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这个词非常有意思,以我个人的认识来看,初初这个词对我个人而言代表着“大”。当无法用准确的词汇去形容自己所知道的事物时,就用“世界”这个词一肩挑起。用这个词语去承载大的事物,不会出大错,它能包涵的范围绝对能容纳我的小小犯错而不被轻易察觉。
不过,对“世界”这个词在理解和认知上深入之后产生的冲突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冲突一旦发生,就基本上没有平息下来的可能。眼前看到的世界和认知中的那个名词“世界”最开始产生碰撞来自物理学。尽管深奥的物理学不是我力所能及的,不过有些浅显的道理还是能理解的。物理学意义上的“世界”需要“观测者”和“观测”行为同时出现才会发生,如果没有这两者,那么世界是不存在的。
“世界”只是一个名词而已。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使用“实在”这个词来代替“世界”会更加准确一些。不过若是在物理学中一路探寻下去,眼前的世界也会从决定论演变为统计性,那些我们自以为的确定性慢慢都展现出迷人的不确定性。目之所见的世界和长久以来所认识的世界这个词,都会让我们产生怀疑。这个词与它意义所指的,是一回事吗?得益于此,我们或许会认识到在经历观念转换的同时,克服思维惯性才是我们所面临的最困难的那一部分。
在眼睛的闭合之中,世界一会儿坍塌下去,一会儿又耸立起来。当眼睛的闭合频次不被我们在意时,这个世界的图像才稳定起来,变成我们所见到的连续的样子。
如果从其他角度来重新认识“世界”这个名词,有无可能呢?这让我想起一封电子邮件的故事,这封电子邮件发出的时间为1987年9月20日。其正文内容是:
“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
“越过长城,走向世界”
这封电子邮件是从中国发出的。在这封由英文写就的电子邮件中,英文“World”一词与中文“世界”同义。但我们如果仔细阅读这封充满着想象力的电子邮件时,还能感受到写下这封电子邮件的人对于世界的理解是:世界之外,仍有世界。墙给我们提供了安全感的同时也圈定了眼前世界的大小,但墙也会无意中按下启动想象力的按钮。否则的话,在“The Great Wall”之前是不需要添加“Across”这个动词的。直到今日,这一封简短的电子邮件都会让我们回忆起想象力这回事!
世界,并非就是眼前所见这一切的代称,它还包含更多的东西,甚至是不那么靠谱却至关重要的想象力和勇气。
之所以絮絮叨叨谈论“世界”这个名词,乃是因为“世界”这个词在涵盖和指称时是可大可小的,大可到无边无际,小至仅限一口井。世界的大小取决于我们能知道多少以及想知道多少,世界的可大可小并非出自事先确定,而是来自眼界和想象是大还是小出现的概率。从这个意义上,它和物理学上对于世界图景的认识是一致的。就像一本书带给我们是拓展还是局限,不取决于书本身,而是由打开那本书的人决定,说的更加微妙一些,在那本书被一个人开始翻阅的那一瞬间就已经决定了后续可能会出现的结果。
在《铜驼荆棘》和《出现在同一本书中的两只猫》两篇文中,围绕着都是日本学者福原启郎的著述《晋武帝司马炎》。但如果此书是江苏人民出版社的版本的话,那么这个版本中还暗藏着一个更大的世界,就藏在本书的《序: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和《附录---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书目》中。那篇序文出自刘东先生之手。
先来谈谈“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书目“。在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晋武帝司马炎》一书的附录中罗列了“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共计有193本著述。《晋武帝司马炎》一书正是这套丛书的最后一册。在这份书目中,我们除了可以看到诸如魏斐德、谢和耐、许倬云、宇文所安、孔飞力、卜正民等等这样的名字之外,还会看到英、美、法、加、荷、日、澳、德等这些不起眼的字眼,尤其是来自美、英、日的著述颇多。在这套丛书中罗列的著述以中文版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时,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较为漫长的时间差。比如说在《晋武帝司马炎》一书中透露出来的信息,《晋武帝司马炎》日文原版刊行于1995年,中文译本则是在2019年开始刊行,这期间大概有二十余年的时间差。再比如“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中的第十七册《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我依稀记得这本书的英文原版出版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而拉铁摩尔的代笔作《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一书的英文原版出版的时间要更早一些。在浏览这套“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书目时,如果能将时间感添加上去的话,我们可能会意识到,在漫长的时光中,已经有操持其他语言的人将上述这些著述提前筛选了一遍了。对于这193册著述中讲述的中国世界而言,不是我们的偶遇,是我们迟到了。
“序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一文是由刘东先生写就的。他还是《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一书的译者。我注意到这篇序文写于1988年。还是将刘东先生的序文部分引用至此,现在读来,依然有力。
“这套丛书不可避免地会加深我们150年以来一直怀有的危机感和失落感,因为单是它的学术水准也足以提醒我们,中国文明在现时代所面对的决不再是某个粗蛮不文的、马背上的战胜者,而是一个高度发展了的、必将对自己的根本价值取向大大触动的文明。可正因这样,借别人的眼光去获得自知之明,又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历史使命,因为只要不跳出自家的文化圈子去透过强烈的反差反观自身,中华文明就找不到进入其现代形态的入口。”
中国曾经遗忘过世界,但世界却并未因此而遗忘中国。毕竟,我们现在有了这样明确的常识----中国在世界之中。
《晋武帝司马炎》一书从体量上看是一本小书。这小书所包含的世界我也只领略了一小部分而已。也幸亏在这本书的序言、后记、译后记中留心了一番,从而得以窥见这本书之外的辽阔所在。让自己的心思和想象在掩卷之余还不停地四处游荡。
=====================================================
每一次阅读都会迈向辽阔!《短书集》
网友评论