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
再读柴静和陈虻

再读柴静和陈虻

作者: 亚禾 | 来源:发表于2020-02-15 22:06 被阅读0次
    (图片来自网络)

    柴静的《看见》是2012年读完的。搬过几次家,它的位置总能一眼就找到。今天再拿出来,只读开始和结尾。

    “看见”这个名字很好。她写身边被用心“看到”的人的事。书的头尾两篇无关新闻事件,拼在一起就是柴静八年完整的轨迹。不同的是她写人,通过这些人写自己。这许多人中,这里单说陈虻。

    (图片来自网络)

    陈虻是央视新闻评论部的制片人。他将柴静从湖南卫视挖到了央视。白岩松说,陈虻没有什么作品,我们就是他的作品。文章中对陈虻的叙述颇多,惟妙惟肖塑造了一个生动的完美主义者、理想主义者,有良心的新闻人,霸道犀利的审片人。

    让人羡慕。羡慕柴静遇到陈虻。他是柴静心中不死的导师。

    今天单写阅读陈虻的感受记录,而非分析拆解,提炼陈虻有益于众人成长的教导金句。因为那其中的养分,在不同心境时读来会有不同的体会,这是在这数年里慢慢咀嚼吸收验证了的,总是常读常新。也因为这些道理文字要有当时的语境背景,才显出这些道理的睿智和珍贵。这实在不必我拙劣地评价什么、总结什么。柴静的文字已经再明了清晰不过了。

    有了曾经对全书的熟悉,单看头尾两章,更加无法挣脱地跟着文字卷入柴静对陈虻的厚重情感中。一点点细致地将每一个动作、言语、细微的风吹云卷都勾勒给你,带着你深陷在她内心的含蓄的巨大的悲痛中,和她一起怀念、送别陈虻,哭的无以复加。

    她的文字平实稳重、节奏清晰,不松不紧地带着你随着她牢牢地带入节奏、陷入情感。她怎能不写一个“痛”字,而将痛写的如此深切;不写一个“泪”字,将读者的眼泪抻出难自控。用极强的文字控制力将情绪包裹住,膨胀的憋得人喉咙生疼。直到那句“这不再重要,我失去了他。”

    文章到这里未停,情感继续延展。如果只就此打住,着落在对陈虻的悼念,那就单薄了。她要交代给读者,陈虻其人,带着读者一起心生敬意。

    陈虻严苛,充满哲理、总是正确。每个节目以及团队,都被他的尖锐雕刻成了作品。2008年陈虻因胃癌离世的时候,送行的同事有一千多人。柴静是其中的一个,特别的一个。陈虻一直在塑造,通过塑造人,塑造作品,完成他心中的作品。

    “陈虻活着,就像一片紧紧卷着的叶子从痛苦的蜷缩中要用力舒展一样,不是为了得到什么,也不是要取悦谁,他要完成。”

    作为弟子,她要给陈虻一个交代。陈虻没有完成的,她会继续完成。文章最后,柴静用一次演讲结尾:

    “一个国家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它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只有一个国家能够拥有这些寻求真理的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能够记录真实的人,能够不计利害为这片土地付出的人,能够捍卫自己宪法权利的人,能够知道世界并不完美、但仍然不言乏力不言放弃的人,只有一个国家拥有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为祖国骄傲,只有国家能够尊重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有信心让明天更好。”

    这就是陈虻要做的事情,柴静也要接着做下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读柴静和陈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bku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