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没有停车位的城市未来》
2019 OCT-LOFT公共艺术展——ON/OFF 停车格计划已正式开幕,展览聚焦园区内的“停车格”,从ON/OFF,即格内、格外两个部分进行阐释,邀请了来自中国、西班牙、泰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共 13 组艺术家、设计师、学者、创意人进行一系列对停车格的创新改造、创意利用和规划,将平平无奇的停车格转化成展示公共艺术的画布和深入探索未来公共空间多种可能性的平台。——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
最近在深圳OCT创意园,有一个公共艺术展,主题关于“停车格”,其中有个项目特别有意思,叫做《没有停车位的城市未来》。关于城市里的停车位状况,有开车习惯的人往往觉得停车位不够用(在一线城市里商业繁华地段,节假日等特殊情况下,更不用说了),希望有更多的停车位,而这个项目却是描绘了一个没有停车位的城市场景,倡导了一种生活方式或者说是城市形态。
这个项目先是给大家看了现在国外的停车状况。首先美国基本上是停车位供应非常过剩的状况(每一辆车有8个停车位),大体上占全美城市面积的30%;接着是欧洲,哥本哈根原来的城市里大量的停车位空间,现在也归于人们使用;还有伦敦的地标性建瑞士再保险大厦没有配建私人停车位,只有供给如救护车、装卸货等临时性停车位;最后提到了亚洲城市的停车状况,发现城市约富裕,给停车位留的配建空间越小。为什么?因为越富裕的城市对土地的管理越精细化,而停车位是在所有功能里面不那么重要的。
美国停车位过剩的状况(此图来源:公共艺术展分享回顾 | 刘岱宗&一览无Car——《没有停车位的城市未来》) 左:1961年的哥本哈根Israel Plads,右:今天的哥本哈根Israel Plads(此图来源:公共艺术展分享回顾 | 刘岱宗&一览无Car——《没有停车位的城市未来》)所以项目团队认为,谈人性化城市、以人为本的城市,最核心的问题是需要给人创造更多的空间,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城市,帮助城市发展。
全球越来越普及停车位微公园、微市集改造活动。1(此图来源:公共艺术展分享回顾 | 刘岱宗&一览无Car——《没有停车位的城市未来》) 全球越来越普及停车位微公园、微市集改造活动。2(此图来源:公共艺术展分享回顾 | 刘岱宗&一览无Car——《没有停车位的城市未来》) (此图来源:公共艺术展分享回顾 | 刘岱宗&一览无Car——《没有停车位的城市未来》)这个项目是随着人对自然环境越来越迫切的需求,做出的一些研究、未来城市的畅想;那么作为设计师的我们,可不可以也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增长的需求,对现在的界面做出一些畅想?
二、“没有按钮的用户界面”
这个题目,是对应着前文的《没有停车位的城市未来》,现在界面上充斥着各类按钮,顶部按钮是标配,左边右边按钮是可定制,底部按钮走社交路线,我们都非常熟悉了,如果没有按钮我们如何进行操作呢?那这种畅想有没有可行性呢,可以来看一下下图QQ邮箱的上传附件功能。
QQ邮箱的上传附件功能电脑端
最早我们使用电脑邮箱上传附件的时候,是使用鼠标进行操作,去进行点击来实现我们想要的功能,后来出现了QQ邮箱这样的拖拽上传的操作;还有按着鼠标不动进行移动等操作。
移动端
然后进入移动端时代,更是出现了如大名鼎鼎的下拉刷新、上拉加载、滑动解锁、双指缩放等手势操作,就连搜索、输入,也有摇一摇、扫一扫、发送语音消息、语音识别转化文字等功能。
左:微信摇一摇(搜索环境中的人、音乐、电视);中:微信扫二维码进入相应页面;右:淘宝扫一扫(可识别物体进行搜索)其他(可佩戴式 / NUI)
还有现在十分流行的各种智能音箱,使用语言与机器进行交互;智能手表,点亮屏幕时不需要进行点击,抬手的时候自动亮屏;甚至非智能产品中,如MUJI的壁挂CD机,减去了点击播放及停止播放按钮,改成了使用拉绳进行开关操作。
大家都知道的拉绳式壁挂CD机从一种畅想再到另一种畅想,设计是相互的、无边界的,是从生活之中来又到生活之中去;这种没有按钮的用户界面,需要对人们行为的关注、观察,对人们与产品、与自然、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理解,以深泽直人的一句话进行结尾吧:
设计应该关注这些无意识的行为,将其转化为可见之物,这可以让设计更适应人的行为,凭直觉就可以进行操作。——深泽直人
参考资料:公共艺术展分享回顾 | 刘岱宗&一览无Car——《没有停车位的城市未来》https://mp.weixin.qq.com/s/qKoXum5UQgmP3OGaJp9IQ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