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影视评论
《无问西东》| 四个自我救赎故事,最美的还是家国情怀

《无问西东》| 四个自我救赎故事,最美的还是家国情怀

作者: 李东雷 | 来源:发表于2019-03-29 19:18 被阅读0次

    朋友圈里很多人在聊《无问西东》,但我没有看任何影评,所以观影之前没有任何剧透。看完了才知道这部电影是一篇歌颂清华百年的命题作文。它非线性地讲述了四代清华人的自我救赎故事:

    一、学术精神篇:1920年代,一个在清华新生听从内心,放弃自己不擅长的实科,转学文科,这一篇的亮点是清华作为大学的“大”,大就是对人材成长的包容。另一亮点是泰戈尔。

    二、家国情怀篇:1940年代,一位西南联大的学生面对现实,听从了自己的内心,违背了对母亲的承诺,参军当了飞行员战死疆场。

    三、坚守爱情篇:1960年代,一个爱情故事和一个婚姻故事,女主人公阴差阳错遭到了灭顶之灾,她的师母因此跳井而亡。而她的两个发小都听从了自己的内心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四、当代社会篇:2010年代,一个成为了商业精英的清华校友面对商业利益和人之间的信任,最终听从了自己的内心。

    非线性地讲述跨越时空的四个故事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无问西东》还是做到了,虽然有些地方感觉做得有些勉强。去年上映的《敦刻尔克》是一部非线性叙事的杰作,但它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同一个时空里,在英吉利海峡上切换不同的故事当然要自然流畅得多。《无问西东》把不同时空、不同主题的四个故事连贯起来只能是它想表达的主题:听从自己的内心,实现灵魂自我救赎

    正如清华的校歌里所唱的: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这是一部充满了小资情怀、鸡汤味道浓烈的电影,画面唯美到了失真的地步。

    这是一部充满了歌颂的影片,没有自我批判。要知道1960年代的清华算得上是文化|大革命的发源地,多少出名的教授遭受迫害。

    这是一部把中国知识分子高度美化的电影,而钱钟书的《围城》描述了那个时代迁入西南的大学里中国知识分子的另一面。

    这部影片在情节上有漏洞,表现手法也很刻意,过度追求舞台化。

    但我还是要给它打一个高分,因为它充满了中国电影里少有的人文气息,更因为第二故事里描述的西南联大那一段家国情怀深深打动了我,里面的好几个场景让我感动,而王力宏的本色出演才让这一段故事变得血肉丰满。我绝少看国产电影,所以根本不知道王力宏会演电影,只知道他是一个很不错的音乐人,没想到他在这部影片里演得这么好。

    “王力宏是被音乐光芒遮盖的好演员”

    有着完美外形和贵族气息的王力宏

    王力宏出身名门,自己就是个学霸

    王力宏曾经以SAT满分的成绩从高中毕业,并且获得过美国高中生的最高荣誉——National Merit Scholar。在波士顿麻州大学上了一年学之后,王力宏又转学至可以比肩哈佛、位于美国文理学院之首的威廉姆斯学院,此后他又在美国伯利克里音乐学院完成了硕士学业。

    沈光耀的原型

    清华毕业生沈崇诲

    清华校队的沈崇诲

    看这老照片,那时的清华学生比现在洋气

    参加国军空军的沈崇诲后来为国捐躯

    《无问西东》里面最让我回味的就是西南联大这一个故事,里面的很多细节包含了很多元素。它除了充分表达出西南联大的校训“刚毅坚卓”之外,还表现出了大爱,对祖国的爱,对父母的孝,还有对弱者的仁。中华民族应该弘扬的东西没有被战争和流离失所毁灭。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最终在记忆中沉淀为一个浪漫、沉重、壮烈的年代,培育出了一批充满理想主义的勇敢青年。

    西南联大以“刚毅坚卓”为校训的布告

    (1938年12月2日)

    西南联大校歌《满江红》

    词:罗庸、冯友兰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读着这样的歌词,我想起了岳飞的那首《满江红》

    在《无问西东》里,王力宏将自身的贵族气质与沈光耀的角色完美结合,好一个帅气而充满爱心阳光少年,他代表的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最终在记忆中沉淀为一个浪漫、沉重、壮烈的年代,他代表着那个艰苦环境中一批充满理想主义、坚守、热血而勇敢的青年,更代表着那个山河破碎的家国的希望。

    电影里有两个场景特别特别的感动我:

    一个是大雨磅礴之下,教室屋顶的铁皮被雨点砸出的声响让学生听不清老师的话。于是正讲授物理学的教授在黑板上写下“静坐听雨”,于是一切安静下来。“听雨”本来就是中国的一种诗意境界,听雨实际上是在听自己的心。这一情景就足以让我大赞。但几分钟后,沈光耀推开了窗户,更绝的是烟雨中河边的渔人捕获到了一条鲜亮的鲤鱼,真是太中国了。不远处在雨中跑操的学子,他们的喊号子声清晰而充满希望。

    另一个场景是一个残疾的外国传教士带着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中国孤儿们唱歌。虽然孩子们的歌唱实在太专业到了假的地步,但那个场景瞬间感动了我。但我不知道这首歌的名字。第二次歌声出现是下大雨的时候,残废的传教士先生告诉孩子们:唱歌吧,唱歌可以忘记饥饿、寒冷和苦难。电影中,孩子们合唱的歌曲叫做《Amazing Grace》,中文可以翻译为《天赐恩宠》或者《奇异恩典》。

    对这些战争中的中国孤儿们来说,外国传教士是他们守护者,驾驶飞机给他们送来食物的沈光耀就是上帝派给他们的天使。在当他们等待天使来临的时候,沈光耀正在驾机与敌人苦战,最后驾机撞向敌舰,壮烈殉国。

    很喜欢这样的细节处理,既有中国元素,又有西方元素,还有宗教元素,宗教源于苦难又解脱苦难。

    电影多多少少还原了历史的真实:中国抗战胜利得益于美国的巨大帮助,尤其是空军。建议大家百度一下抗战时中国空军的历史,还可以百度一下“空军之母宋美龄”,当然还是著名的飞虎队和驼峰航线。当沈光耀牺牲后,他的两个同学给他悲伤的母亲送来了他的遗物,这两位同学也参军了,他们向沈母磕头告别。建议大家百度一下“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讲的就是当年中国十万能知识青年参加报国之事。

    爱国主义从来不是排外的,排外就成了民族主义。

    影片中修机场的画面是对历史的还原

    美国艺术家罗伊绘《飞机、机场和石碾子》

    当时云南有52个机场都是由中国各族民工使用石碾子抢修出来的

    这是历史图片

    中国军人也参加修机场

    美国代顿市国家空军博物馆

    收藏了当年修机场的石碾子

    《无问西东》中有许多感人的细节处理,从细节看,这是一部非常精致的影片,只是有的地方太过精致。在我看来,导演李芳芳以高分完成了百年清华赋予她的一篇命题作文。它始终围绕着一个主题:我们的时代不缺完美的人,缺的是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只可惜,清华早已不是当年的西南联大。有人说,西南联大是中国教育的珠穆朗玛峰,后来的中国教育再也无法超越。

    这话还真是有道理。

    在西南联大存在的短短八年里,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 它只毕业了3882名学生,但其中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及100多位人文大师。

    是什么让西南联大成为一座丰碑,写这个题材的文章和影评已经很多了,我就不多说了。我唯一想说的是即使战乱的艰苦环境中,西南联大拥有着学术的独立、管理上的自主、思想的自由和教育的尊严。

    只可惜这些东西后来消失了,即使清华还在,西南联大也已成了绝唱。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问西东》| 四个自我救赎故事,最美的还是家国情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bpr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