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的内容只是按自己的理解和观点来写的,所以部分内容可能会跟书中有出入。
作者学习的核心大致分为:信息的处理、联系和应用,当中以联系和应用为关键。
整体性学习像编织一张大网,不同的观点可以互相关联,让思考跳出盒子外。
大致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获取信息:以最短时间找到更多的核心信息
简化:
目的:1. 找出真正重要的信息 2. 方便记忆
例子:圆周率有很多个小数位,但除非是工作或学术上的需要,否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只要记得圆周率是 3.14便可。
平常阅读前可以先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要阅读这本书”、 “想知道什么样的信息”、“有什么问题一定要从书中寻找答案”。
带着问题去阅读可以快速地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当明确了阅读的目的后,注意力很容易集中到寻找所需要的信息上,从被动状态改为主动。
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曾说过:“讲话、演说、写文章和写决议案,都应当简明扼要。”
有些作者总是喜欢blabladbla一大段后才带出重点,所以我们阅读时也不能被作者牵着走,应按自己的思路为主导。
容量:
目的:收纳更多的重要信息
大多数书的关键信息只占内容的20-30%左右,如果能快速把它找出来,那就代表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深入研究更有价值的信息。把放在无意义的信息上,就代表减少了真正需要的信息的机会。
如果记10个有价值的信息,和记100个无关痛痒的信息,但成本都是一样,你会算那个?
记录:
目的:把分散的信息整合在一起,方便理解和记忆
两种应用方法“积极阅读法”和“做笔记”
一、积极阅读法:
a. 文章中的观点是什么?(获取完整的信息)
b. 怎样才能记住它?(对信息进行联系、视觉法和比喻法)
c. 怎样把观点拓展以及应用?(应用在不同的情景中)
例子,我会这样做: Scott Young 在书上提到过“一年读100本书总是比一年读两三本书“知道”的更多”。
a. 作者的观点是在于获取有价值的信息的数量上,只有素材足够多而且是经典,信息的质量才能有所保证。
b. 终于知道巴菲特为什么喜欢每天看大量公司的财务报表,因为了解100家公司比只集中了解两三家,机会多很多。
c. 这样的话早上要早点起床,挤出多点时间来阅读,尽量获取“多点信息”。
二、做笔记:
把文章中的主要观与其他观点关联起来,整合零散的信息
a. 写下最主要的观点
b. 用简短的词语或关键词,代替完整的句子
c. 观点与观点之间用箭头连接 ------>
d. 记笔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内容
#1 笔记中应按自己的理解来为关键信息关联和分类
#2 思考 大于> 纯记录
第二阶段是理解信息:作者所说的我们真的能明白到多少?
获取到信息后,我们便要开始弄明白这些信息到底是什么来的。
一、表面含义
在理解阶段,我们只需要弄明白信息代表的基本意思便可,使用的工具可以是字典、搜索引擎、维基百科、书籍等等。
二、不容易理解的信息
可以把困难的信息分拆为多个小小的点,找出那个点不理解,查明所有点后,把所有点合拼起来,以自己的句子表达信息的含义。
第三阶段是拓展信息:信息互联,做到举一反三
一、深度拓展
对信息进行探究,要做到举一反三,对信息的理解不能再只是单单的表面,而是要更深入地挖出信息内部的所有。
可以运用 5W 3H (What, Why, Who, When, Where, How, How many, How good)
二、横向拓展
与周边的信息互相关联,从而找出更多新的可能性。
以横向拓展来举个例子:
对于阅读,速读跟一字一字的慢读哪一种比较合适?
速读的缺点是容易丢失重要信息,还有降低理解能力;而慢读则相反,理解力提高了,但所花的时间也随之上升。
如果高效阅读的关键是“用最短的时间,找出最多的重要信息,理解并记住它”。
那我是不是可以把速读跟慢读的优点都提炼出来?
先以速读把内容的重点找出和记录,再以慢读来对重点进行理解和探究,在笔记上添加关联与拓展。
三、纵向拓展
以比喻跟内在化的手法把其他领域的信息关联。
比喻例子:
假如我们是只蜘蛛,“整体性学习”的知识结构就是一张巨大的蜘蛛网,我们把获得的信息通过吐丝结成一个点,通过点与点相连把各种信息向外拓展。
只要有猎物丢进来,我们可以立即通过感知找到目标的方位,而网的粘度跟强度测试,可以根据猎物能否被困住得出。
内在化:运用身体各种感官把概念/信息,在脑海中图像化
例如,小朋友刚学数学的加数,你让他记住 4+5 等于 9, 还是4个钢达姆 + 5个钢达姆 = 9个钢达姆,那一个比较印象深刻?
第四阶段是纠错信息:添加或删减错误的连接
举个例子:螃蟹美味还是蜘蛛呢?
以自身经验的答案是螃蟹,原因一,蜘蛛外形恐怖;二,我吃过螃蟹。
尽管我没有吃过蜘蛛,但我的脑海里已经把蜘蛛跟不好吃关联了,但当我知道老挝的当地人把蜘蛛当成一种美食时,那我便应该把蜘蛛跟不好吃的错误关联删掉,然后去试一下来验证。(不过我还没有勇气。。。)
第五阶段是应用信息:学“费曼”,说人话
费曼是一位美国物理学家,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1965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善于把多么复杂难懂的知识,用简单直白的话语说出来,让該领域外的人都能明白。
比尔·盖茨 曾公开对费曼的评价:”在听过费曼演讲之后,我就成了他的铁杆粉丝。后来我买下了这些演讲的版权,并通过微软把它们放到互联网上供所有人免费共享。”
费曼出色的学习、表达能力被人们称为“费曼技巧”,
费曼技巧是一种学习方式,而这个名字的起因,我觉得应该是对费曼的学习和表达能力的一个总结:他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心;探索知识背后的真理;一流的讲故事技巧(费曼也是把妹高手哦)。
费曼技巧的运用方法:
一、选择要学习并深入理解的概念,在空白纸的左上方写下該概念的名称;
二、假设你要把这个概念教给一个8岁的儿童,并把你的解释记录再纸上;
三、当你遇到疑惑或不能理解的难题时,把问题拆分成多个小块,找出不明白的小块后,重新阅读参考材料、问专业的人,直到搞懂为止。
四、当你把概念所有的小块都搞懂后,用简单的、不带行业术语重新表述,并且举出适当的比喻让理解更为容易。
如果你学完“相对论”后,你会怎样跟其他人说“相对论到底是什么”?
爱恩斯坦的回答是:“你坐在美女身边一小时,感觉就像一分钟,而夏天你在火炉坐上一分钟,感觉就像一小时,这就是相对论!”
只有当你完全地把该知识都理解通透后,你才能给出适当的比喻,费曼技巧的作用也可以解释为测试自己对该知识的理解度。
假如你想验证某个人对某知识是否真的理解是,你可以让他用简单的话来举个例子让你明白,然后你对不明白的地方不断追问到底,这样的好处是双方对该知识的印象也会更深刻。
第六阶段是测试:前5个阶段每个都要进行测试
当你离开了学校以后,没有老师会再帮你对作业,帮你找出错误的题目,这些都只能靠自己了。
如果一直用错误的方式在做错误的事情,哪我们宝贵的时间其实是跟浪费了没有什么分别,所以要学会对自己做测试是一种很重要的技能,因为我们经常都会对自己过于高估,认为自己已经学会,但其实我们什么都不会。
费曼曾说过一句很拗口的经典:“to know when you know, and when you don't know, and what it is you know, and what is it you don't know, you gotta be very careful not to confuse yourself” - Richard Feyman
我们可以运用批判性思维来对自己的每一阶段进行验证,例如:
第一阶段的获取:
获取信息的速度够快吗? 信息真的有价值吗,为什么这样认为? 关联都做了吗,还有其他更好的关联吗? 笔记的记录方式怎样可以更有效果?
第二阶段的理解:
我真的明白作者在说什么吗? 对书中的观点有否理解错误? 有没有看该领域的其他作者的观点是否一致?
第三阶段的拓展:
能否做到举一反三? 互联的信息有没有生活例子来做支撑吗?
第四阶段的纠错:
互联的检查足够严谨吗? 为什么会认为是错误的连接?
第五阶段的应用:
能否让8岁的小朋友明白你所学的观点? 能把知识应用到生活情景上吗?
最后放上按自己的理解来做的思维导图,这只是《如何高效学习》中的“整体性学习”技巧,下一遍笔记会继续学书中的信息结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