有时候等于主题。主题是作者借助人物、故事想要表达的思想。动机是人物去做主要事件的缘由,其实也是人物异质性的结果。

    比如《怒目金刚》吴玉和:因为他是个知识分子,所以他看重尊严。

    动机越强,覆盖的故事越广,就越能推动人物发展。

    比如喜欢——占有,由喜欢变成占有,这样动机会变得很强。

    动机:引发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力量和念头。

    因果关系:

    内因:欲望、目标、兴趣、爱好

    外因:困境、麻烦、外部环境、阻碍

    突出内因,展示外因

    比如:《怒目金刚》

    内因:知识分子的尊严、(目标)想要获得道歉

    外因:天保当着那么多人的辱骂

    比如《我为什么没有小蜜》

    内因:内心渴望被人看得起,想要和周围的人平起平坐。

    外因:上司的小蜜、同事的出轨、妻子的歧视

    问题:我们如何构思情节?

    1、先确定主题(先问自己,我的故事是关于什么的故事?爱情,性别,忠诚,真相,复仇,贪婪,牺牲,友谊,自我实现,成长,权力,孤独,家庭)我们的主题,可以先是一些宏大的词语。但是,每一部作品的主题应该是小的主题。

    宏大主题,我们可以理解为“母题”,小主题我们可以理解成“主题”。

    比如权力:《权力游戏》讨论的是如何夺权,守江山,权力如何改变掌权者及其臣服者。讨论的是:强权即公理,以剑为生,权力腐败,极权。

    比如权力:《饥饿游戏》讨论的是政府控制、“老大哥”式的监视和独立(个体权力)。独裁权威不可信,不自由,毋宁死,老大哥挣扎看着你。

    问题:一个写作者的主题是否千姿百态?

    伊莎贝尔·阿连德:我对各类故事都非常感兴趣,但总有一些故事主题始终萦绕在我心疼,最终让我情不自禁地动笔。有些主题会不停浮现在我脑海中:正义、忠诚、暴力、死亡、政治、社会问题以及自由。

             我们如何获得属于自己的主题?

              1、不断阅读,思考自己感兴趣的主题。

              2、不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主题。

    还可以从谚语里确定自己的主题: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好奇害死猫。物理类聚、人以群分。发光的不一定是金子。虎生三子,必有一彪。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2、贴着人物构思

    根据人物的异质性,思考“会发生什么?”

    比如,一个懦弱的老实人,会发生什么事情?

    被人欺负(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会被怎样欺负?(自己的女儿被起伏,比如《七号房的礼物》

    遭遇更多的不幸(命运)——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比如余华的《活着》)

    遭遇更多的不幸(苦难)——靠卖血度过一个又一个灾难(比如,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

    3、从结局开始思考

    根据尾声的意象、主题、结局,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约翰·欧文:如果不知道故事中读者的出口在哪儿,我就想不出第一句话,想不出故事的入口。而一旦明确读者听到的最后一件事情是什么,我就能倒推回去,就像顺着路线逆行一般。


    作业:任选一个写一篇故事,不少于1500字

    1、用“明朝、定时炸弹、魔幻石”写一个故事

    2、以《我一直想要告诉你的事》为题,写一个故事。

    3、以“透明人”为形象,写一个故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五课-故事核与因果关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aqn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